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少年”的修辞语义和文化影响——兼谈林译《鲁滨孙飘流记》中的少年形象
1
作者 郑晓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现象。生理学意义上,“少年”是一个年龄范畴;政治文化意义上,“少年”是一个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等不同话语建构的体系,被赋予“希望”“冒险”“尚力”“革新”“独立”“自由”等修... 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现象。生理学意义上,“少年”是一个年龄范畴;政治文化意义上,“少年”是一个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等不同话语建构的体系,被赋予“希望”“冒险”“尚力”“革新”“独立”“自由”等修辞语义,成为清末民初特有的文化符号,与西方近代、中国古代“少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林译《鲁滨孙飘流记》言说全新的少年形象,参与清末民初文化语境中“少年”的修辞语义生成与理解。清末民初有识之士通过理论论述、文学书写、社会活动等方式,建构少年形象和少年话语,弘扬尚力美学,驱动国民精神重塑,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生存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修辞语义 文化符号 林译《鲁滨孙飘流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
2
作者 范存忠 《江海学刊》 1960年第8期42-47,共6页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1720)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世界上所有主要语言里都有它的译本;在很多语言里。译本还不止一种.①除了原本、译本而外,还有节本,节译本以及专为青少年阅读的改编本,改译本。
关键词 《鲁滨孙飘流记》 笛福 世界文学名著 多语言 译本 改编本 青少年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