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构造新概念——《集成多因大地构造》简介
1
作者 向缉熙 王道经 +2 位作者 向凯 袁国华 姚华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宇宙天体 大地构造 地层 全球构造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型铀成矿区成矿大地构造环境
2
作者 姚振凯 黄宏业 徐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砂岩型铀成矿区数量多,分布广,涵盖铀矿床数达654个,占全球铀矿床数量和常规铀资源量的首位。前人多从矿床角度对砂岩型铀矿床进行研究,较少从大地构造环境与铀成矿方面分析。依据活化构造和构造岩浆活化理论,用成矿分析正反推演方法,... 砂岩型铀成矿区数量多,分布广,涵盖铀矿床数达654个,占全球铀矿床数量和常规铀资源量的首位。前人多从矿床角度对砂岩型铀矿床进行研究,较少从大地构造环境与铀成矿方面分析。依据活化构造和构造岩浆活化理论,用成矿分析正反推演方法,研究砂岩型铀成矿区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得出砂岩型铀矿床可划分为43个主要铀成矿区,其中29个属单砂岩型铀成矿区,14个属复合(伴有其他铀矿类型)砂岩型铀成矿区。砂岩型铀成矿区成矿大地构造环境,按其大地构造属性分成地盾活化、古地台活化、年青地台活化、中间地块活化等4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与活化构造成矿作用密切有关,只是活化作用时代、延续时间、作用方式和强度不同。年青地台活化、中间地块活化砂岩型铀成矿区分布广,数量多,铀资源量大,工业意义最大;古地台活化成矿区次之;地盾活化成矿区分布少,铀资源量少,工业意义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区 大地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瑜 孙立新 +2 位作者 孙君一 周丽云 王树志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大地构造学是地球科学最具前沿性和纲领性的学科领域。国际大地构造学假说和理论的出现,经历了20世纪初的槽台学说,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发展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在槽台学说的基础上,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提出了地质力... 大地构造学是地球科学最具前沿性和纲领性的学科领域。国际大地构造学假说和理论的出现,经历了20世纪初的槽台学说,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发展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在槽台学说的基础上,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地洼、波浪-镶嵌、多旋回、断块等学说思想。在板块构造学说引入中国后,中国学者全盘接受了板块构造理论。从此开始,以板块构造为基础的学说思想,研究和探讨中国大地构造及演化。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中国构造演化系统性的认识。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适性,是否具有全球格局的普遍性以及对于全球构造理论的提升是否具有足够的贡献,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全球大地构造格局形成的核心问题如超大陆的形成、板块构造的起源、大陆的稳定性等依然处于探索中。正因如此,在几十年来的研究和发展中,仍有一些关键问题存争议,如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大陆是如何演化的,以及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板块构造最早出现的时间及特征等全球关注的科学问题,以及中国大陆构造及演化的独特性是否具有全球普遍性,依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此,本研究在全球大地构造及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全球格局为视角,分析和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可行性,强调指出全球构造包括了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和陆内构造(intracontinental tectonics),即跨大陆(贯穿大陆)构造(transcontinental tectonics)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陆内构造 地幔动力学 跨大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
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6-1026,共1页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
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52,共1页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作者通过本刊网站投稿时,编辑部默认为:作者承诺此稿只投给《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没有一稿多投。全体作者已审阅,同意投稿本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矿床学 岩石矿物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购2026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6
作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欢迎读者通过邮局订购2026年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双月刊,逢双数月15日出版发行),邮发代号为82-297,每期定价50元,年定价为300元。《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系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EI Compendex、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 欢迎读者通过邮局订购2026年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双月刊,逢双数月15日出版发行),邮发代号为82-297,每期定价50元,年定价为300元。《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系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EI Compendex、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邮局订购 双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汲清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任纪舜 牛宝贵 +4 位作者 赵磊 徐芹芹 刘建辉 朱俊宾 刘仁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汲清 大地构造 地球系统 多圈层构造 多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介绍——《中国区域岩片抽拉大地构造图(1∶500万)》
8
作者 杨高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1120,1126,共2页
