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方法和范式的注解——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片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鲍国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作为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代表,李何林的鲁迅研究体现出重实证、重文本的特点。专著《鲁迅〈野草〉注解》对鲁迅最具“玄学”意味的作品集《野草》进行了“朴学”式的探究,并在对注释和解读的反复修改中不断强化这一研究策略。李何林的... 作为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代表,李何林的鲁迅研究体现出重实证、重文本的特点。专著《鲁迅〈野草〉注解》对鲁迅最具“玄学”意味的作品集《野草》进行了“朴学”式的探究,并在对注释和解读的反复修改中不断强化这一研究策略。李何林的《野草》研究确立了鲁迅文本研究的一种范式,即通过详细的注释和逐词逐句的解读,追求文本阐释的准度而非深度。这一保持学术底线而不奢求上限的研究立场,使李何林在教学与研究、普及与提高、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朴学与玄学之间做出了取舍,其成败得失均体现出重要的学术史、思想史和精神史(知识分子心灵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野草〉注解》 注解 修改 方法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典性和历史性之间的鲁迅研究——以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盛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8-64,共7页
李何林是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值得学界认真探讨和研读。在此,我想主要通过对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这部代表性著作的理解,来谈谈我对鲁迅研究的一些看法。... 李何林是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值得学界认真探讨和研读。在此,我想主要通过对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这部代表性著作的理解,来谈谈我对鲁迅研究的一些看法。而谈到鲁迅研究,又颇有必要先谈谈我对鲁迅的感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李何林 注解 野草 历史性 经典性 现代文学研究 代表性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新诗创作中的叙事与抒情——从早期白话诗到散文诗集《野草》
3
作者 姜玉琴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9,共10页
中国白话新诗在其萌芽与奠基时期,一直偏向于叙事和说理,在艺术上缺乏必要的“诗味”。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创作也存在这一问题,但是在艺术上向来睿智与敏感的鲁迅,很快表现出了应有的警觉:新诗在保持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及叙事性的同时,还... 中国白话新诗在其萌芽与奠基时期,一直偏向于叙事和说理,在艺术上缺乏必要的“诗味”。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创作也存在这一问题,但是在艺术上向来睿智与敏感的鲁迅,很快表现出了应有的警觉:新诗在保持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及叙事性的同时,还应解决艺术上的直白与简陋。正是基于这一认知,他创作了思想与艺术完美统一的散文诗集《野草》。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草》是对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拓展、丰富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叙主调 叙复调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鲁迅的生命之维
4
作者 张金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100,共8页
《野草》研究有待继续深入的意义有二:一是从学术出发,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独创性,在既有基础上,扩大《野草》研究的共识领域;二是从思想出发,探讨鲁迅在《野草》中体现的哲学高度和精神体系,思索《野草》作为鲁迅心灵窗... 《野草》研究有待继续深入的意义有二:一是从学术出发,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独创性,在既有基础上,扩大《野草》研究的共识领域;二是从思想出发,探讨鲁迅在《野草》中体现的哲学高度和精神体系,思索《野草》作为鲁迅心灵窗户所提供的个人省思、自我拷问的思维方式,寻求其对当代知识分子和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生命 维度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复现和“心声”再起——鲁迅早期的诗歌经验与《野草》的写作
5
作者 宋夜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随之到来。可以说,“声”之探求构成了鲁迅人生展开的主要线索。如果说“呐喊”的鲁迅对应着一个外发性的启蒙自我,那么,《野草》的写作则意味着鲁迅经历了一次“声”的内转,即他通过自我内在声音的设定,完成了“心声”的找寻。在《野草》的写作过程中,鲁迅重新唤醒了早期的“心声”机制,“摩罗诗人”的重现不仅影响到了《野草》的写作方式,也参与到具体的文本构成。由此,鲁迅既重新“听得自己的心音”,也完成了自我的新生,进而以一种崭新的主体姿态投入对“无声的中国”的批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心声 野草 摩罗诗人 诗歌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野草》创作心理机制
6
作者 胡鸣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1,共8页
创作于西三条21号的散文诗集《野草》有着长期酝酿的过程。面对纷繁世界中无尽的苦闷,鲁迅将“难于直说”的心绪以梦的形式托出,不仅是当时心绪的剖白,更是对过往生命的梳理。层层剥离“逝去的生活的余痕”后,终于裸露出兄弟失和的无意... 创作于西三条21号的散文诗集《野草》有着长期酝酿的过程。面对纷繁世界中无尽的苦闷,鲁迅将“难于直说”的心绪以梦的形式托出,不仅是当时心绪的剖白,更是对过往生命的梳理。层层剥离“逝去的生活的余痕”后,终于裸露出兄弟失和的无意识层面,即替母亲分忧的初心所导致的供养关系的错位,而给予他战胜苦闷的原动力正来自童年经验中母爱的正向反馈。他认识到爱恨本同源,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的,而自己也正是这矛盾统一中的一分子,虽然依旧会“忽而爱人,忽而憎人”,但精神不再彷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兄弟失和 母亲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与超越——鲁迅《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比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洪涛 公炎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8,共7页
