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0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的原像: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解读——兼论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1
作者 闫国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3,共4页
"日本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望月清司在其著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构建起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这一富有"人性"意味的理论以"依赖关系&q... "日本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望月清司在其著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构建起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这一富有"人性"意味的理论以"依赖关系"为基础,体系完整、推演周严,令人耳目一新,但其实质却与马克思的学说大相径庭,望月从"教义体系"中解蔽出来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因此成为一个虚拟的原像。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学说需要字斟句酌的文本解读,更需要立场与方法论的科学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月清司 马克思 历史理论 人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拓展与升华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晓男 颜雨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理想归宿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是运用历史思维在洞察人类历史到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厘清历史大势,结合实际、科学审视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美丽世界的系列实践方略,是在主体、思维、实践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拓展 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践行路径
3
作者 刘一凡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9,共7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逻辑机理和根本指向两个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现实的回应和观照,是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而提出的新理念: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只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逻辑机理和根本指向两个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现实的回应和观照,是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而提出的新理念: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只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现代性问题的挑战,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中国主体性坐标的位移,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歧见导致的“信任赤字”,西方霸权话语及强权政治催生的“和平赤字”,全球性问题凸显催生的“治理赤字”,传统国际社会零和博弈、“赢家通吃”发展观催生的“发展赤字”。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建立平等协商、合作发展的政治关系,共构普遍安全、公道正义的稳定格局,倡导开放创新、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搭建开放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桥梁,构筑清洁美丽、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
4
作者 陈谦(整理) 张志杰(整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各位专家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请专家们对学校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特别是如何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宝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专家座谈会 国权 王德胜 校本部 人文社会学科 会议纪要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胡恒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近年来数字人文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潮流,在国内高校反响热烈。历史学在数字人文浪潮中起步并不算晚,在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两个领域,量化研究和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应用很早,作为标杆性的两个数字人文项目——中国历代人物传记... 近年来数字人文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潮流,在国内高校反响热烈。历史学在数字人文浪潮中起步并不算晚,在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两个领域,量化研究和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应用很早,作为标杆性的两个数字人文项目——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也与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术潮流 历史地理学 理论与实践 量化研究 标杆性 经济史 国内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辩证法基础
6
作者 万资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发展形态”和“创新形态”。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即“原生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即列宁主义是由列宁根据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从辩证法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形态”的基础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的基础是认识辩证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创新形态”的基础就是战略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形态 历史辩证法 认识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年:回顾与思考
7
作者 张晖 冯淑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共17页
2025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设立20周年,也恰逢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系统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程,分析学科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探索学科发展趋向,并由此观照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 2025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正式设立20周年,也恰逢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系统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程,分析学科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探索学科发展趋向,并由此观照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独特历程,是进一步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2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队伍建设、学术研究、思政课教学、人才培养、资政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生态已然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进一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在主动精神、学术支撑、课程实效、人才根基和机制保障等着力点上继续发力,探寻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历史回顾 重要成就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读懂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审视
8
作者 刘占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8,共17页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表现为思想史。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揭示“历史之谜”,创立指引人类解放的“历史科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在规定,需要回到承载其思想生成的文本结构和历史语境,赋予经典诠释以语...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表现为思想史。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揭示“历史之谜”,创立指引人类解放的“历史科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在规定,需要回到承载其思想生成的文本结构和历史语境,赋予经典诠释以语境支持和思想根基。西方马克思学试图以实证的“科学主义”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本真,由于强制阐释和诠释不足而引发“思想考古”中的“科学化危机”。中国学者在“回到马克思”的思想探旅中对此进行批判革新逐步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范式,为构建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奠定文本底据和思想基础。无论是文本学意义上的“思想考古”,还是出场学意义上的“思想建构”,都是对经典文本的思想激活和意义建构。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文本阐释学的意义和限度,以中道原则规避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过度、诠释不足和诠释中断。为此,要聚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主题进行文本诠释,合理把握“文本间距”的“互文诠释”和“思想转承”,围绕特定思想坐标以贯通时空的“历史意识”激活“思想转承”中的“意义空间”,将“意义诠释”作为“思想考古”的坐标调适和“思想创造”的视域拓展,以方法论自觉夯实思想史研究之“当代性言说”的思想厚度和未来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 思想史研究 历史科学 文本阐释学 文本间距 思想转承 意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成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以“重大时代课题”为视角
9
