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
郝二涛
|
《艺术广角》
|
2024 |
0 |
|
2
|
形式化·实证化·自律化——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诉求 |
刘科军
|
《长江学术》
|
2010 |
0 |
|
3
|
话语与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形态研究 |
张清民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3 |
0 |
|
4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面对三种传统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5
|
独创的贫困──有感于“跨世纪文学批评” |
殷国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6
|
浅谈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 |
杨远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0 |
|
7
|
个人阅读史与“新”批评文体的构建——论王春林的《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 |
金春平
|
《百家评论》
|
2016 |
0 |
|
8
|
改革开放以来“十七年史学”研究评估 |
黄广友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9
|
解放思想与文艺学建设 |
李衍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0
|
我为什么要研究王夫之的哲学 |
A·H·布莱克
王培华
|
《船山学刊》
CSSCI
|
1996 |
3
|
|
11
|
从“历史终结”的地方开始——论余虹《革命·审美·解构》的写作意义 |
石凤珍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2
|
靳大成简介 |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