鲁迅《野草》的创作,从情感指向到题材、构思、章法、技巧甚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屠格涅夫散文诗创作的影响;但同时,《野草》在抒写情感的力度、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表现思想的深度以及运用技巧的完美程度上,都远远高... 鲁迅《野草》的创作,从情感指向到题材、构思、章法、技巧甚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屠格涅夫散文诗创作的影响;但同时,《野草》在抒写情感的力度、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表现思想的深度以及运用技巧的完美程度上,都远远高出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屠格涅夫 散文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解构主义倾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学民 靳新来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鲁迅《野草》的许多篇章都或隐或显地具有解构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不仅表现在文本的写作策略、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渗透在作者为文的思维方式之中。这与他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等原因不无关系。其解构倾向是中国的、现代的、散文诗的,难以摆脱... 鲁迅《野草》的许多篇章都或隐或显地具有解构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不仅表现在文本的写作策略、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渗透在作者为文的思维方式之中。这与他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等原因不无关系。其解构倾向是中国的、现代的、散文诗的,难以摆脱解构与建构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虚无 互文性 佛教 鲁迅 野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二)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玉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 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对 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 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对 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识其思想趋向,进而全面地整体地揭示、把握鲁迅的心理-精神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意象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怀疑精神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玉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由于现实的巨大变动,鲁迅在一种怀疑精神的驱迫之下,由对历史和现实的否定,走向了对启蒙、人生及其价值的怀疑,走向了对自我力量的怀疑,他的自我分裂了。然而,鲁迅惊人的意志品格体现在:他又怀疑于这种怀疑,于是在一种决绝的寻找中,在... 由于现实的巨大变动,鲁迅在一种怀疑精神的驱迫之下,由对历史和现实的否定,走向了对启蒙、人生及其价值的怀疑,走向了对自我力量的怀疑,他的自我分裂了。然而,鲁迅惊人的意志品格体现在:他又怀疑于这种怀疑,于是在一种决绝的寻找中,在一种悲剧性的承担中,鲁迅力图确证自我,并进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他的自我重新聚合了。——这整个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罕有的炼狱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怀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求乞者》考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洁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2,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鲁迅的写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思想启蒙与社会批判的最强音,因而一直以来,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与阐释也大多出自这一角度,即从时代、民族、社会、现实等方面去理解。
关键词 鲁迅作品 考论 野草 社会批判 现代中国 思想启蒙 中国现代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视角下的鲁迅《野草》重释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8-153,共6页
