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1
作者
闫存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说
中学
语文
教学重点
高晓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2
作者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3
作者
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0,共2页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感知
领悟
《项链》
背景介绍
教学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丽军
田录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启示
精神
《陈奂生上城》
农民形象
溯源
《人民文学》
20世纪文学
1980年
历史信息
农村题材
文本内容
发展历史
比较分析
第2期
文学史
小说
局限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奂生在当代——当小说变为滑稽戏
被引量:
1
5
作者
言禹墨
《剧影月报》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1979年,刚刚平反的常州作家高晓声重新拿起笔杆子,写下了短篇小说《"漏斗户"主》,第一次出现了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之后《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发不可收拾。陈奂生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被誉...
1979年,刚刚平反的常州作家高晓声重新拿起笔杆子,写下了短篇小说《"漏斗户"主》,第一次出现了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之后《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发不可收拾。陈奂生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被誉为是继承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传统,堪与阿Q比肩,由此进入了中国经典文学形象的殿堂。1991年,高晓声写了《陈奂生出国》,作为"陈奂生系列"的完结。这篇小说反响平平,不复八十年代的"陈奂生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
国民性批判
高晓声
当代中国农民
人物形象
八十年代
阿Q
《陈奂生上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5-20,共16页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而《陈奂生上城》则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极左路线
农民
代表作
李顺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背后的困境
7
作者
苏畅
《艺术广角》
2008年第5期24-25,71,共3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电视剧是一种较新的文艺样式,农村题材日益成为影视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类型。当前,涉案剧、清宫剧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电视剧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陈奂生上城》
繁荣
现当代文学史
《暴风骤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传播学意义下的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
8
作者
石立干
《写作》
2005年第8期24-26,共3页
在新时期文学史上,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获得了极为成功的传播,在文学史上谱写了华丽的一页。他于1979年平反后重新握管,以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名重当代,曾一度掀起“高晓声热”。高晓声的不少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
在新时期文学史上,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获得了极为成功的传播,在文学史上谱写了华丽的一页。他于1979年平反后重新握管,以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名重当代,曾一度掀起“高晓声热”。高晓声的不少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其中美、日、德、荷四国还有专集。在文学走向“边缘化”的当下文坛。在文学普遍失去“轰动效应”的今天,认真考察并研究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的传播技艺,及时总结其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是颇有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高晓声
传播学
《陈奂生上城》
意义
1979年
“边缘化”
轰动效应
成功经验
有效传播
及时总结
文学史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1
作者
闫存林
机构
北京十一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说
中学
语文
教学重点
高晓声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2
作者
田春林
机构
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摘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3
作者
于静
机构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0,共2页
文摘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感知
领悟
《项链》
背景介绍
教学重点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丽军
田录梅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启示
精神
《陈奂生上城》
农民形象
溯源
《人民文学》
20世纪文学
1980年
历史信息
农村题材
文本内容
发展历史
比较分析
第2期
文学史
小说
局限
渊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奂生在当代——当小说变为滑稽戏
被引量:
1
5
作者
言禹墨
机构
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出处
《剧影月报》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文摘
1979年,刚刚平反的常州作家高晓声重新拿起笔杆子,写下了短篇小说《"漏斗户"主》,第一次出现了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之后《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发不可收拾。陈奂生成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代表,被誉为是继承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传统,堪与阿Q比肩,由此进入了中国经典文学形象的殿堂。1991年,高晓声写了《陈奂生出国》,作为"陈奂生系列"的完结。这篇小说反响平平,不复八十年代的"陈奂生热"。
关键词
陈奂生
国民性批判
高晓声
当代中国农民
人物形象
八十年代
阿Q
《陈奂生上城》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王彬彬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5-20,共16页
文摘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 《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而《陈奂生上城》则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极左路线
农民
代表作
李顺
误解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背后的困境
7
作者
苏畅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广角》
2008年第5期24-25,71,共3页
文摘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传统,远的不说,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一大批优秀的农村题材作品。电视剧是一种较新的文艺样式,农村题材日益成为影视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类型。当前,涉案剧、清宫剧逐渐减少,
关键词
农村题材
电视剧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陈奂生上城》
繁荣
现当代文学史
《暴风骤雨》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I247.7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播学意义下的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
8
作者
石立干
机构
河南焦作师专 副教授
出处
《写作》
2005年第8期24-26,共3页
文摘
在新时期文学史上,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获得了极为成功的传播,在文学史上谱写了华丽的一页。他于1979年平反后重新握管,以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名重当代,曾一度掀起“高晓声热”。高晓声的不少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其中美、日、德、荷四国还有专集。在文学走向“边缘化”的当下文坛。在文学普遍失去“轰动效应”的今天,认真考察并研究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的传播技艺,及时总结其有效传播的成功经验,是颇有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高晓声
传播学
《陈奂生上城》
意义
1979年
“边缘化”
轰动效应
成功经验
有效传播
及时总结
文学史
新时期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闫存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张丽军
田录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陈奂生在当代——当小说变为滑稽戏
言禹墨
《剧影月报》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背后的困境
苏畅
《艺术广角》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传播学意义下的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
石立干
《写作》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