作者 李瑞艳 张乾元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重大时代课题”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自觉选择,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实践上表现为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在理论上表现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性地解答了“未来新社会为什么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如何取代资... “重大时代课题”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自觉选择,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实践上表现为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在理论上表现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性地解答了“未来新社会为什么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如何取代资产阶级旧社会”“两制并存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重大时代课题。“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巩固和发展,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将回答在“两制共处”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回应21世纪重大时代课题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认真分析和研判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有利于认清特定时代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和时代任务,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论基石和思想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可喜尝试--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静如 欧阳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党史研究 党的理论 党的历史 龚育之 石仲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兼论马克思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险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4-99,共6页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西方中心论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 欧洲中心论 批判与继承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现代化的变革转向:从资本到人本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深入发展,资本逻辑的内在否定性逐渐凸显,其主导的现代化已达到自身内在张力的极限。因此,现代化的主导逻辑亟需变革与转向,以克服资本的内生性矛盾,满足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出场是现代化主导逻辑从资本向人本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落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时代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逻辑 人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历史反思和创新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好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弄清这个"是"与"非"的界线或曰边界究竟何在,是继承守正的前提,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边界"意识,首先要强调文论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精神、原则和主要观念上来。在此前提下,还应将守护边界与拓展边界有机统一起来,在内聚性的守持与开放性的外拓之间建立起一种既守护住"主义"又使"主义"获得新的时代内蕴的创新机制;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有关的"中国问题"。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无不表明,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发现和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展开理论之思,是理论研究能否取得成就产生影响的关键。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与学界普遍强调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中国化,实质上是一致的;三、推进思想创新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来具有方法论上的巨大优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时期,研究方法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基于此种状况,必须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其二是逻辑与历史或者说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原则。在遵循这两大原则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一些更加切近文艺特性的研究方法,也应予以发扬光大,这主要有三个具体方法:一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二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汲取了各种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辩证思维方法;三是基于对象感性存在特殊性之艺术的或美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理论边界 中国问题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慧 刘建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1,共7页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学术科研能力、创新研究能力、论文撰写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是该学科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未来该学科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宣传等实际工...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学术科研能力、创新研究能力、论文撰写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是该学科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未来该学科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宣传等实际工作的重任,其学位论文直接反映该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就现实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主题不研马、话语不在马、方法不合马等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与研究生学科素养不够、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培养环节中的形式主义不无关系。基于此,坚持问题意识和质量导向,用好培养方案,强化学科意识;压实导师责任,深化学科信仰;重视过程培养,内化学术规范,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 学位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的历史成就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贵伦 宋明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发表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及四个标志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历史性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创新发展,促进了中国文艺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标志性成果 历史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争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福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在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时,必须区分成熟与未成熟的马克思,坚持以马克思成熟的文本为理论依据;必须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坚持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必须坚持实践的历史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在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时,必须区分成熟与未成熟的马克思,坚持以马克思成熟的文本为理论依据;必须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坚持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必须坚持实践的历史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实践唯物主义;必须从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中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合理地解释马克思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 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 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性思维”或“历史的逻辑方法” 历史性的解释原则 价值评价的历史的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困境的前提省思——兼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显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双重"自我异化"展开的存在论批判。因此,从现代哲学的生存论域出发,重新省思和审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建构前...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双重"自我异化"展开的存在论批判。因此,从现代哲学的生存论域出发,重新省思和审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建构前提,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长期"被遮蔽"了的初始见解和本真涵义,还马克思异化理论以真相,使其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景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五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理论 跨越资本主义 基础研究 历史学笔记》 “卡夫丁峡谷” 演进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的研究价值——评《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盛雨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在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时间是其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时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得出劳动价值论,进而形成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根基。由崔向阳教授所著的《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时间是其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时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得出劳动价值论,进而形成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根基。由崔向阳教授所著的《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一书在充分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前提下,尝试构建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框架,力求使其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本书的八个章节包含对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中重要范畴的整合和阐发,对马克思节约时间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剩余劳动时间理论、流通时间理论、自由时间理论进行了探讨与发掘,并引发出对这些理论的当代思考。总体来看,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经济理论研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西方主流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