《野草》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镇,前人从不同角度对这部散文诗集做出不同意义向度的阐发,但极少从都市角度认识。反观《野草》写作,和鲁迅的北京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可以看到鲁迅作为"都市漫游者"对城市灰暗面... 《野草》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镇,前人从不同角度对这部散文诗集做出不同意义向度的阐发,但极少从都市角度认识。反观《野草》写作,和鲁迅的北京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可以看到鲁迅作为"都市漫游者"对城市灰暗面的思考,对市民社会世态人情的揭露和城市发展中物质至上的诙谐批判,另一部分偏重灵魂表达的作品则以现代性的思想、西方式的表现方式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鲁迅野草 重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鲁迅精神现象的诗学书写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世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野草》是反映鲁迅精神现象的独特诗学文本。鲁迅的人格意志、黑暗与虚无、绝望与孤独的情绪都得到了象征性的隐喻书写。人格意志在鲁迅的精神现象构成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导因素。《野草》所反映的鲁迅心灵深处的黑暗、虚无、绝望与... 《野草》是反映鲁迅精神现象的独特诗学文本。鲁迅的人格意志、黑暗与虚无、绝望与孤独的情绪都得到了象征性的隐喻书写。人格意志在鲁迅的精神现象构成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导因素。《野草》所反映的鲁迅心灵深处的黑暗、虚无、绝望与孤独,其实并不影响鲁迅的光辉,相反,恰恰是这些看起来消极的精神情绪,反证了鲁迅人格意志的坚韧,表明了鲁迅意志品质的独特,也正是依靠这种人格意志,鲁迅才能够虽携重负而仍能不息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意志 虚无 绝望 孤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透过《自言自语》及“过去”的视角重读鲁迅的《野草》——献给亡友冯铁教授 被引量:5
14
作者 寇志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4,共11页
1924至1926年间,鲁迅创作了一组风格独特的被称为"散文诗"的作品,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野草》。《野草》由23首阴郁的抒情作品组成,曾有人将其与波德莱尔1857年的作品《恶之花》及《小散文诗》作过比较。
关键词 野草 鲁迅创作 《自言自语》 “过去” 温故知新 教授 重读 抒情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的现代主义因素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宾恩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现代主义文学 情感压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题辞》破解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尹强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101-107,共7页
《题辞》以诗的语言解释爱情散文诗集《野草》创作的困难和它对诗人的意义 ;《野草》表现的是婚外恋情 ,虽然将遭到诟非、删刈 ,虽然诗人也为此充满负罪感 ,但诗人坦然、欣然 :《野草》将为诗人作证 ,没有《野草》的爱情 ,诗人“先前就... 《题辞》以诗的语言解释爱情散文诗集《野草》创作的困难和它对诗人的意义 ;《野草》表现的是婚外恋情 ,虽然将遭到诟非、删刈 ,虽然诗人也为此充满负罪感 ,但诗人坦然、欣然 :《野草》将为诗人作证 ,没有《野草》的爱情 ,诗人“先前就未曾生存 ,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题辞》 乔木 地火 罪过 作证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焦虑:鲁迅《野草》主题解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修永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启蒙与焦虑构成了《野草》的隐秘主题。鲁迅在《野草》中营建的是一个异在的审美空间,是焦虑和恐惧的藏身之地,是诱发焦虑不安的根源,而这恰恰是启蒙希望用理性之光照亮的另类空间。《野草》中的先觉者以现时的英雄主义姿态,在焦虑和痛... 启蒙与焦虑构成了《野草》的隐秘主题。鲁迅在《野草》中营建的是一个异在的审美空间,是焦虑和恐惧的藏身之地,是诱发焦虑不安的根源,而这恰恰是启蒙希望用理性之光照亮的另类空间。《野草》中的先觉者以现时的英雄主义姿态,在焦虑和痛苦的挣扎中重新汇聚和坚守本真的自我,一方面释放出存在的怀疑和否定;另一方面,又运用理性的逻辑潜能热切地呼唤和推进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启蒙 焦虑 本真 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花”与“野草”——龚自珍与鲁迅之生命意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奇志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落花”与“野草”是龚自珍和鲁迅全力打造的两个生命意象。龚自珍的“落花”体现出明艳、精美、华贵的生命底色 ,表现出生命的充盈、生动、崇高 ;鲁迅的“野草”则示现出阴森晦暗的格调 ,表现出生命的边缘、卑微、粗糙、野性。这种对... “落花”与“野草”是龚自珍和鲁迅全力打造的两个生命意象。龚自珍的“落花”体现出明艳、精美、华贵的生命底色 ,表现出生命的充盈、生动、崇高 ;鲁迅的“野草”则示现出阴森晦暗的格调 ,表现出生命的边缘、卑微、粗糙、野性。这种对生命密码的不同解读 ,固然有生平经历、个性气质诸方面的原因 ,但更多的却是源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鲁迅 落花 野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玉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文学视阈栏目终于如期推出了。文学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内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着文学教育的效果,本栏目的宗旨是沟通文学界与中学语文教育界,把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文学视阈栏目终于如期推出了。文学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内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着文学教育的效果,本栏目的宗旨是沟通文学界与中学语文教育界,把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动向、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鉴赏文学艺术的能力,进而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专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野草 文学教育 鲁迅 语文教学 文学创作 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重释(其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共13页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生命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道路 散文诗 意识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