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僧传》语义数据库研究刍议
1
作者 陈刚 刘玉轩 曹飞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4-68,共15页
《高僧传》语义数据库是基于中国经典佛教文献,利用数字人文方法与工具所构建的六朝僧传人物数据库。本研究以慧皎《高僧传》文本为基础文献,参照“中华电子佛典”(CBETA)、“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建设思路,研建《高僧传》语... 《高僧传》语义数据库是基于中国经典佛教文献,利用数字人文方法与工具所构建的六朝僧传人物数据库。本研究以慧皎《高僧传》文本为基础文献,参照“中华电子佛典”(CBETA)、“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建设思路,研建《高僧传》语义数据库;进而运用历史GIS研究工具与可视化方法,阐述与揭示六朝时期建康的佛寺分布与僧侣人物的时空关系,并为推进六朝人物历史GIS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语义数据库 数字人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僧传》看《汉语大词典》始见例之不足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阿根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始见例 《高僧传》 中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僧传》中的“始”
3
作者 许卫东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高僧传》中的"始"处于共时语法化状态,这表现在"始"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时间副词。在"始+谓词性宾语"这种句法结构中,动词"始1开始"的句法功能发生了重新分析,意义随之引申、虚化,在不同... 《高僧传》中的"始"处于共时语法化状态,这表现在"始"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时间副词。在"始+谓词性宾语"这种句法结构中,动词"始1开始"的句法功能发生了重新分析,意义随之引申、虚化,在不同的篇章语境里语法化为表义各自不同的时间副词:在"追述过去"这种篇章语境里,逐步引申出"当初、最初"义,"始2当初"由此形成;当事态运作的起始点因具有了认知优势得以凸显时,"始"就成为"刚、才"义的时点副词"始3刚";受背景语言成分小句中"时量性"成分蕴涵的主观大量的时间因素的制约和促动,"始"演变为表示"晚起或后起"义时间副词"始4才"。其中,"始3刚"和"始4才"的表义矛盾,其实是在语用机制的作用下,因语言运用者的主观性而导致语言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是语言运用者主观意念(notion)对语言所产生的一种能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句法功能 意义 语法化 主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慧皎《高僧传》的学术价值
4
作者 周海平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南朝梁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宗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是六朝众僧传中仅存的垂则后世的完整僧史。他的作品取得不凡成就,实有赖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论赞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对佛教史有独... 南朝梁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宗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是六朝众僧传中仅存的垂则后世的完整僧史。他的作品取得不凡成就,实有赖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论赞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对佛教史有独到精湛的识见;二是对宗教有比较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三是对有关佛教的许多问题有深识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记文学 简论 南朝 六朝 典范 学术价值 《高僧传》 佛教史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高僧传》看早期中国佛像的引入与传播
5
作者 陈磊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8-52,共5页
散落于《高僧传》不同章节中的佛像记载,大致可勾勒出早期中国佛像引入与传播的过程。概括来说,汉晋时期佛像传入较少,佛像的神仙属性亦反映了佛教初传中国后大众的接受情况。该书对南朝造像的记载相对较多,自东晋开始至南北朝前期汉地... 散落于《高僧传》不同章节中的佛像记载,大致可勾勒出早期中国佛像引入与传播的过程。概括来说,汉晋时期佛像传入较少,佛像的神仙属性亦反映了佛教初传中国后大众的接受情况。该书对南朝造像的记载相对较多,自东晋开始至南北朝前期汉地佛像的大规模制作与高僧像出现,是佛教本土化的重要表现。南朝佛像以铸造为主,兼有石像、摩崖造像等。虽然该书对北方佛像的记载偏少,但仍对早期中国佛像引入和传播历史的研究极具价值,并可与文献及现存实物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早期佛像 引入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僧传》语气副词研究
6
作者 全文灵 《现代语文》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佛教典籍在汉语史及古代汉语研究中具有相当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梁代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传记体例的中土佛教文献,大致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风格,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语气副词作为副词中一个比... 佛教典籍在汉语史及古代汉语研究中具有相当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梁代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传记体例的中土佛教文献,大致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风格,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语气副词作为副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语法、语用功能上与其他类型副词有很大不同。主要从语法功能、结构形式以及语用功能的角度对《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分类研究,发现《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十分丰富,除了继承上古已有的语气副词之外,还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双音节语气副词与副词词缀,整体上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渐变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语气副词 语法功能 结构形式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高僧传》述补结构的深层语义结构
