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
被引量:
6
1
作者
邓乔彬
高翠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体裁艺术
共同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恨歌》非“具备众体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考——兼论《长恨歌》《长恨歌传》与《莺莺歌》《莺莺传》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保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X期63-64,共2页
陈寅恪先生在其《长恨歌笺证》中创为"歌传一体"之说,笔者详考《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背景及其与元稹《莺莺传》和李绅《莺莺歌》之关系后,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的关系并非唐代小说中的诗与文...
陈寅恪先生在其《长恨歌笺证》中创为"歌传一体"之说,笔者详考《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背景及其与元稹《莺莺传》和李绅《莺莺歌》之关系后,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的关系并非唐代小说中的诗与文的关系,而是诗与为诗作注解的"传"的关系;而《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关系也不同于《莺莺传》与《莺莺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关系
注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子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83,共7页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李子广“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习见的文化现象,它往往作为常识被许多选本注家揭出而不待详言。然而也正是囿于常识范围之内所导致的对它的学术轻视(或忽视),使得我们迄今未见有人对这一文化现象作擘...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李子广“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习见的文化现象,它往往作为常识被许多选本注家揭出而不待详言。然而也正是囿于常识范围之内所导致的对它的学术轻视(或忽视),使得我们迄今未见有人对这一文化现象作擘分肌理的研讨,并因而影响到对某些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程千帆
居易
《燕歌行》
王昌龄
《红楼梦》
陈寅恪
文化现象
讽谕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时代色彩看《长恨歌》之主题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新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2-78,27,共8页
自从自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人们对这首长诗或毁或誉,历来评论极多。解放以后,我国古典文学界百十年代曾就《长恨歌》的主题问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近年来,又有些同志陆续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个问...
自从自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人们对这首长诗或毁或誉,历来评论极多。解放以后,我国古典文学界百十年代曾就《长恨歌》的主题问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近年来,又有些同志陆续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个问题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试从时代色彩的角度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亦是“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
歌》
时代色彩
主题问题
文学界
大讨论
评论
居易
长诗
天时代
《长恨
歌
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恨歌》主题臆说
5
作者
齐树德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81-88,共2页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公开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风谕说:即讽刺、揭露唐明皇的荒淫误国。2.歌颂说:即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的纯真专一。3.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揭露,同时也有同情歌颂。前不久又有人提出《长恨歌》是“...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公开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风谕说:即讽刺、揭露唐明皇的荒淫误国。2.歌颂说:即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的纯真专一。3.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揭露,同时也有同情歌颂。前不久又有人提出《长恨歌》是“哀伤盛世衰亡”之作;但也承认白居易对当朝统治者既为他们的不幸结局惋惜哀伤,又对他们纵情声色、荒废国事不满。这种意见仍是二重主题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
歌》主题
臆说
白居易
写作过程
作品
《长恨
歌
传》
杨玉环
唐明皇
不幸结局
主题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安志》等所载仙游寺置寺时间有误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长安志》
仙游寺
置寺时间
《嘉庆重修一统志》
《长恨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晚唐诗人的诗
7
作者
胡国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S1期73-85,共13页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
唐玄宗
安禄山
中晚唐诗人
《长恨
歌
传》
杨国
君王
诸葛亮
马嵬驿
《长恨
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杨贵妃之死——与俞平伯先生商榷
8
作者
袁开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83-84,91,共3页
俞平伯先生在最近出版的《论诗词曲杂著》一书中,谈到杨贵妃之死。俞先生认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贵妃马嵬之死闪闪烁烁”,因此,俞先生认定“贵妃根本未死于马嵬坡”,“则正史所载‘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人们不禁要问:杨...
俞平伯先生在最近出版的《论诗词曲杂著》一书中,谈到杨贵妃之死。俞先生认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贵妃马嵬之死闪闪烁烁”,因此,俞先生认定“贵妃根本未死于马嵬坡”,“则正史所载‘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人们不禁要问:杨贵妃不是正史所载“赐死”于马嵬坡,那么,在“马嵬事变”中杨贵妃究竟到何处去了呢?俞先生根据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使牵之而去”的记载,断定:贵妃是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
唐明皇
俞平伯
赐死
改葬
《长恨
歌》
明杨
白居易
《长恨
歌
传》
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与《两般秋雨郸随笔》
9
作者
马旷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5-66,共2页
鲁迅与《两般秋雨随笔》●马旷源《两般秋雨随笔》,清代梁绍壬著,全书分为八卷,是一部内容相当丰富的笔记,间有小说。今有庄葳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近日书市忽然渲染此书为毛泽东主席所喜读,大出白话译本,...
