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3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研究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力作——读《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1
作者 白暴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全民所有制经济 工资制度 按劳分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2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康沛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5-20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面临来自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挑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面临来自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挑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有益内容,针对中国现实的妇女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理论 当代中国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凸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卫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4期10-14,共5页
马克思对人的发展有过深刻的阐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深刻而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在理论上起到了解蔽作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地位;而且确立了... 马克思对人的发展有过深刻的阐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深刻而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在理论上起到了解蔽作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地位;而且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的社会发展战略,使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凸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理论 当代社会 凸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与当代中国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的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循思想发展内在逻辑 形成理论创新科学机制 中国需要怎样的思想沉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启示
7
作者 金民卿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33,共2页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理论创新主体为核心,社会实践基础、思想发展逻辑、理论研究客体、理论发展条件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程序。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当代中国 内在逻辑 思想发展 科学机制 沉淀 社会实践基础 创新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 新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9
作者 叶立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不仅依靠自身生产知识(比如做某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理性阐发),而且还能借此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简言之,“文学理论无文学”的学术思潮,或者说“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业已改变了我们对理论和创作之关系的固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理论 文论界 学术思潮 理论发展 工具论 知识话语 理性阐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远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的贫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新理论、新举措。主要包括:把消除贫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党对扶贫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的贫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新理论、新举措。主要包括:把消除贫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党对扶贫开发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力;共建一个消除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论和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治理理论,而且对中国贫困治理及全球贫困治理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恩格斯贫困治理理论 创造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书翰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36,共6页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即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这两个层面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在总结一百多年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理论工作者从四个方面丰...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即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这两个层面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在总结一百多年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理论工作者从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发展理论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楠 周建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伟大成果是由党的领导核心、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创造的。其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的领导核心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第二、三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一伟大成果是由党的领导核心、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创造的。其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的领导核心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第二、三代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其组织者和领导者,广大理论工作者是其重要的参与者,呈现出党的领导核心、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工作者共同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创新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立中 虞晓芬 陈永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1,共10页
在中国住房问题复杂且多元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寻找住房问题的历史答案和现实回应。在德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柏林等大城市,由此引发了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对此,恩格斯主要从住房性质、居住困难、居住不平等、住房供给和住... 在中国住房问题复杂且多元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寻找住房问题的历史答案和现实回应。在德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柏林等大城市,由此引发了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对此,恩格斯主要从住房性质、居住困难、居住不平等、住房供给和住房问题的资本逻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住房问题。虽然我国住房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表现与当时的德国不一样,但是我们依然能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找到很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 《论住宅问题》 中国发展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衍社 沈雁昕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主要表现在 :他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的有关思想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发展道路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 ;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因素的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主要表现在 :他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的有关思想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发展道路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 ;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因素的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是直接动力推动并通过社会根本动力而起作用的思想 ;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和社会进步复杂性的有关思想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地位的科学论述 ;关于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论的科学揭示 ,等等思想 ,都闪现着真理的光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理论 当代价值 社会进步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及其意义——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15
作者 饶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皇皇100卷,涵盖11个系列,4000余万字,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多维的视角呈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包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等,可谓是一部综合性的鸿篇巨制。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实践本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理论形态,建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因此,汇集当代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再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 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输理论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寇清杰 胡银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7,共4页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务之急。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正确运用。正...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务之急。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正确运用。正确解读灌输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的认识,而只有加大灌输力度,改善灌输的方法和形式,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创新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自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玉 梁也 陈文化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中国的创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总结中国创新实践进程中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立足现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倡导马克思创新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自觉,既是建设创... 中国的创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总结中国创新实践进程中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立足现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倡导马克思创新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自觉,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打造和升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对于坚定"三个"自信、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创新思想 当代中国 发展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惠勤 蒋成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2,共8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具体实践中,做到了理论坚守和理论创新的统一,突出表现在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创造性...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具体实践中,做到了理论坚守和理论创新的统一,突出表现在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定位阶级理论在新时期的历史作用,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在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同时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阶级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 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逻辑进路与当代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兴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拓展农民土地权益实现途径、加快土地流转必然是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 中国 逻辑进路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云霞 陈曙光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首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突出了"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科学发展 理论贡献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