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文学视野下的巴金——重读《随想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怡 张雨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1,共7页
巴金在《随想录》中提倡的"说真话"、"无技巧"、"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正体现了巴金自觉的"大文学"追求。融历史记叙、个人见闻、思想笔记于一体的传统中国"大文学"书写,有其自觉... 巴金在《随想录》中提倡的"说真话"、"无技巧"、"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正体现了巴金自觉的"大文学"追求。融历史记叙、个人见闻、思想笔记于一体的传统中国"大文学"书写,有其自觉的历史性、文献性及"为了人生"的追求,巴金《随想录》正是以"大文学"视野所完成的对历史的记录和审判、建造的个人"文革"博物馆和现代文学资料馆。只有在大文学视野下,我们才能读懂巴金《随想录》中历史之真和个人情感之真相交织的属性及意义;"大文学"不仅对巴金研究提供新角度,亦对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大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尊严意识──《随想录》人文思想资源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波光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5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随想录》 人的尊严 人文思想 人文精神 “讲真话” 巴金 思想资源 独立思考 人文知识分子 说真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重读巴金的《随想录》
3
作者 凤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2-296,共5页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当代散文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
4
作者 曾绍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建”、“为理想献身”,以及“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等主张,都是巴金百年人生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丰富现代人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现代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想录》的另一个文本关于《〈随想录〉手稿本》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立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42,共8页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手稿 文化大革命 知识分子 主流话语 个人话语 独立思考 机器人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被误置的文本──重读《随想录》和《心灵史》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随想录》 《心灵史》 张承志 国家意识形态 “说真话” 写作形态 价值取向 伏尔泰 巴金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想录》的叙述策略和魅力——2016年4月30日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被引量:4
7
作者 坂井洋史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1,26,共9页
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日本的坂井洋史。今天有机会作一次面向公众的演讲,觉得很高兴。1986年8月20日巴金先生写了《随想录》最后一篇《怀念胡风》,所以今年是《随想录》完成30周年。巴金故居为了纪念这30周年,策划以《随想录》为主... 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日本的坂井洋史。今天有机会作一次面向公众的演讲,觉得很高兴。1986年8月20日巴金先生写了《随想录》最后一篇《怀念胡风》,所以今年是《随想录》完成30周年。巴金故居为了纪念这30周年,策划以《随想录》为主题的连续演讲,名为“憩园讲坛”。我身为一个国外的研究者,居然能够承担讲坛第一讲,觉得非常荣幸,也有点受宠若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上海图书馆 叙述策略 研究者 巴金 讲坛 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想录》寻找、恢复自我形象的过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喜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4,共11页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文化大革命 知识分子 自我形象 无政府主义者 作家 忏悔意识 胡风 “文革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 被引量:1
9
作者 筱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41-45,共5页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筱嘉春雨之夜.灯火阑珊。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从书架上取下巴金的《随想录》重新翻读。浙沥的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巴金的书也象雨点敲击着我的心。尽管这部“大书”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难免重复.时见...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筱嘉春雨之夜.灯火阑珊。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从书架上取下巴金的《随想录》重新翻读。浙沥的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巴金的书也象雨点敲击着我的心。尽管这部“大书”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难免重复.时见唠叨,但全书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鲁迅全集》 中国知识分子 独立人格 李健吾 新时期 二十世纪 巴金现象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改革的利器──读巴金的《随想录》
10
