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逻辑”与解放区长篇小说的文本裂隙——以《种谷记》和《高干大》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广 廖海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上的裂隙:《种谷记》拖沓、结构松散、主题含混;《高干大》中段情节急转,主次情节混乱,小说的整体性大受影响。这使得二者刚跻身解放区文学的经典序列边缘就退了出来。不过,也正因此,《种谷记》和《高干大》保存了那个正走向全面体制化、同一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在文化、观念上的演变痕迹,使其以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成为历史转折期的文学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逻辑 解放区长篇小说 《种谷记》 《高干大》 文本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干大一个实事求是的农村干部形象
2
作者 李骅村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4期7-8,共2页
在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以后,革命的新政权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消灭贫困和落后——欧阳山在四十年代的小说《高干大》中便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和说明。故事发生在1941年,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于很艰苦的... 在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以后,革命的新政权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消灭贫困和落后——欧阳山在四十年代的小说《高干大》中便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和说明。故事发生在1941年,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处于很艰苦的阶段,为了克服困难,改善农民生活,也为了增加生产支援抗日战争,边区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形象 实事求是 农村 农民生活 《高干大》 陕甘宁边区 合作社经济 剥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阐释的疆域与文本接受的向度——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92,共5页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 张江教授针对文学本体研究的弱化与文学阐释的无边化提出强制阐释论,固然抓住了当今文学阐释的一些乱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批评者脱离文本实际所滋生的教条化、僵化的症候,但其所提出的"场外征用"、"抹煞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只是一种可能性,另外的可能性或许是给文学阐释带来新的路径,带来新的启迪,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刷新我们的认知。在现代长篇小说接受研究上,"征用"经济学理论与存在主义理论就可以解决并刷新学界有关《种谷记》《高干大》及《围城》等的艺术问题,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论 场外征用 经济学 存在主义 《种谷记》 《高干大》 《围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