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3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国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高校 学术研究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建设工程 书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可贵探索——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作者 王先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玉章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求索及贡献
3
作者 黄书光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4,共8页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觉以唯物辩证法破解教育变革中的种种矛盾问题及其症结。其一生钟情办学的博大教育情怀和植根本土实际的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崇高人格境界和独特教育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求索和探寻贴合国情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玉章 教育家 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
4
作者 黄显中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夺取党的事业胜利的关键先导地位;定位为党的创新理论,确立其对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流地位;定位为党的实践智慧,确立其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的核心保障地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5
作者 唐正东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F0002,237,共13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在实践第一的前提下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等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在整体性和不断发展性两个维度上得到了提升,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在实现路径上得到了深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被提升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高度,其思想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推进及其重大意义
6
作者 田克勤 王夏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共6页
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系统地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客观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系统地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其分析阐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新社会新国家的路线和纲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深入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个重要维度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振峰 程刘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呈现出更新、更行的理论特质;从现实依据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引下所创造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是“行”的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创新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互动发展——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考察
8
作者 庞虎 田源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近代以来,“学术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社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进程与党的自身建设呈现良性互动的态势:一... 近代以来,“学术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社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进程与党的自身建设呈现良性互动的态势:一方面学术中国化与党的建设参与主体的交叉增添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新活力,马克思主义学术成果融入干部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学术论争的积极成果丰富了党的思想建设的学理资源,优良文风学风的确立提升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高度;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引领了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发展前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汇聚了主体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发展动力。总结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经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术中国化 党的建设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叙事
9
作者 陈加飞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特殊性”到“特殊性—普遍性”的革命性颠倒。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革命性辩证法在实现其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性不断赋予和形成与普遍性的内在张力,促进了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有生命力的辩证法。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以“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原创性命题、标识性范畴和创新性话语为时代路标,阐扬与敞显出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革命的深层历史意义及其中国式推进。澄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哲学根基与内在张力,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生命线的叙事创新与范式书写,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辩证法 特殊性 普遍性 范式革命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起源: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10
作者 王娟娟 吴汉全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接受,在中国最早形成了关于“革命”的观念体系,这自然是以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演进状态及思想发展状况为背景的,但同时也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中国化”的主观努力,亦即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形成有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实践活动的支撑,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基本标识的同时亦不断完善其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杨昌媛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13
作者 许乃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4期169-17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指引。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通过理论解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农村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指引。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通过理论解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农村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可有效推动教育公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能指导课程本土化设计,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乡土文化结合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理论+实践”双轨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化赋能教学模式改革、多元化评价标准创新等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农业技术融合课程、云平台资源共享、红色文化德育等实践方案的有效性。该文的研究成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农村 中小学教育 数字化转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制汉语”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14
作者 史桂芳 王庆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142,共8页
20世纪初中国人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使用了大量日本人创造的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对中国人了解、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日本人创造的“和制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日本文化的影... 20世纪初中国人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使用了大量日本人创造的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对中国人了解、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日本人创造的“和制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存在着表面、片面等不足。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和制汉语”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制汉语”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爽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作为一种植根于欧洲地域和文化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解和接受的双重障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进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但相对忽视其作为异质... 作为一种植根于欧洲地域和文化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解和接受的双重障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进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了充分讨论,但相对忽视其作为异质文化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困境,因此,需要借助跨文化视角,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与跨文化传播中的语义逻辑相结合进行考察。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依据语义规律进行了多种传播方式和策略的探索,这一探索最终被毛泽东总结和升华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这一传播方案与理论成果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迈向新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以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为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既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也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形象塑造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早期传播 跨文化 语义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3
17
作者 亓利 沈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尝试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提出这一理论命题,也体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必须把握“活的灵魂”,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22,共14页
瞿秋白同志是党内较早进行法学研究与投身法制实践的重要领导人,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功绩。他一方面从社会本位、社科方法与以政统法诸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另一方面注重辨析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学说,有破有立地建... 瞿秋白同志是党内较早进行法学研究与投身法制实践的重要领导人,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功绩。他一方面从社会本位、社科方法与以政统法诸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另一方面注重辨析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学说,有破有立地建构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他对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移植英美法律制度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积极推进苏式法制的中国化,制订中央苏区法律法规,为革命事业的法制化与正规化贡献良多。他致力于中国共产党人权话语原创性型塑,对中国现代早期法学的知识与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建构做了许多杰出工作,为今天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法学理论 法制移植 民权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