作者 胡中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社会改革的利器──读巴金的《随想录》胡中乐巴金1974年9月翻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仿佛同赫尔岑一起在19世纪俄罗斯的暗夜里行路”,“像赫尔岑诅咒尼古拉一世的统治那样咒骂‘四人帮’的法西斯专政”。《随想录》是巴... 社会改革的利器──读巴金的《随想录》胡中乐巴金1974年9月翻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仿佛同赫尔岑一起在19世纪俄罗斯的暗夜里行路”,“像赫尔岑诅咒尼古拉一世的统治那样咒骂‘四人帮’的法西斯专政”。《随想录》是巴金翻译《往事与随想》的“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社会改革 巴金 讲真话 说真话 献身精神 “文革博物馆” 独立思考 社会主义国家 赫尔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忏悔录》与《随想录》
11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忏悔录》与《随想录》巴金在自己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将卢梭奉为“启蒙老师”。而卢梭牵动巴金的心的,无疑是他那颗袒露真实的灵魂。钱林森在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见《文艺研究)1993年6期)中指出,巴金的作品,特别是《随想... 《忏悔录》与《随想录》巴金在自己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将卢梭奉为“启蒙老师”。而卢梭牵动巴金的心的,无疑是他那颗袒露真实的灵魂。钱林森在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见《文艺研究)1993年6期)中指出,巴金的作品,特别是《随想录》,都可以说是受惠于《忏悔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录》 《随想录》 道德人格 巴金 比较文学 真实的灵魂 卢梭 生命形态 建构自我 人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为巴金故居对外开放而作
12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3,共5页
一、神·兽·人 1993年7月15日,巴金的五卷《随想录》交作家出版社合订出版时,他写了一篇一百二十三字的短文,题为《没有神》,作为代序。序中提出了“神”“兽”“人”这三个概念,作为全书的总纲。
关键词 《随想录》 对外开放 巴金 故居 作家出版社 合订出版 “神” 代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想录》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复苏
13
作者 周立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61,共9页
巴金晚年重要作品《随想录》,既是新时期文学的产物,又是它的催化剂,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复苏。在以往研究中,对于《随想录》在新时期文学生成和发展中的历史贡献估计不足。本文通过还原《随想录》写作时的历史氛围,在具体的历史情境... 巴金晚年重要作品《随想录》,既是新时期文学的产物,又是它的催化剂,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复苏。在以往研究中,对于《随想录》在新时期文学生成和发展中的历史贡献估计不足。本文通过还原《随想录》写作时的历史氛围,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将《随想录》与同时代作品进行比较,论述它在摆脱以往的文风对文学束缚、讲真话的文学意义和对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启蒙作用,以及巴金通过《随想录》的写作对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支持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新时期文学 精神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随想录》随想
14
作者 杨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4,共1页
在成都购书中心,我看到《随想录》(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是巴金先生晚年的一部力作。全书由《随想录》、《探索集》、《病中集》、《真话集》、《无题集》组成,每小集3O篇文章,共150篇文章。我欣然买下它。我心想巴金先生... 在成都购书中心,我看到《随想录》(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是巴金先生晚年的一部力作。全书由《随想录》、《探索集》、《病中集》、《真话集》、《无题集》组成,每小集3O篇文章,共150篇文章。我欣然买下它。我心想巴金先生的书不得不买、不得不读。读巴金先生的书不得马虎,只有认真才对。回家后我开始读《随想录》,是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思考,可谓字斟句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作家出版社 先生 巴金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的艺术境界
15
作者 吴欢章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0期5-9,共5页
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以来,巴金陆续写作和出版了四本《随想录》。对这几本没有顾忌、率直而谈的“说真话”的书,直接在思想内容方面提出争议的意见,可能是不多的,值得注意的倒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面。比如评论界就有人批评《随想录》“忽... 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以来,巴金陆续写作和出版了四本《随想录》。对这几本没有顾忌、率直而谈的“说真话”的书,直接在思想内容方面提出争议的意见,可能是不多的,值得注意的倒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面。比如评论界就有人批评《随想录》“忽略了文学技巧”。我们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割裂内容与形式的联系,因为巴金本人就不是那种忽略文学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以教育人民的任务而单纯炫耀技巧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作家 艺术境界 李健吾 “四人帮” 画家 “说真话” 无技巧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读后
16
