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记忆之场”的建构:论《阿娜河畔》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
1
作者
史玉丰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阿娜河畔》是一部围绕“记忆”进行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的长篇小说,在故乡的消逝和自我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小说建构了“阿娜河畔”这个多维的“记忆之场”。阿舍运用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相互交融进行宏大历史和个人命运史的书写,呈...
《阿娜河畔》是一部围绕“记忆”进行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的长篇小说,在故乡的消逝和自我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小说建构了“阿娜河畔”这个多维的“记忆之场”。阿舍运用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相互交融进行宏大历史和个人命运史的书写,呈现一种继政治赋予历史之“正”、先锋解构和消费主义虚化历史之“反”后以记忆重建历史的“合”的写作范式,为新时代历史书写重新赋能,使《阿娜河畔》具有了审美的、情感的与教化的历史书写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记忆的累积和传承方式,《阿娜河畔》呈现“后记忆”的叙述特征,它将“交往记忆”变为“文化记忆”,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娜河畔》
记忆之场
后记忆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拓荒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评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2
作者
梁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出生并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兵团作为她的故乡,既是她漂泊灵魂的栖息地,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兵团出发,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新中国建设初期边疆地区别样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一部部优...
出生并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兵团作为她的故乡,既是她漂泊灵魂的栖息地,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兵团出发,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新中国建设初期边疆地区别样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近作《阿娜河畔》就是一部旨在深情致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些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和奠基人的长篇小说。本文试图从拓荒和人性两个维度展开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在深度挖掘作家笔下那些最具人性深度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对小说中所描写展示的一代又一代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与奋斗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
《阿娜河畔》
新疆兵团
拓荒与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记忆之场”的建构:论《阿娜河畔》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
1
作者
史玉丰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ZZJH-557)。
文摘
《阿娜河畔》是一部围绕“记忆”进行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的长篇小说,在故乡的消逝和自我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小说建构了“阿娜河畔”这个多维的“记忆之场”。阿舍运用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相互交融进行宏大历史和个人命运史的书写,呈现一种继政治赋予历史之“正”、先锋解构和消费主义虚化历史之“反”后以记忆重建历史的“合”的写作范式,为新时代历史书写重新赋能,使《阿娜河畔》具有了审美的、情感的与教化的历史书写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记忆的累积和传承方式,《阿娜河畔》呈现“后记忆”的叙述特征,它将“交往记忆”变为“文化记忆”,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
关键词
《阿娜河畔》
记忆之场
后记忆
历史书写
Keywords
Along the Ana River
realms of memory
post memory
historical writing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拓荒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评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2
作者
梁贝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茅盾文学奖与‘国家文学’构建”(项目编号:23BZW1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出生并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兵团作为她的故乡,既是她漂泊灵魂的栖息地,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兵团出发,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新中国建设初期边疆地区别样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近作《阿娜河畔》就是一部旨在深情致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些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和奠基人的长篇小说。本文试图从拓荒和人性两个维度展开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在深度挖掘作家笔下那些最具人性深度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对小说中所描写展示的一代又一代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与奋斗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关键词
阿舍
《阿娜河畔》
新疆兵团
拓荒与人性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记忆之场”的建构:论《阿娜河畔》的故乡书写及历史想象
史玉丰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拓荒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评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梁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