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个农民和一个时代——重读《陈奂生上城》及其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震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短篇小说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作者
闫存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说
中学
语文
教学重点
高晓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3
作者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4
作者
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0,共2页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感知
领悟
《项链》
背景介绍
教学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冕堂皇”为哪般——《陈奂生上城》质疑
5
作者
李建文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2期65-65,共1页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4年版)第四册第一单元选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文,这是高晓声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塑...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4年版)第四册第一单元选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文,这是高晓声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新溜交替的历史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我很欣赏文中的心理描写,但是在讲课中,我对文中“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一句中的“冠冕堂皇”一词产生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中学教科书
系列小说
农民形象
生动形象
心理描写
市场开放
农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丽军
田录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启示
精神
《陈奂生上城》
农民形象
溯源
《人民文学》
20世纪文学
1980年
历史信息
农村题材
文本内容
发展历史
比较分析
第2期
文学史
小说
局限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5-20,共16页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而《陈奂生上城》则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极左路线
农民
代表作
李顺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又怎一个“巧”了得——与毛恩波老师商榷
8
作者
张广武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小说
《陈奂生上城》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一个“巧”了得
被引量:
1
9
作者
毛恩波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小说
语文教学
中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伸”与“开拓”——论高晓声的近作
10
作者
范伯群
《江海学刊》
1983年第6期90-95,59,共7页
高晓声对陈奂生系列小说的形成说过如下的话:“《陈奂生上城》受到读者喜爱之后,陈奂生就成了我手下的名演员了,那我当然尽量要找机会让陈奂生登台演出,以提高卖座率。”继《上城》之后,他的《陈奂生转业》更为脍炙人口;接着就是...
高晓声对陈奂生系列小说的形成说过如下的话:“《陈奂生上城》受到读者喜爱之后,陈奂生就成了我手下的名演员了,那我当然尽量要找机会让陈奂生登台演出,以提高卖座率。”继《上城》之后,他的《陈奂生转业》更为脍炙人口;接着就是《陈奂生包产》。如果我们要介绍高晓声近来的创作动态,那么令人注目的“头条新闻”就是他笔下的名角陈奂生的“退休”:“之后就写了《书外春秋》,到了这一步,我觉得再不能麻烦陈奂生他老人家了,让他休息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系列小说
头条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设情境 以趣促动——我教四篇小说
11
作者
赵克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小说
教学模式
《药》《项链》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语文教学
中学
教学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农民和一个时代——重读《陈奂生上城》及其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震亚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短篇小说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作者
闫存林
机构
北京十一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说
中学
语文
教学重点
高晓声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3
作者
田春林
机构
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文摘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比较阅读
小人物
中学语文教材
对比阅读
葛朗台
简称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4
作者
于静
机构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0,共2页
文摘
一、背景介绍《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感知
领悟
《项链》
背景介绍
教学重点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冕堂皇”为哪般——《陈奂生上城》质疑
5
作者
李建文
机构
河北容城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2期65-65,共1页
文摘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4年版)第四册第一单元选有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文,这是高晓声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中的一篇。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处在新溜交替的历史时期的农民形象陈奂生,我很欣赏文中的心理描写,但是在讲课中,我对文中“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一句中的“冠冕堂皇”一词产生了质疑。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中学教科书
系列小说
农民形象
生动形象
心理描写
市场开放
农副产品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丽军
田录梅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当代启示
精神
《陈奂生上城》
农民形象
溯源
《人民文学》
20世纪文学
1980年
历史信息
农村题材
文本内容
发展历史
比较分析
第2期
文学史
小说
局限
渊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王彬彬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5-20,共16页
文摘
高晓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误解的作家。《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太有影响,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高晓声的“代表作”。在许多人看来,这两篇小说分别代表着高晓声创作的两个方面。《李顺大造屋玳表着高晓声为农民代言、代表着揭示农民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所受苦难的一面,而《陈奂生上城》则代表着高晓声揭示农民精神局限的一面,代表着高晓声继承鲁迅传统、对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极左路线
农民
代表作
李顺
误解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又怎一个“巧”了得——与毛恩波老师商榷
8
作者
张广武
机构
江苏省苏州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小说
《陈奂生上城》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一个“巧”了得
被引量:
1
9
作者
毛恩波
机构
浙江慈溪逍林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陈奂生上城》
小说
语文教学
中学
教学设计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伸”与“开拓”——论高晓声的近作
10
作者
范伯群
出处
《江海学刊》
1983年第6期90-95,59,共7页
文摘
高晓声对陈奂生系列小说的形成说过如下的话:“《陈奂生上城》受到读者喜爱之后,陈奂生就成了我手下的名演员了,那我当然尽量要找机会让陈奂生登台演出,以提高卖座率。”继《上城》之后,他的《陈奂生转业》更为脍炙人口;接着就是《陈奂生包产》。如果我们要介绍高晓声近来的创作动态,那么令人注目的“头条新闻”就是他笔下的名角陈奂生的“退休”:“之后就写了《书外春秋》,到了这一步,我觉得再不能麻烦陈奂生他老人家了,让他休息吧!”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系列小说
头条新闻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设情境 以趣促动——我教四篇小说
11
作者
赵克明
机构
安徽霍邱县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小说
教学模式
《药》《项链》
《陈奂生上城》
《守财奴》
语文教学
中学
教学情境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个农民和一个时代——重读《陈奂生上城》及其他
王震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闫存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比较阅读
田春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感知 品味 领悟 提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
于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冠冕堂皇”为哪般——《陈奂生上城》质疑
李建文
《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与当代启示
张丽军
田录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
王彬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又怎一个“巧”了得——与毛恩波老师商榷
张广武
《中学语文教学》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怎一个“巧”了得
毛恩波
《中学语文教学》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延伸”与“开拓”——论高晓声的近作
范伯群
《江海学刊》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巧设情境 以趣促动——我教四篇小说
赵克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