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饮冰室诗话》的编辑特色
- 1
-
-
作者
齐小刚
-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饮冰室诗话》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后在《新民丛报》上开设的文艺类栏目之一,是梁氏文学救国论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民丛报》上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文学救国的立场,《饮冰室诗话》在组稿对象、组稿方式、稿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及同时代的诗话、词话相比具有独特魅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和个人特质。
-
关键词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
编辑特色
-
Keywords
Liang Qichao, Yinbingshi poetry, Editing feature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梁启超的“史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析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蒋英豪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69-74,共6页
-
文摘
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用戏剧性的手法揉合了世界历史、地理、当时的新学理、新事物、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梁氏的救国志业、大同理想,是一首元气淋漓,具有“史诗”特色的作品,很足以代表晚清文学的恢宏气度。该诗是其“诗界革命”、“新意境”、“新语句”理论的具体实践。诗中充满革新图强,反对列强侵略的思想,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又对未来中国充满希望,展示了极其辽阔的视野和壮观的气势,体现了他改良家的广阔胸怀。
-
关键词
梁启超
二十世纪
太平洋
“史诗”
《饮冰室合集》
进化论
夏威夷
《饮冰室诗话》
世界历史
《天演论》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戊戌维新与黄遵宪诗风新变
- 3
-
-
作者
曹旭
-
机构
上海师大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8,共2页
-
文摘
“戊戌运动”接在“洋务运动”以后,是近代中国又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内部的变革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前,一场开启民智,使社会转型,推动现代化进程并以流血为代价的近代社会革命的界碑。深刻的社会革命使人成为思想家,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诗人写出...
-
关键词
黄遵宪
戊戌维新
《人境庐诗草》
维新变法
诗风新变
梁启超
新观念
《饮冰室诗话》
社会转型
诗歌创作
-
分类号
K256.5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 4
-
-
作者
马卫中
-
机构
苏州大学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19,共2页
-
文摘
诗界革命与戊戌变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梁启超说:“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饮冰室诗话》)。吾党,就是指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党。事实上,诗界革命,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方面的一次维新尝试,它的指导思想,与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基本一致的。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
思想基础
梁启超
今文经学
康有为
《饮冰室诗话》
维新派
《清代学术概论》
《天演论》
-
分类号
K256.5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粤讴与诗界革命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永芳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6-87,89,共3页
-
文摘
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维新思想,兴起了“诗界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前,“诗界革命”主要是接受外来的影响,“挦(?)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后,则越来越趋于通俗化,比较注重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尤以受粤讴的影响最为显著.一九0二年,黄遵宪给梁启超写信,主张创作一种内容上“弃史籍而取近事”,形式上“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的“杂歌谣”.梁启超接受这一倡议,在《新小说》创刊后,特辟“杂歌谣”一栏,专门发表富于民间文艺特点的通俗诗作.《新小说》创办期间,共出“杂歌谣”九辑,其中五辑是“新粤讴”(又名“粤讴新解心”),一共二十二首,作者是珠海梦余生(又署名“外江佬戏作”).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对这些新粤讴给予极高的评价;“乡人有自号珠海梦余生者,热诚爱国之士也。
-
关键词
诗界革命
粤讴
梁启超
《新小说》
黄遵宪
《饮冰室诗话》
民间文艺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新体诗
弹词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梁启超近代诗歌品评中的中西美学思想研究
- 6
-
-
作者
张季菁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1,244,共7页
-
文摘
前人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一般站在其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角度上,这一点其实忽略了梁启超"中学为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梁启超对近代诗歌的品评,可以窥探其中西美学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一方面,中国审美艺术中的古格和寄托成为梁启超近代诗歌评价的基石,同时也成为中西方美学媾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音乐之美在中西美学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的"区别审美",既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诗歌音乐之美的肯定,也可以看出他"西学为用"的美学思想。在近代诗歌评析中,中国审美思想出现了新旧交锋的情况,梁启超的"新""旧"思想成为其诗话体系中重要的美学逻辑。
-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梁启超
近代诗歌
《饮冰室诗话》
古典美学
西方美学
-
Keywords
Liang Qichao
Modern Poetry
Yin Bing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Classic Aesthetics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诗界革命”新论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马卫中
张修龄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1-56,共6页
-
文摘
“诗界革命”新论马卫中,张修龄清代,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一系列摹古与变古、学唐与学宋的理论纠缠和创作实践,进入同、光以后,随着原有生活秩序的打乱,变法维新运动的崛起,一些具有改良革新的政治愿望和文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打出了“诗界革命”的旗号,形成了争写“...
-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
黄遵宪
传统诗歌
康有为
《饮冰室诗话》
中国古典诗歌
丘逢甲
谭嗣同
新派诗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论文《鲁迅佚文〈刺时(并序)〉考释》的说明
- 8
-
-
作者
董炳月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96,共1页
-
文摘
本人在2021年2月号《鲁迅研究月刊》上发表的论文《鲁迅佚文〈刺时(并序)〉考释》存在失误。根据现有资料,难以判断《刺时(并序)》的作者究竟是谁。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提及《刺时(并序)》的作者时称"自署君木者",但是,冯君木与梁启超是否有交往,是否读过《饮冰室诗话》,如何对待相关介绍,均有待确认。如果他读过相关评论而并未否定,则意味着《刺时(并序)》为其所作。
-
关键词
《饮冰室诗话》
佚文
梁启超
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考释
-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蒋智由的生年考──读书札记
- 9
-
-
作者
安克环
-
出处
《求是学刊》
1979年第1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读书札记
近代诗
注者
《饮冰室诗话》
大读者
古文辞
“诗界革命”
浙江诸暨
安克
夏曾佑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