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杂志》改名原因:误读与重释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华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4,共6页
学界在研究《新青年》杂志时,屡屡涉及《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的原因问题。然而近30年来,关于写信给群益书社者、写信者所办刊物、《上海青年》与《青年杂志》之名是否雷同等问题,已出现了各种说法。厘清基督教青年会与上海青年... 学界在研究《新青年》杂志时,屡屡涉及《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的原因问题。然而近30年来,关于写信给群益书社者、写信者所办刊物、《上海青年》与《青年杂志》之名是否雷同等问题,已出现了各种说法。厘清基督教青年会与上海青年会之别,分清它们各自所办刊物的名称、性质及特点,可以辨析这些言说在何种意义上属实,又存在何种偏差。基督教青年协会所办的《青年》杂志,是促成陈子寿、陈独秀下定决心将《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改名 误读 重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杂志》相承《甲寅》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庄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并没有成熟的办刊思想,而是沿用《甲寅》的办刊宗旨,相袭其编辑思路,依靠其作者队伍,以宣传青年文化为核心,提供国外的新思想、新文艺,鼓吹个性解放,宣扬个人主义,辅导青年“修身治国之道”,在对个体和群体关...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并没有成熟的办刊思想,而是沿用《甲寅》的办刊宗旨,相袭其编辑思路,依靠其作者队伍,以宣传青年文化为核心,提供国外的新思想、新文艺,鼓吹个性解放,宣扬个人主义,辅导青年“修身治国之道”,在对个体和群体关系的认识上突破民初的思想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甲寅》 编辑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寅杂志》(月刊):孕育《青年杂志》的母体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1,共5页
《甲寅杂志》(月刊)不仅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动因,而且,在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新文学运动的倡导、撰稿人及读者群体等方面,《甲寅杂志》(月刊)都是《青年杂志》模仿、参照或移植的样本。明确这一事实,对纠正历史的舛误及重写中... 《甲寅杂志》(月刊)不仅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动因,而且,在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新文学运动的倡导、撰稿人及读者群体等方面,《甲寅杂志》(月刊)都是《青年杂志》模仿、参照或移植的样本。明确这一事实,对纠正历史的舛误及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寅杂志》(月刊) 《青年杂志》 章士钊 陈独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人文图说之九十——广州时期《新青年》杂志
4
作者 王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初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翌年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广州 人文 岭南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陈独秀 第二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主义的批判与个人主义的倡导——从《甲寅》到《新青年》的思想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怡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90年前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的时候,虽然一点也不缺少呼唤祖国和民族青春的抱负与热忱,但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新青年》会有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它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一传统中包含的诸如民主和科学思... 90年前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的时候,虽然一点也不缺少呼唤祖国和民族青春的抱负与热忱,但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新青年》会有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它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伟大传统。这一传统中包含的诸如民主和科学思想在内的现代精神将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支撑点,这一传统中包含的白话文正宗的运作不仅影响到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面貌,而且影响并决定了几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转型。基于这样的认识,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去年联合主办了以"《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为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本栏目推出的便是论坛论文中的4篇。杨剑龙教授从《新青年》的封面与插图探讨《新青年》的文化意韵,固然别致新颖;李怡教授论述《新青年》中国家主义批判与个人主义倡立之间的关系,也是发人之所未发;赵学勇教授等的文章分析《新青年》思想文化的创世纪意义;苏桂宁博士论述钱玄同"汉字革命"的系列主张,都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论析了《新青年》的历史价值,俱是见功夫、有己见的文字,相信读者读后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甲寅》 个人主义 国家主义 批判主义 《青年杂志》 文学发展 中国文学 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与少数民族报业发展
6
作者 白润生 蒋卫武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共2页
1915年,从日本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这一刊物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关键词 《新青年 报业发展 少数民族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创办 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与《新青年》说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观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0-50,共11页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青年杂志》 蔡元培 辛亥革命 知识分子 胡适 实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觉醒年代》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敏贤 石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97,共3页
2020年,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热播,该剧在开播之初便获得了广泛关注,高品质的剧作质量让其迅速成为了年度电视剧现象之作,受众群体也随之逐步扩大,不少“95后”新青年表示“边查党史边追剧”。... 2020年,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热播,该剧在开播之初便获得了广泛关注,高品质的剧作质量让其迅速成为了年度电视剧现象之作,受众群体也随之逐步扩大,不少“95后”新青年表示“边查党史边追剧”。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内,一批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农大众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先行者不断追求文明与进步,积极探索救国之道的热血故事。其中,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的相知相识是剧情主线,毛泽东、陈延年、邓中夏等革命青年的坎坷人生作为剧情辅线。该剧一统众多的人物与繁杂的历史线索,化繁为简,具有丰沛而浓厚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历史线索 邓中夏 化繁为简 《新青年 情感力量 工农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首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一直到1923年才结束的新文化运动,对此历来缺乏完整的评价。传统的观点是把它划分为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对于五四运动前的所谓“早期新文化运动”冠以“资产阶级的... 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一直到1923年才结束的新文化运动,对此历来缺乏完整的评价。传统的观点是把它划分为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对于五四运动前的所谓“早期新文化运动”冠以“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笔者认为,只停留在这样的评价上是不够的,即使是对“早期新文化运动”也是不够的。本文试图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对它进行整体性评价,以充分肯定它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 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时期 《青年杂志》 陈独秀 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 《新青年 整体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人生哲语》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3-57,共5页