7
作者 马欣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高僧传》是初唐时编撰的一部记载了具有重要影响僧人的传记。本文主要从深层语义结构方面对《高僧传》中的广义的述补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述补结构在内部方面的部分独特特点。同时又从补语语义类别和语义指向两方面出发,融合了数... 《高僧传》是初唐时编撰的一部记载了具有重要影响僧人的传记。本文主要从深层语义结构方面对《高僧传》中的广义的述补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述补结构在内部方面的部分独特特点。同时又从补语语义类别和语义指向两方面出发,融合了数轴将补语一共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起点类、区间类、区间点类和终点类,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不同补语结构中补语成分所涵盖的范围,但分类方面可能存在不够严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述补结构 深层语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僧人性叙事的真与失真——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与三种史传对读辨异
8
作者 王攸欣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据佛教史籍和《晋书》中的鸠摩罗什传进行创作,他站在新文化、新文学立场上,认同西方现代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创新,改变了叙事方式,虚构了重要情节,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大异于史传的价值取向。... 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据佛教史籍和《晋书》中的鸠摩罗什传进行创作,他站在新文化、新文学立场上,认同西方现代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创新,改变了叙事方式,虚构了重要情节,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大异于史传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力图写出普遍的人性本真状态,显示了现代性叙事追求;另一方面却背离了史传对于鸠摩罗什个性的记录,远离了历史真实。作为小说艺术,有得有失。作者在几个文本的对读、比较、辨析中阐发其人性、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鸠摩罗什 《出三藏记集》 《高僧传》 《晋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志不渝耀千古 不惜身命追梦人——《高僧法显传》喻理探微
9
作者 荆三隆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传》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传》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同时,他的《高僧法显传》还是一部弘法利生、包蕴佛教理趣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寄寓深刻,喻理深邃,不乏生动、完整的比喻故事,表现出叙述中彰显经典教义,议论中蕴含佛教喻理的文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 《高僧法显传》 比喻经典 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初期佛寺考——“佛教初传南方线路”研究序说(续)
10
作者 木田知生 贾晓梅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3期62-67,共6页
四、江浙初期佛寺考早期佛寺、《出三藏记集》、《高僧传》都有详细记载,而有关极少数后汉孙吴时期的佛寺概况,须到佛教经典以外去寻找,但,各佛寺的史料环境又各有千秋。本文考证范围以孙吴时候为主轴,前后以后汉、西晋为界。众所周知,... 四、江浙初期佛寺考早期佛寺、《出三藏记集》、《高僧传》都有详细记载,而有关极少数后汉孙吴时期的佛寺概况,须到佛教经典以外去寻找,但,各佛寺的史料环境又各有千秋。本文考证范围以孙吴时候为主轴,前后以后汉、西晋为界。众所周知,孙吴时期创建的佛寺以康僧会的"建初寺"为代表、其建造时期也无异议。但在《地方志》的史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僧会 佛教经典 出三藏记集 孙吴 建初寺 赤乌 府志 高振农 《高僧传》 化城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昙始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慧明 《五台山研究》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昙始是北魏时期佛教神异人物,也是最早向高丽传播佛法的高僧。《高僧传》基于宗教目的,载述其神异事迹较多;《广弘明集》则较为客观;再与正史《魏书》对比,以及与《昙始行状记碑》、山西青莲寺出土的昙始造龙华像碑相互参证,甄别人物,... 昙始是北魏时期佛教神异人物,也是最早向高丽传播佛法的高僧。《高僧传》基于宗教目的,载述其神异事迹较多;《广弘明集》则较为客观;再与正史《魏书》对比,以及与《昙始行状记碑》、山西青莲寺出土的昙始造龙华像碑相互参证,甄别人物,厘清了昙始扑朔迷离的生平行迹,总结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功绩,亦从侧面反映了《高僧传》等佛教史传文献的撰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始 佛教文献 《高僧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感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感悟” “悟” 审美感悟 审美活动 中国统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范畴 《高僧传》 海德格尔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僧肇生平考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成有 《五台山研究》 1995年第3期6-11,共6页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代关中著名的佛教理论家、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后世尝以什、肇并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影响之大。