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雏菊》中的色彩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玲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7-158,共2页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走出黑白时代以来,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艺术效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雏菊》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电影,是一部关于色彩的唯美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丰富的色彩与特定的情节、意象以及音...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走出黑白时代以来,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艺术效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雏菊》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电影,是一部关于色彩的唯美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丰富的色彩与特定的情节、意象以及音乐融为一体,不仅渲染了场景气氛、丰满了人物形象,更流露出深刻的情感、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本文以《雏菊》中的色彩艺术为中心,对这些色彩及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发现色彩在该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 色彩 意象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雏菊》的叙事解读
2
作者 董文良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4期67-68,共2页
"雏菊"以其符号表征中的叙事内蕴、镜头表达中的叙事视点、个性独白中的叙事结构,塑造着三个纠缠于深厚的爱中的人物形象。《雏菊》在一种低婉的叙事基调中,传达出来自内心深处的爱的声音。
关键词 《雏菊》 叙事内蕴 叙事视点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婉婉地诉说 淡淡的忧伤——评影片《雏菊》中钢琴插曲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如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13-113,共1页
影片《雏菊》中,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船歌》,其中俄罗斯风格的迷人旋律,徐徐流动的伴奏声部,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和声织体,给人一种优美辽远的印象,然而,在影片《雏菊》中,却又如此恰如其分地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它在片中时时忧伤地响... 影片《雏菊》中,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船歌》,其中俄罗斯风格的迷人旋律,徐徐流动的伴奏声部,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和声织体,给人一种优美辽远的印象,然而,在影片《雏菊》中,却又如此恰如其分地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它在片中时时忧伤地响起,缓缓叙说着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童话,令人久久回味。从这首作品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浪漫派作曲家主要的创作风格与手法:抒情性、移情性、绘画性、调性的变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式初恋——从导演叙事手法解析电影《雏菊》 被引量:2
4
作者 耿响响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1期100-100,共1页
故事是电影的核心,而叙事是故事的关键。《雏菊》是一部融合了唯美爱情和激烈警匪元素的电影。导演较为成熟的叙事手法的运用是电影《雏菊》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叙事手法的角度,对电影《雏菊》进行解析。
关键词 《雏菊》 叙事结构 叙事段落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壁纸设计中的自然元素与审美趣味——以威廉·莫里斯的作品《雏菊》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佘潇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8期73-75,共3页
壁纸设计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在壁纸设计领域,威廉·莫里斯被称为“诗人与造纸匠”。当时盛行富丽繁琐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而莫里斯率先采用了自然中的形态纹样。在设计的壁纸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新简... 壁纸设计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在壁纸设计领域,威廉·莫里斯被称为“诗人与造纸匠”。当时盛行富丽繁琐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而莫里斯率先采用了自然中的形态纹样。在设计的壁纸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新简洁的风格,与同时期的流行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造了一种不同的审美趣味。而《雏菊》因表现出自然轻快、清新活跃的气息,被作为早期作品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壁纸设计 自然元素 审美趣味 《雏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影《雏菊》的艺术解析
6
作者 潘璐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157-159,共3页
