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面评价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 |
戚其章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2
|
读者来信:《〈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辞》的作者是梁启超而非袁同礼 |
吴汉华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3
|
论发生期的中国报告文学 |
丁晓原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4
|
论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与梁启超 |
齐春风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5
|
梁启超的“史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析论 |
蒋英豪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
|
|
6
|
梁启超对历史发展规律探索新论 |
段治文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7
|
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 |
时平
|
《学海》
|
1998 |
2
|
|
8
|
论梁启超史学思想的时代性 |
马金科
|
《河北学刊》
|
1985 |
6
|
|
9
|
论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 |
张锡勤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0
|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 |
张书学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1
|
梁启超先秦思想史研究的近代学术特色 |
陈其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2
|
直面文化巨擘 |
童道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
13
|
“政治家”鲁迅 |
朱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0 |
|
14
|
儒学传统与梁启超的启蒙救国取向 |
敖光旭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