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鸠占鹊巢的“悲催”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7,共2页
近来,“悲催”一词颇为走俏。“悲催的加班”“悲催的购房经历”乃至“悲催的我”“悲催的世界”都成了众人慨叹的对象。幽默的网友甚至以“今天,你悲催了吗?”这样的问句来调侃我们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鸠占鹊巢的“悲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摧”还是“悲催”?——兼谈词语由伤害义到悲哀义的引申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云路
刘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5,共7页
"悲催"是近年产生的网络热词,关于它的写法和意义来源多有讨论。文章认为"摧""催"本同源,但后来二者意义发生了分化。"悲摧"是并列结构,符合构词理据。"摧"的"悲伤"义是由...
"悲催"是近年产生的网络热词,关于它的写法和意义来源多有讨论。文章认为"摧""催"本同源,但后来二者意义发生了分化。"悲摧"是并列结构,符合构词理据。"摧"的"悲伤"义是由"伤害"义发展而来的,同类词语也有同样的引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
摧
悲
催
词义系统
同步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行语“悲催”的来源及其语义泛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立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258-262,共5页
流行语"悲催"源自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摧"句,从最初用于形容人的内心感受到指称一切事物的"不如意","悲催"的语义范围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新浪网为语料库,运用抽样调查、...
流行语"悲催"源自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摧"句,从最初用于形容人的内心感受到指称一切事物的"不如意","悲催"的语义范围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新浪网为语料库,运用抽样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近三年来"悲催"在媒体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语用因素是促使"悲催"流行趋势增强的直接原因。其次,从认知角度揭示了"悲催"语义泛化的重要机制,即通过跨概念域系统映射的隐喻机制,"悲催"完成了从情感域向抽象域的映射,从而实现了语义的转移。此外,年轻人崇尚新奇的心理需求也促使"悲催"从传统走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
催
来源
语义泛化
认知
隐喻
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鸠占鹊巢的“悲催”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馨
机构
辽宁省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7,共2页
文摘
近来,“悲催”一词颇为走俏。“悲催的加班”“悲催的购房经历”乃至“悲催的我”“悲催的世界”都成了众人慨叹的对象。幽默的网友甚至以“今天,你悲催了吗?”这样的问句来调侃我们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鸠占鹊巢的“悲催”》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摧”还是“悲催”?——兼谈词语由伤害义到悲哀义的引申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云路
刘芳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93)资助。
文摘
"悲催"是近年产生的网络热词,关于它的写法和意义来源多有讨论。文章认为"摧""催"本同源,但后来二者意义发生了分化。"悲摧"是并列结构,符合构词理据。"摧"的"悲伤"义是由"伤害"义发展而来的,同类词语也有同样的引申规律。
关键词
悲
摧
悲
催
词义系统
同步引申
Keywords
beicui(
悲
摧)
beicui(
悲
催
)
lexical meaning system
synchronous extens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行语“悲催”的来源及其语义泛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立秋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258-262,共5页
文摘
流行语"悲催"源自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摧"句,从最初用于形容人的内心感受到指称一切事物的"不如意","悲催"的语义范围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新浪网为语料库,运用抽样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近三年来"悲催"在媒体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语用因素是促使"悲催"流行趋势增强的直接原因。其次,从认知角度揭示了"悲催"语义泛化的重要机制,即通过跨概念域系统映射的隐喻机制,"悲催"完成了从情感域向抽象域的映射,从而实现了语义的转移。此外,年轻人崇尚新奇的心理需求也促使"悲催"从传统走向流行。
关键词
悲
催
来源
语义泛化
认知
隐喻
映射
Keywords
beicui
source
semantic extension
cognitive
metaphor
mapping
分类号
H136.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鸠占鹊巢的“悲催”
李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悲摧”还是“悲催”?——兼谈词语由伤害义到悲哀义的引申
王云路
刘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流行语“悲催”的来源及其语义泛化
韩立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