雏菊是生长于欧洲的草本植物,别名“长命菊”,意为“深藏心底的爱”。作为刘伟强导演的另一种尝试,这部电影是他与日韩电影艺术的握手,也是香港枪战片和韩国温暖爱情片的结合。这部在阿姆斯特丹取景拍摄的电影也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风... 雏菊是生长于欧洲的草本植物,别名“长命菊”,意为“深藏心底的爱”。作为刘伟强导演的另一种尝试,这部电影是他与日韩电影艺术的握手,也是香港枪战片和韩国温暖爱情片的结合。这部在阿姆斯特丹取景拍摄的电影也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风格的一种另类延续。这是一部充满了火药味而又充斥着爱情温馨的电影,观众恍惚间感受到了枪战片与温情片的交错。在三个主角不断的独白中,影片渐渐淡去了枪战片的味道,影片的情感线开始被注视。一个画家,一个杀手,一个国际刑警,一组错综复杂的爱情三角关系和一段可歌可泣的错爱故事让观众见识了别样的刘伟强。在死亡中追逐爱情,在错位中奠定爱情,爱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坟墓。人们在等待和失望中不断追逐爱情,追逐死亡。错爱也许永远都是错过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分析 《雏菊》 艺术解析 导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欣赏中的舞蹈“多边形”——以双人舞《雏菊》为例
7
作者 刘胤廷 《戏剧之家》 2020年第7期93-94,共2页
舞蹈艺术诞生于周代的“礼乐制度”,从与诗歌、音乐三者并称为“乐”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魅力深厚的独立科目,它的普及性和参与性也越来越广泛。舞蹈“多边形”包括了舞蹈题材、体裁、主题的多样性,也包含了舞蹈文化本身的... 舞蹈艺术诞生于周代的“礼乐制度”,从与诗歌、音乐三者并称为“乐”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魅力深厚的独立科目,它的普及性和参与性也越来越广泛。舞蹈“多边形”包括了舞蹈题材、体裁、主题的多样性,也包含了舞蹈文化本身的多面性,同样一个舞蹈,不同的欣赏者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个与舞蹈作品产生共鸣的心理点汇集在一起,成为欣赏者对舞蹈“多边形”的认识。双人舞《雏菊》是一次课堂实践,在这次实践后,调查记录了欣赏者对舞蹈《雏菊》的个人见解,从舞蹈语言的属性分析艺术欣赏中舞蹈内容呈现的多面化,关注艺术欣赏角度下舞蹈作品的完整性——由创造者和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总结归纳双人舞《雏菊》的创作心理,发扬舞蹈艺术的多方位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欣赏者 舞蹈语言 双人舞《雏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雅的傀儡——薇拉·齐蒂洛娃电影《雏菊》的木偶美学分析
8
作者 段心玫 《剧影月报》 2023年第4期16-18,共3页
1966年,捷克女导演薇拉·齐蒂洛娃完成了电影《雏菊》,这部作品不仅作为齐蒂洛娃早期先锋电影的代表而蜚声国际,更奠定了她在“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中不可替代的“旗手”地位。《雏菊》以极具风格化和实验性的视听语言、充满隐喻... 1966年,捷克女导演薇拉·齐蒂洛娃完成了电影《雏菊》,这部作品不仅作为齐蒂洛娃早期先锋电影的代表而蜚声国际,更奠定了她在“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中不可替代的“旗手”地位。《雏菊》以极具风格化和实验性的视听语言、充满隐喻与讽刺的镜头表现,以及滑稽与严肃并置的哲学表达,成为“捷克新浪潮”乃至世界影史中独树一帜的存在。《雏菊》影片结尾的字幕显示“这部电影献给那些精神生活完全混乱的人”。齐蒂洛娃曾表示“《雏菊》是一部告诫年轻人的电影,它批判而非赞扬这两位少女”,并将《雏菊》自称为“一部闹剧式哲学的纪录片”~([1])。《雏菊》的世界是通过两位少女的形象来建构的,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薇拉·齐蒂洛娃和《雏菊》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女性主义、性别政治及影片的东欧式现代文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导演 镜头表现 新浪潮 《雏菊》 美学分析 纪录片 视听语言 性别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菊的味道》与《牧师的女儿们》艺术思想变迁之解读
9
作者 江润洁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88,95,共6页
本文通过版本比较与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劳伦斯在两部短篇小说《雏菊的味道》与《牧师的女儿们》中的艺术思想变化。笔者认为,作者的艺术思想变迁源于作者个人情感的成长。在《雏菊的味道》中,作者从单纯的心理分析到社会学视角的阐释... 本文通过版本比较与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劳伦斯在两部短篇小说《雏菊的味道》与《牧师的女儿们》中的艺术思想变化。笔者认为,作者的艺术思想变迁源于作者个人情感的成长。在《雏菊的味道》中,作者从单纯的心理分析到社会学视角的阐释直至劳式理论的提出,最终展现了贝茨夫人对其失败婚姻的顿悟。在《牧师的女儿们》中,作者成功地阐释了婚姻中男女关系元素,摈弃了阶级区分意识,释放了主人公的俄狄浦斯情结。小说也传达出具有劳伦斯式的艺术思想特色,提出劳伦斯式二分结构之抽象与具体,理性(知性)与肉体(本能)的区分。劳伦斯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力在于自然与本真的回归,而这成为其毕生大多数重要作品的艺术主题与特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的味道》 《牧师的女儿们》 版本比较与文本细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愁与救赎——《雏菊人生》叙事艺术探析
10
作者 沈思瑶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13-15,共3页
吉本芭娜娜被誉为日本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小说因具有治愈心灵的鲜明特征,深受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所喜爱,因此也被读者冠以治愈系作家的头衔。其作品不仅久踞日本畅销书的排行榜,还被翻译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本文以小... 吉本芭娜娜被誉为日本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小说因具有治愈心灵的鲜明特征,深受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所喜爱,因此也被读者冠以治愈系作家的头衔。其作品不仅久踞日本畅销书的排行榜,还被翻译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本文以小说《雏菊人生》入手,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叙事聚焦、叙事空间和叙事意象三方面的叙事策略的运用作为切入点,体会小说主人公雏菊从创伤走向治愈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究吉本芭娜娜笔下叙事手法的独特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雏人生》 叙事策略 叙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