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雨王亨德森》的一种加缪式的解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燕
区林
刘开富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楚雄师范学院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0Y039
-
文摘
《雨王亨德森》体现了加缪哲学的"荒谬——个人反抗——集体反抗——和谐"的整体脉络,主人公亨德森所体验的异化感、死亡意象、荒谬处境、反抗和对和谐的渴求表征了加缪哲学思想中的"荒谬"概念,其"异化——寻求——回归"的人生路是现代人荒谬处境的极好映射。亨德森在焦虑和质疑中踏上了反抗荒谬的漫漫征程,努力在荒谬的世界上探寻和创造存在的意义,并在困境中寻求一条融于现实但又保持着个人存在的道路是作者索尔.贝娄对加缪"荒谬"存在的极好解读。
-
关键词
《雨王亨德森》
加缪
荒谬
反抗
和谐
-
Keywords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Camus
absurd
struggle
balance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雨王亨德森》:索尔·贝娄的浪漫主义宣言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蓝仁哲
-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
出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0-34,共5页
-
文摘
索尔·贝娄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从接受西方悲观的"荒原观念"影响到刻意走自己的浪漫主义路子的转变。《雨王亨德森》被称为他的浪漫主义宣言,以浪漫主义的批评视角探讨这部小说,分析其主人公亨德森去非洲的原因,非洲之行的自我探索历程以及小说结尾所呈现的与华兹华斯《永生颂》相应的诗意境界。
-
关键词
《雨王亨德森》
索尔·贝娄
浪漫主义
“荒原观念”
加拿大
小说
文学评论
-
Keywords
Bellow's shift in writing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novel
-
分类号
I71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雨王亨德森》的“负罪—救赎”母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白英丽
-
机构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
-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负罪—救赎”母题在《雨王亨德森》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之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现代的救赎理念。
-
关键词
《雨王亨德森》
“负罪-救赎”
母题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雨王亨德森》的死亡主题看贝娄的生命观
- 4
-
-
作者
陆海霞
-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
文摘
《雨王亨德森》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死亡主题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线,死亡意识是主人公亨德森精神焦虑的根源,也是促使其踏上生命价值追问之旅的直接原因。死亡问题背后隐含着贝娄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思索,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小说展现了贝娄的乐观主义生命观。
-
关键词
《雨王亨德森》
死亡主题
贝娄
生命观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对《雨王亨德森》中的狂欢精神解读
- 5
-
-
作者
韩雪
-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
-
出处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3期184-185,共2页
-
文摘
作为索尔·贝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雨王亨德森》一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该文拟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着手,探讨该小说中隐含存在的狂欢精神,及其对该小说主题的深化,以此来给现代社会中存在精神危机的人们指出这种精神的可取性。
-
关键词
索尔·贝娄
《雨王亨德森》
狂欢精神
主题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