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门》、《自悼》考论 被引量:6
1
作者 毕庶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共5页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长门赋》 班婕好 《自悼赋》 宫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4,共5页
两汉魏晋时期以描写现实女性为题材的辞赋 ,涉及的对象包括后妃、舞女、寡妇、弃妇、新娘、婢女、思妇等不同阶层、不同遭际的各类女性 ,表现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不幸 ,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反映是比较真实而广泛的。这... 两汉魏晋时期以描写现实女性为题材的辞赋 ,涉及的对象包括后妃、舞女、寡妇、弃妇、新娘、婢女、思妇等不同阶层、不同遭际的各类女性 ,表现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不幸 ,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的反映是比较真实而广泛的。这些作品体现了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关注与同情 ,在表现手法和角度上对传统有所突破 ,尤其是首次将宫怨、弃妇和思妇引入辞赋的表现领域 ,扩大了辞赋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题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魏晋时期 现实女性题材 性别表达 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 《长门赋》 《自悼赋》 《李夫人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恋情赋
3
作者 于浴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具有“雅颂”传统的汉赋中,男女恋情主题在经学思想的桎梏下,表现得既稀少且独特,它或以人神之恋的浪漫形式表达具有现实意义的男女之愤,或在帝妃之恋的描写中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尘世之爱,或以否定的面目出现,在寓劝于讽的形式... 在具有“雅颂”传统的汉赋中,男女恋情主题在经学思想的桎梏下,表现得既稀少且独特,它或以人神之恋的浪漫形式表达具有现实意义的男女之愤,或在帝妃之恋的描写中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尘世之爱,或以否定的面目出现,在寓劝于讽的形式中曲折地表现常人之恋。这些作品题材独特,结构巧妙,既曲折地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赞美,又符合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原则和赋颂精神,其内容具有复杂的二重性特点,时代印记十分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之恋 《长门赋》 《美人赋》 男女恋情 爱情诗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高唐赋》 司马相如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的著作稿酬与币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文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64,共5页
“稿酬”一词的前身为“润笔”,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相如因作《长门赋》而得黄金百斤一事,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其正式出现则始于百年前,而被政法条文固定下来,严格来说,始于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文字... “稿酬”一词的前身为“润笔”,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相如因作《长门赋》而得黄金百斤一事,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其正式出现则始于百年前,而被政法条文固定下来,严格来说,始于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文字稿酬规定经历了初创、波折、破坏、恢复、发展等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从文字稿酬与币值的视角来探讨其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稿酬 币值 著作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司马相如和他的作品
5
作者 韩桓德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5期27-28,共2页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作赋著称于世,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相传他有二十九篇赋传世,但大部分已亡佚,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关键词 司马相如 作品 《子虚赋》 《上林赋》 《大人赋》 《长门赋》 《美人赋》 文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书散记(二)
6
作者 李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1-66,19,共7页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云: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关键词 散记 苏轼 杨花 姮娥 少年 窗纱 余杭 明月 《长门赋》 《毛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