由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杨志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岩片抽拉大地构造图(1∶500万)简要说明》已于近日在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及简要说明是按杨志华教授创立的抽拉构造理论体系编制而成,这可能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迄今为止... 由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杨志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岩片抽拉大地构造图(1∶500万)简要说明》已于近日在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及简要说明是按杨志华教授创立的抽拉构造理论体系编制而成,这可能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创立的地槽—地台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编制相应的大地构造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出版社 地球科学 岩片 抽拉构造 新书介绍 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概述
9
作者 向缉熙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简介世界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制《世界大地构造图》、《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图》的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主要阐明:大地构造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科学;必须把地球真正作为一个行星来进行研究。重... 本文简介世界大地构造研究及编制《世界大地构造图》、《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图》的思想理论和学术理论。主要阐明:大地构造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科学;必须把地球真正作为一个行星来进行研究。重点提出和介绍了《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其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地构造 全球集成多因大地构造 《集成多因大地构造说》 地质图 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
10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88,共1页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作者通过本刊网站投稿时,编辑部默认为:作者承诺此稿只投给《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没有一稿多投。全体作者已审阅,同意投稿本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动力学 大陆边缘 岩石矿物 成矿预测 矿床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
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394,共1页
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动力学 大陆边缘 岩石矿物 成矿预测 矿床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征稿简则
1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6-676,共1页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 (投稿、审稿、全文下载、稿件处理进度查询:http://www.ddgzyckx.com/)1学科范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成矿预测、岩石矿物与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 地球动力学 大陆边缘 成矿预测 岩石矿物 矿床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被引量:250
13
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9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姜春发 高联达 李秋根 陈隽璐 张英利 刘平 谢春林 向忠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7-1546,共20页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壳体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演化与运动特征 被引量:25
14
作者 胡斌 戴塔根 +1 位作者 胡瑞忠 郭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7-544,共8页
以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滇西三江地区的基本地质事实,对前人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和修正,首次提出了该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壳体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将其细分为4个壳段,11个次级单元和3个挤压聚合带,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该区区域... 以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滇西三江地区的基本地质事实,对前人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和修正,首次提出了该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壳体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将其细分为4个壳段,11个次级单元和3个挤压聚合带,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该区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大地构造理论 大地构造单元 壳段 时空演化规律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任纪舜 邓平 +2 位作者 肖藜薇 牛宝贵 王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1-1492,1493-1500,I0001-I0004,共14页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比较,区别十分明显。世界主要为海相,特别是中新生代海相含油气层系,一般经历了单旋回的演化过程;中国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多位于南(冈瓦纳)、北(劳亚)大...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比较,区别十分明显。世界主要为海相,特别是中新生代海相含油气层系,一般经历了单旋回的演化过程;中国主要为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层系,经历了多旋回的演化过程。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多位于南(冈瓦纳)、北(劳亚)大陆的本部或被动边缘,大陆被大洋环绕,形成洋环陆的古构造-古地理景观,各时代海相沉积发育良好,构造动力体系单一,地质结构比较简单,含油气层系保存条件比较优越。而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则属南(冈瓦纳)、北(劳亚)两个巨型大陆之间的转换构造域,它是由众多微陆和造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为洋含陆,即微陆散布在浩瀚的海洋之中;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叠加、复合,使东亚成为全球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因此,在中国,只有在构造上相对稳定,又被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层系才得以保存,在海相地层直接暴露地表的地区,至今尚未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 石油天然气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4
