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概述
1
作者 向缉熙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简介世界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制《世界大地构造图》、《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图》的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主要阐明:大地构造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科学;必须把地球真正作为一个行星来进行研究。重... 本文简介世界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制《世界大地构造图》、《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图》的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主要阐明:大地构造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科学;必须把地球真正作为一个行星来进行研究。重点提出和介绍了《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地构造 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 地质图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大地构造学说的兴起、没落与新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旗 李明超 +4 位作者 陈万峰 金维浚 焦守涛 刘欣雨 韩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6,共8页
在板块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组合(rock assemblages)被称为岩石大地构造组合(petrotectonic assemblages)。岩石大地构造学说创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兴起、没落与新生的曲折过程。研究表明,由Pearce等学者创立的岩石大地构造学说... 在板块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组合(rock assemblages)被称为岩石大地构造组合(petrotectonic assemblages)。岩石大地构造学说创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兴起、没落与新生的曲折过程。研究表明,由Pearce等学者创立的岩石大地构造学说的理论基本正确,概括来说,洋中脊、洋岛和岛弧三大构造背景的源区是不同的,这是玄武岩判别图的理论基础。目前的情况是,三大构造背景源区不均一性可能比早先认为的更复杂。由于不同构造环境源区的复杂性,早先的玄武岩判别图采用的是抽样数据、典型地区、精确数据,显然不适合全球数据海量积累的情况,遂使玄武岩判别理论遇到了瓶颈。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构造背景的所有岩石、矿物(包括玄武岩、苦橄岩、辉长岩、堆晶岩、橄榄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几乎都保留了不同构造背景的“基因”信息,并且大多可采用大数据方法予以识别,遂使岩石大地构造学说焕发了青春。虽然本文提出了不同构造环境存在不同“基因”的假说,按照大数据方法判别的效果显著增加了。但是,这个不同构造背景的“基因”究竟是什么仍然不清楚。此外,上述“基因”假说的理论解释还非常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大地构造 判别图 “基因” 粒子 构造环境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构造新概念——《集成多因大地构造》简介
3
作者 向缉熙 王道经 +2 位作者 向凯 袁国华 姚华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宇宙天体 大地构造 地层 全球构造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纲领与发展模式
4
作者 宋传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分析了板块构造学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研究了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及板块构造学的形成过程。认为板块构造学说已构成了拉克托斯(I.Lakatos)所主张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成为大地构造学的一种发现模式。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发展模式 大地构造 大陆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6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7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 院士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到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被引量:9
8
作者 任纪舜 徐芹芹 +1 位作者 赵磊 朱俊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地质学家从理论上研究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开始。地槽—地台说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地质学方法;研究领域是大陆地壳,褶皱带(造山带)和克拉通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地槽—地台说大大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并为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板块构造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使用的方法,除地质学外,加上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研究领域是全球大陆和海洋的岩石圈。板块构造说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表层扩展到地球内部,从大陆扩展到海洋,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是不足和缺陷已日益显露出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目前正在发展中。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使用的方法更现代化,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一切探测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的方法、手段;研究领域,已不仅仅是地球表层的地壳或岩石圈,而是地球整体,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我们相信,21世纪必将是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时代。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全球研究多圈层构造的最理想的切入点之一。我们期待中国地学工作者在新一轮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槽-地台 板块构造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 中一新生代 中国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看《新的“新全球构造”》的新思路
9
作者 谢继哲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4期1-3,共3页
今年1月7日,《中国地质报》发表了马杏垣的《新的"新全球构造"》一文,列举了四条新的科学思路,现讨论如下。一、他认为过去的大地构造说都是把地球看成是准静态的,只是在板块构造说问世之后才有了高度活动的动力地球观。什么... 今年1月7日,《中国地质报》发表了马杏垣的《新的"新全球构造"》一文,列举了四条新的科学思路,现讨论如下。一、他认为过去的大地构造说都是把地球看成是准静态的,只是在板块构造说问世之后才有了高度活动的动力地球观。什么叫准静态,什么叫高度活动,它们之间的临界值又在何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新全球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国达院士论著目录(1932-2003)
10
作者 龙淑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关键词 地洼学 图版 插图 大地构造 地质调查 长沙 地洼 湖南 大地构造背景 成矿学 区域地质 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学会 2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按
1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油气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找油 石油体系 含油气系统 全球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