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令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73-76,共4页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郭令原《鲁颂》四篇是反映鲁僖公君臣活动的历史文献,保留了春秋时期鲁僖公的重要史料。虽然《诗》《书》以弦歌与记事分科,其实六经皆史。先民的讴唱,正可以补史传的不足;不可以因载... 《鲁颂》——颂僖公图复周公之业,争伯诸侯也●郭令原《鲁颂》四篇是反映鲁僖公君臣活动的历史文献,保留了春秋时期鲁僖公的重要史料。虽然《诗》《书》以弦歌与记事分科,其实六经皆史。先民的讴唱,正可以补史传的不足;不可以因载籍的残缺,反而诬古人的歌颂为夸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颂》 周公 诸侯 历史文献 春秋时期 六经皆史 历史内容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
2
作者 陈桐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诗经·鲁颂》虽为三颂之一,但它的语言形式却不像《周颂》那样艰深古奥,而是相对浅易,接近风诗。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用语上看,《鲁颂》用语比较平易,不像《周颂》语言那样佶屈艰深;二是从表现手法来看,《鲁颂》像风诗一... 《诗经·鲁颂》虽为三颂之一,但它的语言形式却不像《周颂》那样艰深古奥,而是相对浅易,接近风诗。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用语上看,《鲁颂》用语比较平易,不像《周颂》语言那样佶屈艰深;二是从表现手法来看,《鲁颂》像风诗一样多用比兴,这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形象,激发读者联想,由此降低语言的难度,增添语言的形象性;三是从章法来看,《鲁颂》不仅像风诗一样分章,而且采用重章复沓章法,复沓的好处是各章重复之处较多,用字较少,可以减少读者阅读的障碍,这种章法不同于《周颂》的不分章;四是从诗句逻辑关系来看,《鲁颂》像风诗一样,语句的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清楚,不像《周颂》那样字与字、句与句、章与章之间逻辑关系看不清楚。《鲁颂》共有四首作品,体实国风是其语言的整体特色,具体到每篇作品,仍然存在深浅不一的情形,其中《駉》《有駜》两首语言形式完全体同国风,《泮水》主要运用风诗语言,同时也借鉴了一些雅颂语言因素,《閟宫》语言则主要采用雅颂语言并适当借鉴风诗。本来《鲁颂》应该像《周颂》一样写得古色古香,但事实上《鲁颂》作者主要用的是风诗语言。在这个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颂》 语言 国风 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鲁颂·泮水》本义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德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共3页
《诗经.鲁颂.泮水》是一首祭祀颂歌,描述了僖公在泮宫祭祀先祖周公之事,并通过比兴、铺陈、反复、夸饰等修辞方式,极力颂扬周公征伐淮夷之功、教化民心之德。因周公辅佐成王、征伐淮夷、安抚天下的文治武功,祭祀时得以用天子之礼,故鲁... 《诗经.鲁颂.泮水》是一首祭祀颂歌,描述了僖公在泮宫祭祀先祖周公之事,并通过比兴、铺陈、反复、夸饰等修辞方式,极力颂扬周公征伐淮夷之功、教化民心之德。因周公辅佐成王、征伐淮夷、安抚天下的文治武功,祭祀时得以用天子之礼,故鲁国作颂称扬其功,告于神明,正如《毛诗序》所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颂.泮水》 泮宫 祭祀 周公 颂扬功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的音乐性特征及其教学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X期19-21,共3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因此又被称为“诗三百”。《诗经》中的诗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主要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有160篇;“雅”主要是贵族宫廷音乐作品,共有105篇;“颂”共有40篇,主要为宫廷祭祀歌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因此又被称为“诗三百”。《诗经》中的诗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主要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有160篇;“雅”主要是贵族宫廷音乐作品,共有105篇;“颂”共有40篇,主要为宫廷祭祀歌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几个部分。《诗经》中的诗歌与音乐关系密切,后世研究者称“诗三百皆有曲调”。明代的音乐研究者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对《诗经》的曲调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诗经》中的大雅都用“宫调”,小雅用“徵调”,《国风》部分用的是“角调”,《周颂》《鲁颂》是“羽调”,《商颂》用的是“商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音乐性 “诗三百” 诗歌总集 教学 《鲁颂》 《周颂》 民间歌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马:名目、功能及意象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婉瑜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85-92,98,共9页
《论语·阳货》曰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六义 ,赋比兴为文学技巧 ,作者多以鸟兽草木起兴入诗 ,学诗者宜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是文学作品之祖 ,包含许多的草... 《论语·阳货》曰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六义 ,赋比兴为文学技巧 ,作者多以鸟兽草木起兴入诗 ,学诗者宜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是文学作品之祖 ,包含许多的草木鸟兽意象 ,以某种动植物传达所彰内容、情志 ,必然与引譬连类之物特性有关 ,在明了诗意之前 ,首先应认识动植物名实与特色。诗三百 ,记录的动植物种类博杂 ,本文选取人们熟悉的马为例 ,析加讨论 ,不仅博物穷理 ,考名究实 ,还归纳畜养目的 ,和马于诗作中展现的意涵。透过仔细地爬梳董理 ,除了厘清各色马匹 ,重要的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家畜 ,不只提供实用上的价值 ,它们更深入文学创作当中 ,影响文学意象的呈现 ,由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名目 功能 意象 家畜 畜养目的 《郑风·大叔于田》 《秦风·小戎》 《小雅·皇皇者华》 《鲁颂·翱》 《小雅·白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