鲁迅与《两般秋雨随笔》●马旷源《两般秋雨随笔》,清代梁绍壬著,全书分为八卷,是一部内容相当丰富的笔记,间有小说。今有庄葳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近日书市忽然渲染此书为毛泽东主席所喜读,大出白话译本,一时声誉鹊起,大有成为畅销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随笔
《小说旧闻钞》
毛泽东
小说史研究
《隋唐演义》
“四·一二”政变
饰小说以干县令
《海山记》
《长恨
歌
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
被引量:
6
1
作者
邓乔彬
高翠元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文摘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体裁艺术
共同机构
Keywords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Biography of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art Types
Common organization
分类号
I206.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恨歌》非“具备众体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考——兼论《长恨歌》《长恨歌传》与《莺莺歌》《莺莺传》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保胜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X期63-64,共2页
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现代学术史中的古史辨运动--以顾颉刚为中心"(YCBZ2014038)
文摘
陈寅恪先生在其《长恨歌笺证》中创为"歌传一体"之说,笔者详考《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背景及其与元稹《莺莺传》和李绅《莺莺歌》之关系后,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的关系并非唐代小说中的诗与文的关系,而是诗与为诗作注解的"传"的关系;而《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关系也不同于《莺莺传》与《莺莺歌》的关系。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关系
注解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子广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83,共7页
文摘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李子广“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习见的文化现象,它往往作为常识被许多选本注家揭出而不待详言。然而也正是囿于常识范围之内所导致的对它的学术轻视(或忽视),使得我们迄今未见有人对这一文化现象作擘分肌理的研讨,并因而影响到对某些诗...
关键词
《长恨
歌》
《长恨
歌
传》
程千帆
居易
《燕歌行》
王昌龄
《红楼梦》
陈寅恪
文化现象
讽谕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时代色彩看《长恨歌》之主题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新霞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72-78,27,共8页
文摘
自从自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人们对这首长诗或毁或誉,历来评论极多。解放以后,我国古典文学界百十年代曾就《长恨歌》的主题问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近年来,又有些同志陆续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个问题仍有深入研究之必要。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试从时代色彩的角度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亦是“争鸣”
关键词
《长恨
歌》
时代色彩
主题问题
文学界
大讨论
评论
居易
长诗
天时代
《长恨
歌
传》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恨歌》主题臆说
5
作者
齐树德
机构
郑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81-88,共2页
文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公开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风谕说:即讽刺、揭露唐明皇的荒淫误国。2.歌颂说:即同情和歌颂李杨爱情的纯真专一。3.二重主题说:即既有讽刺揭露,同时也有同情歌颂。前不久又有人提出《长恨歌》是“哀伤盛世衰亡”之作;但也承认白居易对当朝统治者既为他们的不幸结局惋惜哀伤,又对他们纵情声色、荒废国事不满。这种意见仍是二重主题说的发展。
关键词
《长恨
歌》主题
臆说
白居易
写作过程
作品
《长恨
歌
传》
杨玉环
唐明皇
不幸结局
主题转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安志》等所载仙游寺置寺时间有误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芳民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长安志》
仙游寺
置寺时间
《嘉庆重修一统志》
《长恨传》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晚唐诗人的诗
7
作者
胡国瑞
机构
武大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S1期73-85,共13页
文摘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
关键词
杨贵妃
唐玄宗
安禄山
中晚唐诗人
《长恨
歌
传》
杨国
君王
诸葛亮
马嵬驿
《长恨
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杨贵妃之死——与俞平伯先生商榷
8
作者
袁开济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83-84,91,共3页
文摘
俞平伯先生在最近出版的《论诗词曲杂著》一书中,谈到杨贵妃之死。俞先生认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贵妃马嵬之死闪闪烁烁”,因此,俞先生认定“贵妃根本未死于马嵬坡”,“则正史所载‘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人们不禁要问:杨贵妃不是正史所载“赐死”于马嵬坡,那么,在“马嵬事变”中杨贵妃究竟到何处去了呢?俞先生根据陈鸿的《长恨歌传》中“使牵之而去”的记载,断定:贵妃是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关键词
杨贵妃
唐明皇
俞平伯
赐死
改葬
《长恨
歌》
明杨
白居易
《长恨
歌
传》
正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与《两般秋雨郸随笔》
9
作者
马旷源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5-66,共2页
文摘
鲁迅与《两般秋雨随笔》●马旷源《两般秋雨随笔》,清代梁绍壬著,全书分为八卷,是一部内容相当丰富的笔记,间有小说。今有庄葳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近日书市忽然渲染此书为毛泽东主席所喜读,大出白话译本,一时声誉鹊起,大有成为畅销书的趋势...
关键词
鲁迅
随笔
《小说旧闻钞》
毛泽东
小说史研究
《隋唐演义》
“四·一二”政变
饰小说以干县令
《海山记》
《长恨
歌
传》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
邓乔彬
高翠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恨歌》非“具备众体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考——兼论《长恨歌》《长恨歌传》与《莺莺歌》《莺莺传》的关系
赵保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汉代唐”与《长恨歌》的命意
李子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时代色彩看《长恨歌》之主题
王新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长恨歌》主题臆说
齐树德
《中州学刊》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长安志》等所载仙游寺置寺时间有误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晚唐诗人的诗
胡国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也谈杨贵妃之死——与俞平伯先生商榷
袁开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鲁迅与《两般秋雨郸随笔》
马旷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