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六代导演视域中的“女儿”形象——以影片《青红》与《红颜》为例
1
作者 苏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女儿"即女性的少女时期,其成长经历必将对一个女人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少女时期的"女儿们"因其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与父亲、母亲以及异性的关系都十分微妙。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王小帅和李玉从他们不同的视角... "女儿"即女性的少女时期,其成长经历必将对一个女人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少女时期的"女儿们"因其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与父亲、母亲以及异性的关系都十分微妙。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王小帅和李玉从他们不同的视角出发,以影像的语言在其作品中书写了对于"女儿"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她们在那个特殊年代所经历的个人化的生活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青红》 《红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青红》的悲剧特质
2
作者 王昌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5-26,共2页
《青红》在审美形态上是一部典型的悲剧故事影片。根据毁灭主体的有无价值和合理性,影片中的悲剧可以分为无价值的毁灭和有价值的毁灭两种,前者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悲痛、哀怜、恐惧的同时还有仇恨、愤慨、激怒,而后者则是悲痛、哀怜、... 《青红》在审美形态上是一部典型的悲剧故事影片。根据毁灭主体的有无价值和合理性,影片中的悲剧可以分为无价值的毁灭和有价值的毁灭两种,前者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悲痛、哀怜、恐惧的同时还有仇恨、愤慨、激怒,而后者则是悲痛、哀怜、恐惧的同时和还有惋惜、无奈、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红》 悲剧 毁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猛青春和深度中年的个性化书写——王小帅影片《青红》和《左右》的叙事分析
3
作者 蒋朝群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9期32-33,42,共3页
王小帅的两部电影《青红》和《左右》给青春和中年做了一次个性的理解和呈现,从叙事重点到意识形态、叙事策略都是"电影作者"个性化的表达。
关键词 《青红》 《左右》 叙事重点 意识形态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宕与悬置:论王小帅电影《青红》中的“移民”塑形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海红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1期38-41,共4页
王小帅电影《青红》通过密闭时空中事件与场景的集中复现为特定历史时代的"移民"塑形,拒绝线形历史的史诗性描画,而直接截取主人公在时代转折性关头的命运挣扎,在梦想与现实、身份与爱情的现实性错位中演出了被延宕与悬置的&q... 王小帅电影《青红》通过密闭时空中事件与场景的集中复现为特定历史时代的"移民"塑形,拒绝线形历史的史诗性描画,而直接截取主人公在时代转折性关头的命运挣扎,在梦想与现实、身份与爱情的现实性错位中演出了被延宕与悬置的"上海梦"的创伤与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红》 移民 延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苔丝》与中国《青红》的时代创痛
5
作者 叶云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38,共3页
动荡的社会往往都会以青年一代的牺牲为标志,并由青年的创痛构成年代看点。英国影片《苔丝》与中国影片《青红》都将叙事起点选取在一个动荡时代的截断面。两部影片导演都没有触及太多的政治因素,而着力于描述时代语境中的人生境况。生... 动荡的社会往往都会以青年一代的牺牲为标志,并由青年的创痛构成年代看点。英国影片《苔丝》与中国影片《青红》都将叙事起点选取在一个动荡时代的截断面。两部影片导演都没有触及太多的政治因素,而着力于描述时代语境中的人生境况。生活的压力让无数如苔丝、青红般的女性逐渐变形直至凋零,一个时代完全有力量摧毁任何人。在这些默默流动的时光里,个人生活的僵化带起的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刻板,人物越来越闭塞的心灵和没有表情的面孔,就定格为时代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苔丝》 中国《青红》 时代创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sophase pitch-based carbon foams by Raman and FTIR spectroscopy
6
作者 LIU Yue CHANG Sheng-kai +3 位作者 SU Zhan-peng HUANG Zu-jian QIN Ji YANG Jian-xiao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80,共13页
Graphitized carbon foams(GFms)were prepared using mesophase pitch(MP)as a raw material by foaming(450℃),pre-oxidation(320℃),carbonization(1000℃)and graphitization(2800℃).The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Graphitized carbon foams(GFms)were prepared using mesophase pitch(MP)as a raw material by foaming(450℃),pre-oxidation(320℃),carbonization(1000℃)and graphitization(2800℃).The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Fms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MP precursors pretreated by ball milling or liquid phase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and semi-quantitative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Raman and FTIR spectra of samples at each preparation stage.Semi-quantitat-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provide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the MP and GFm de-rived from it.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the change from precursor to GFm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ll milling concen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aromatic molecules in the pitch,which contributed to uniform foaming to give a GFm with a uniform pore distribution and good properties.Liquid phase extraction helped remove light components while retaining large aromatics to form graphitic planes with the largest average size during post-treatment to produce a GFm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graphitization and the fewest open pores,giving the best compression resistance(2.47 MPa),the highest thermal conductivity(64.47 W/(m·K))and the lowest electrical resistance(13.02μΩ·m).Characterization combining semi-quantitat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with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llowed us to control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P-derived GF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hase pitch Carbon foams RAMAN FTIR GRAPHIT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