僧肇的传世名作《肇论》,思想深邃,思辨性极强,而且文辞优美,颇为后代僧俗文人所推崇。尽管僧肇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领...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代关中著名的佛教理论家、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后世尝以什、肇并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影响之大。僧肇的传世名作《肇论》,思想深邃,思辨性极强,而且文辞优美,颇为后代僧俗文人所推崇。尽管僧肇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领会了魏晋玄学的存在本质论,学会了鸠摩罗什传译的龙树系中观空宗的哲学思辨,并且又“不落两边”、“不离两边”,将二者加以融汇贯通,创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佛教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鸠摩罗什 《肇论》 《高僧传》 生平考 无知论 《出三藏记集》 三论宗 五台山研究 般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莲说》:出水妙善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初阳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1期6-7,共2页
一般读者都意识不到《爱莲说》的前生与后世,在普通的中学课堂里也不太有机会揭橥本文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承传。《爱莲说》之所以以区区九十五字,延续近千年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敦颐对莲之意象的窃取与转化。
关键词 《爱莲说》 中学课堂 妙善 揭橥 爱莲说 《高僧传》 大智度论 对仗工整 四十二章经 香远益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语言与民族文化
15
作者 李绍年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34,共7页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讨论文化的热潮不断兴起。这一热潮从大江南北泛及黄河两岸,它象长江之水滚滚向前,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其讨论的面越来越广,讨论的层次步步加深。正象肖(?)父先生所说:“
关键词 正象 八十年代 滚滚向前 江之水 黄河两岸 地域文化 《高僧传》 母马 这一天 畜牧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青佛乐研究的史料、方法与观念
16
作者 王安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3,141,共7页
文章通过对田青研究成果中所用汉文佛经音乐史料来源、研究方法、学术观念的辨析,意在管窥田先生研究佛教音乐的特色之处和突破之道,并与相关成果对比,从史料的视角而来管窥田先生在佛教音乐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研究观念与方法,进而为... 文章通过对田青研究成果中所用汉文佛经音乐史料来源、研究方法、学术观念的辨析,意在管窥田先生研究佛教音乐的特色之处和突破之道,并与相关成果对比,从史料的视角而来管窥田先生在佛教音乐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研究观念与方法,进而为佛乐研究相关方向的突破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大正藏》 《佛教音乐的华化》 北京智化寺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庙”探源
17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2,共2页
“寺庙”探源□李绪洙“寺庙”是由“寺”和“庙”充当词素构成的一个合成词,常用来泛称佛教寺院。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就已经有“寺”和“庙”这两个词了。“寺”,最初是官署的名称。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相传汉明... “寺庙”探源□李绪洙“寺庙”是由“寺”和“庙”充当词素构成的一个合成词,常用来泛称佛教寺院。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就已经有“寺”和“庙”这两个词了。“寺”,最初是官署的名称。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相传汉明帝曾接待西域来的僧人摄摩腾、竺法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 佛塔 中国统文化 佛寺建筑 《高僧传》 佛教中国化 佛教寺院 《说文解字注》 中华统文化 印度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帝的新装》与《狂人之细布》
18
作者 杨继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7-38,共2页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不同凡响,深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的佳作。作家面对现实,立足生活的真实,深刻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斥责了封建统治者。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并不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不同凡响,深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的佳作。作家面对现实,立足生活的真实,深刻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斥责了封建统治者。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深刻地揭露了看得见的皇帝及大大小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的新装》 封建统治者 微尘 人物形象 《高僧传》 斯德哥尔摩大学 世界文学史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学 指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