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恨歌》主题思想新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西建 《人文杂志》 198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白居易的名著《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长时间里,褒贬之辞,毁誉之说,竞相争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文章的观点趋向一致,都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爱情,似有总结和定论之势。但是,我觉得用“爱情说”来概括《长... 白居易的名著《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长时间里,褒贬之辞,毁誉之说,竞相争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文章的观点趋向一致,都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爱情,似有总结和定论之势。但是,我觉得用“爱情说”来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不妥。我认为,在《长恨歌》里,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讥讽和对他们彼此怀恋的描述,表达了对唐玄宗晚节不终的深切惋惜,以告诫后来的帝王慎始善终。下面,对此谈些粗浅的意见,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长恨歌》主题 白居易 杨贵妃 主题思想 帝王 君王 晚节 安史之乱 艳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7-61,共5页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周相录《长恨歌》(以下简称《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自它问世以来,封建文人学者对其主题就聚讼不休;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或继承传统的“讽谕主...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周相录《长恨歌》(以下简称《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自它问世以来,封建文人学者对其主题就聚讼不休;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或继承传统的“讽谕主题说”,或用现代爱情观念反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主题 爱情说 李隆基 杨玉环 讽谕说 《源氏物语》 居易 双重主题 白氏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铸就的悲剧——《长恨歌》主题新议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淑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5-67,共3页
作为千古传唱的不朽名篇,《长恨歌》留给人们思索、猜测的东西实在太多。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和美学意蕴不是一种爱情、一种讽喻所能言尽的,其主题是十分复杂的。白居易是在大历史悲剧的前提下,通过唐玄宗重色误国的君王悲剧写出了国家悲... 作为千古传唱的不朽名篇,《长恨歌》留给人们思索、猜测的东西实在太多。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和美学意蕴不是一种爱情、一种讽喻所能言尽的,其主题是十分复杂的。白居易是在大历史悲剧的前提下,通过唐玄宗重色误国的君王悲剧写出了国家悲剧,从而表明了诗人期遇明君政治的美好愿望,并通过君王悲剧导致的女性悲剧,客观地反映了对正常的美好的爱情生活、情感世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主题 爱情悲剧 女性悲剧 唐玄宗 杨玉环 居易 封建制度 感伤诗 唐王朝 君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恨歌》主题臆说
4
作者 齐树德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81-88,共2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公开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风谕说:即讽刺、揭露唐明皇的荒淫误国。2.歌颂说:即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的纯真专一。3.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揭露,同时也有同情歌颂。前不久又有人提出《长恨歌》是“...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公开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风谕说:即讽刺、揭露唐明皇的荒淫误国。2.歌颂说:即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的纯真专一。3.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揭露,同时也有同情歌颂。前不久又有人提出《长恨歌》是“哀伤盛世衰亡”之作;但也承认白居易对当朝统治者既为他们的不幸结局惋惜哀伤,又对他们纵情声色、荒废国事不满。这种意见仍是二重主题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主题 臆说 白居易 写作过程 作品 《长恨传》 杨玉环 唐明皇 不幸结局 主题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长恨歌》主题的模糊性
5
作者 梁万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6-68,96,共4页
关键词 《长恨歌》主题 模糊性 爱情说 作品 唐玄宗 隐事说 讽谕说 评论者 文学主题 主题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恨歌》主题新说
6
作者 张碧波 吕世纬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30-36,29,共8页
作品主题的寻绎应是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所谓静态分析,是指以用文学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发生变易的具体作品为对象,分析其内在实质、结构特征、各构成元素的联系方式、运动变化乃至在整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动态... 作品主题的寻绎应是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所谓静态分析,是指以用文学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发生变易的具体作品为对象,分析其内在实质、结构特征、各构成元素的联系方式、运动变化乃至在整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动态分析,是指以可能对作品主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为对象,分析它们在主题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动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在作家与作品方面,要分析时代的审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易 《长恨歌》主题 作品主题 新说 爱情悲剧 唐玄宗 王质 动态分析 作家 欣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中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7,共5页
一般认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除杂律以形式为依据以外,讽谕、闲适、感伤三类诗歌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但研究发现,讽谕诗、闲适诗的分类是以"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两个方面为依托,这里并未为感伤诗... 一般认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除杂律以形式为依据以外,讽谕、闲适、感伤三类诗歌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但研究发现,讽谕诗、闲适诗的分类是以"儒家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两个方面为依托,这里并未为感伤诗提供相应的位置,因为儒家这一核心思想并无第三个方面。因此感伤诗的分类,不可能采用与讽谕诗、闲适诗相同的内容依据。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实际上使用了三种标准,是三次分类的结果,把这一分类结果进行直接并列,而不是分层次表述,这种处理方式与现代严格的逻辑分类要求不同,反映了我国古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按照白居易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方式,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并无归类不当问题,但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由于不是以表达特定内容或主题为依据,所以既不能作为表达爱情主题的证据,也并不影响它以特殊的方式表达政治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 分类标准 《长恨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