16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2 位作者 苏文 江来利 刘贻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59,共18页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部有片麻状构造;(3)与超高压围岩之间有残留侵入接触关系,两者共同受到第二期褶皱影响;(4)化学成分富硅和富碱,K2O和Na2O含量变化不定,大部分样品的Na2O大于K2O含量,K2O+Na2O总量大于7%;(5)矿物组合表明变质级为角闪岩相;(6)Rb-Sr等时线年龄181Ma(全岩,黑云母);(7)其中常有高-超高压变质岩相的捕虏体。这些特征表明,这里的变质花岗岩类是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到中地壳时侵入其中并随之共同变质变形的,因此是高-超高压变质带的特殊成员。这对理解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带 变质花岗岩 大别山 大地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被引量:278
17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3 位作者 李海兵 嵇少丞 张泽明 刘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共33页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重大地质事件。碰撞及碰撞以来,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域发生了与碰撞前截然不同的变形,地貌、环境及其深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根据青藏高原形成、周缘造山带崛起以及大量物质侧向逃逸的基本格局...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重大地质事件。碰撞及碰撞以来,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域发生了与碰撞前截然不同的变形,地貌、环境及其深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根据青藏高原形成、周缘造山带崛起以及大量物质侧向逃逸的基本格局,作者从大陆动力学视角出发,将"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与"前碰撞大地构造"区别开来进行研究,将印度-亚洲碰撞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青藏中央高原、冈底斯-喜马拉雅主俯冲/碰撞造山带、青藏高原周缘挤压转换造山带和侧向挤出地体群等,其中青藏中央高原即青藏腹地,"冈底斯-喜马拉雅主俯冲/碰撞造山带"包括冈底斯"安第斯山型"俯冲造山带和"喜马拉雅山型"主碰撞造山带,青藏高原周缘挤压转换造山带包括北缘"西昆仑-阿尔金-祁连"挤压转换造山带、东缘"龙门山-锦屏山"挤压转换造山带、东南缘"中缅"伊洛瓦底挤压转换造山带和西南缘"印-巴-阿"阿莱曼挤压转换造山带,侧向挤出地体群包括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东南部以大型走滑断裂:鲜水河-小江、哀牢山-红河、澜沧江、嘉黎-高黎贡、那邦和三盖断裂为边界的南松甘、兰坪、保山、腾冲等挤出地体群;以及青藏高原西构造结两侧的"甜水海、""兴都库什"、"喀布尔"和"阿富汗"侧向挤出地体群。本文探讨了上述各构造单元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例如:楔形印度小板块与亚洲大板块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东西拐角的构造作用,主碰撞和斜向碰撞的影响,大型走滑与侧向挤出地体的形成关系,挤压与走滑并重的挤压转换机制对整个青藏高原和周缘造山带形成的制约,碰撞大地构造单元的特性以及与前碰撞大地构造的区别和叠置或改造的关系等等。最后,本文还基于青藏高原地幔结构探讨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学及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碰撞 大地构造 主碰撞 斜向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991
18
作者 潘桂棠 肖庆辉 +8 位作者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I0001,5-28,共28页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 被引量:263
19
作者 王京彬 王玉往 何志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和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矿带(南带)3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带。在时间上东天山造山带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演化性:(1)吐哈盆地南缘奥陶—泥盆纪为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了包括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在内的古陆缘成矿系统;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古洋壳向北俯冲关闭,中天山地块增生拼贴到吐哈地块(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组成部分)南缘。(2)早石炭世(维宪期)沿康古尔缝合带再次拉张,形成石炭纪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及相应的层控成矿系统(VMS型铜锌矿床、火山岩型铁(铜)矿床、自然铜矿床),裂陷槽封闭过程中发育了夕卡岩型银多金属矿床。(3)早二叠世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跨构造单元发育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依据上述认识,对东天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提出了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大地构造 矿产勘查 东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103
20
作者 王清晨 孙枢 +3 位作者 李继亮 周达 许靖华 张国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一项中瑞合作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秦岭属碰撞型造山带。秦岭是在中生代造山运动早期由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碰撞而成。原存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洋在泥盆纪时即已开始消减,仅部分洋壳残余于碰撞混杂岩中。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碰撞型造山带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