陈独秀《人生哲语》序沈寂陈独秀(1879一1942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府,祖籍怀宁县广圩陈家破(剖)屋。诗礼传家。从陈独秀的父辈上溯,“习儒业十二世”。在太平天国的动乱年代,也来尝使“读书种子”断线。不过虽然世代为士。... 陈独秀《人生哲语》序沈寂陈独秀(1879一1942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府,祖籍怀宁县广圩陈家破(剖)屋。诗礼传家。从陈独秀的父辈上溯,“习儒业十二世”。在太平天国的动乱年代,也来尝使“读书种子”断线。不过虽然世代为士。却是寒门,功名只秀才而已。生父陈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革命” 《青年杂志》 幸福观 文以载道 自然进化 民族文化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论胡适文学革命理论的发生
11
作者 陈希 张荻荻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51,共8页
1915年,看似平静的中国文坛暗涌着一股革命的洪流。在上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后声势渐起,应者云集,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风向标。而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正与几位留美学友热... 1915年,看似平静的中国文坛暗涌着一股革命的洪流。在上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后声势渐起,应者云集,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风向标。而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正与几位留美学友热烈讨论文学革命问题。陈独秀和胡适本不相识,两人最初的交往是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理论 文学革命 胡适 西方资源 本土语境 《青年杂志》 中国文坛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
12
作者 王观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9,共14页
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王观泉研究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就是研究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手段(方法论)在适应政治目的之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是研究他如何通过对中国从封建制度在帝国主义列强军事打击、政... 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王观泉研究陈独秀的国势调查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就是研究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手段(方法论)在适应政治目的之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是研究他如何通过对中国从封建制度在帝国主义列强军事打击、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孙中山 马克思主义 共产国际 国民党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青年杂志》 国共合作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卉萌动”:成长叙事与美学流变——新中国70年青春电影述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冬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9-74,共6页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起人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文章开篇即充分肯定了青年的独特生命价值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起人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文章开篇即充分肯定了青年的独特生命价值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青春电影 成长叙事 新发于硎 萌动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启蒙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志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6-41,共6页
“五四 新文化启蒙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和必要的阶段.这个运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是超前人的,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它自身的不足,加上历史发展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启蒙”成为后来乃至今天人们必须努... “五四 新文化启蒙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和必要的阶段.这个运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是超前人的,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它自身的不足,加上历史发展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启蒙”成为后来乃至今天人们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在新的条件下发扬“五四”自觉进行文化变革的精神,实现文化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现代化事业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 陈独秀 中国现代化 历史进程 《新青年 旧文化 文化落差 《青年杂志》 文化现代化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涅 《安徽史学》 1999年第4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陈独秀 封建礼教 李大钊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时代精神 青春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年代》:以个体化叙事展呈历史真实与精神图像
16
作者 黄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89,共4页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觉醒年代》,描摹了1915年到1921年间中华民族的思想变化历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人物,由《青年杂志》创刊为历史起点,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内在思想逻辑。动荡不安的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觉醒年代》,描摹了1915年到1921年间中华民族的思想变化历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人物,由《青年杂志》创刊为历史起点,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内在思想逻辑。动荡不安的家国乱世和青春激昂的精神谱系共同构成了本剧的叙事底色。电视剧对百年前的青年一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个体描摹,重构了壮美青春的思想涵义,播出后受到青少年群体的广泛青睐,获得豆瓣9.0的评分。《觉醒年代》是一部少有的以个体理想和思想蜕变为主线的历史正剧,为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和共产主义奔走呼号的身影,深刻阐释了建党的历史必然性,以年轻视角审视党史、国史、民族思想史,在宏大家国叙事和个体理想表达中找到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精神谱系 反帝反封建 青年一代 青少年群体 内在思想 历史正剧 变化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图片集萃
17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新文化运动的起点——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自1916年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图片由中国其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提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念馆 图片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青年杂志 集萃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18
作者 孙国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16-22,共7页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青春》一文中...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青春》一文中的一段话。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喊出了时代的呼声,他要求打破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文化,从腐朽的封建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他呼吁青年们“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新青年》第二卷第四号)到了一九一九年,李大钊就明确地指出,“现在的时代是解放的时代,现在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新潮》第一卷第二号)过了一年,他更进一步认识到:“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所以我们的解放运动第一声就是‘精神解放’!”(《李大钊选集》第三○九页)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也曾提出青年自求解放的问题。他说:“解放云者,脱离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他在总结近世欧洲历史经验后提出,“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他希望青年从“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思想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思想解放运动 陈独秀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孔子 封建礼教 《青年杂志》 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