作者 傅安 《当代文坛》 1984年第8期38-38,共1页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们永远赞颂的话,那就是;热情和真诚。巴金的《随想录》的精髓,正是这四个字。尽管作者自己认为“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那一句句伟大心灵的直接表露;那一种种闪光的...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们永远赞颂的话,那就是;热情和真诚。巴金的《随想录》的精髓,正是这四个字。尽管作者自己认为“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那一句句伟大心灵的直接表露;那一种种闪光的情感和思想;那朴实的文字,优美婉曲的笔调;那深沉的思考和热情的发抒,都充分地证明:它是十分高明的,是不容低估的。它绝“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它的字里行间到处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它的每一篇文章里都跳动着一颗灼热的心,熔铸着一个崇高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想录》 巴金 读后 《忏悔录》 婉曲 文字 金的人格 感想 四平 个人过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冰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3期58-62,70,共6页
巴金晚年奋力一搏,仿佛用全部生命的余热去点燃一束火把,这就是42万字巨制的《随想录》。 有识之士已经迅速作出如下价值判断:“《随想录》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 巴金晚年奋力一搏,仿佛用全部生命的余热去点燃一束火把,这就是42万字巨制的《随想录》。 有识之士已经迅速作出如下价值判断:“《随想录》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自我审判和忏悔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文学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不仅于此,“它的影响和价值,也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将给人们多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忏悔意识 《随想录》 自我审判 精神气候 作家 新时期文学 赫尔岑 作品 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与《往事与随想》
18
作者 姚宏越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4,共1页
我相信凡是读过这两卷巴金译《往事与随想》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虽是赫尔岑的杰作,也是巴金一生的随想。晚年巴金借青年赫尔岑"特立独创而冲动不羁的性格",在自己近四分之三生命中的浪漫与激情随着"文革"的... 我相信凡是读过这两卷巴金译《往事与随想》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虽是赫尔岑的杰作,也是巴金一生的随想。晚年巴金借青年赫尔岑"特立独创而冲动不羁的性格",在自己近四分之三生命中的浪漫与激情随着"文革"的爆发而戛然而止后,再次向国人表明自己青年时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全集》 《随想录》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学道路 文学活动 舒乙 创作 编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研究:现状与问题——李存光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存光 邵宁宁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共7页
巴金是我国目前在世的最后一位现代文学大师。本访谈约请著名巴金研究专家李存光先生,从六个方面对巴金研究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入的评析。这些问题,既涉及到诸如对巴金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巴金研究的资料、方法与学术机构... 巴金是我国目前在世的最后一位现代文学大师。本访谈约请著名巴金研究专家李存光先生,从六个方面对巴金研究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入的评析。这些问题,既涉及到诸如对巴金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巴金研究的资料、方法与学术机构设置等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更深入到诸如“家”文化现象与巴金的“国”“家”观,巴金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随想录》的历史评价与巴金的人格,巴金作品语言的艺术性等巴金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和前瞻性。要言不烦,深入浅出,既不随波逐流,又不回避问题。对于推动当前的巴金研究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研究现状 无政府主义 《随想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作者的“罪与罚”——巴金的道路与《寒夜》的位置
20
作者 樊迎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5,共9页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创作生命漫长的巴金一直深受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爱,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从《家》中获得了反抗的勇气与出走的动力,无数白发苍苍的老者从《随想录》中感受到良心的悸动与岁月的抚慰。走过101年人生岁月的...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创作生命漫长的巴金一直深受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爱,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从《家》中获得了反抗的勇气与出走的动力,无数白发苍苍的老者从《随想录》中感受到良心的悸动与岁月的抚慰。走过101年人生岁月的巴金一直以"现代文学最后一位大师""作家良心"的形象为人熟知,始终引领文坛的方向。《寒夜》是巴金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海内外不少学者认为是巴金艺术趋于成熟完美的作品,在主题思想上被认为是对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的揭露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夜》 《随想录》 人生岁月 文学创作者 创作生命 中国现当代文学 《家》 罪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