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业”叙述、“新人”塑造和传统文化的显与隐——《长安》阅读笔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书写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中国军事工业的“创业史”,为《长安》要义之一。其文本世界之敞开,人物命运之起落,皆以此为中心。如以叙述1950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及其间“新人”的自我创造为核心的《创业史》为参照,可知《长安》... 书写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中国军事工业的“创业史”,为《长安》要义之一。其文本世界之敞开,人物命运之起落,皆以此为中心。如以叙述1950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及其间“新人”的自我创造为核心的《创业史》为参照,可知《长安》的“创业”叙述,“新人”塑造所属之观念传统及其美学谱系。忽大年于三十年间个人生活之荣辱、成败,既蕴含着颇具典范意义的时代命题,亦表征着宏阔之历史阶段性主题转换的复杂意味。而深具文化意味的历史遗存在三十年间的“隐”与“显”,书中若干人物所持守之传统观念的“式微”与“再兴”,则充分说明超克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观念窠臼的新的文化观念的时代意涵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 《长安》 “创业史” “新人”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历史的现实主义美学重构--《长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金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兴起是新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作家试图通过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现当代历史的具有广阔时空跨度的史诗性书写,以历史眼光和当代意识重新观照和审视“中国”,进入中国历史和文化内部,发现和重塑中国形象。阿莹的...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兴起是新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作家试图通过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现当代历史的具有广阔时空跨度的史诗性书写,以历史眼光和当代意识重新观照和审视“中国”,进入中国历史和文化内部,发现和重塑中国形象。阿莹的《长安》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部。小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军工题材的选择和军工人形象的塑造,更在于其以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具体性,建立历史事件与个人事件的连接,体现了作为现代文体的历史小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 《长安》 历史叙事 现实主义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的史诗性建构——关于阿莹长篇小说《长安》
3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4-63,共10页
作为一部作家倾情投入的长篇小说,阿莹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长安》具备了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的紧密结合。其二,相当成功地刻画塑造出了一系列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三,从艺术形式层面上说,是史诗性... 作为一部作家倾情投入的长篇小说,阿莹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长安》具备了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的紧密结合。其二,相当成功地刻画塑造出了一系列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三,从艺术形式层面上说,是史诗性品格的锻造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 《长安》 工业题材 史诗性 宏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的“破局”——评阿莹长篇新作《长安》 被引量:2
4
作者 肖云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本文通过详实的艺术分析,论述了《长安》在当代文学史发展线索上的三点破局之美:一是接续了文学描绘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创作脉络,以个人生活阅历垫底,对历史生活和个人经验进行审美重释,揭示了共和国军工体系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二... 本文通过详实的艺术分析,论述了《长安》在当代文学史发展线索上的三点破局之美:一是接续了文学描绘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创作脉络,以个人生活阅历垫底,对历史生活和个人经验进行审美重释,揭示了共和国军工体系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二是通过人物谱系的构筑,让军工社区生活呈现出面向社会生活的多维度、网络状辐射;三是抓住军工生活深度辐射国内外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特殊优势,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描写了新中国经历的三次重要战争,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格局,使作品具有国际国内的大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 《长安》 破局 审美重释 心理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军工,千载长安——简论阿莹《长安》笔下的军工画卷
5
作者 王建华 杨欣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
小说《长安》在题材选择上突破了一般工业题材中的传统使命和主题呈现,不再是热火朝天的钢铁炼制,也不再是工艺精致的工业美学,而是聚焦于隐秘于时代视野之外的军工行业和军工工厂内外个人生活的日常和心路历程,塑造了一群鲜活而真实的... 小说《长安》在题材选择上突破了一般工业题材中的传统使命和主题呈现,不再是热火朝天的钢铁炼制,也不再是工艺精致的工业美学,而是聚焦于隐秘于时代视野之外的军工行业和军工工厂内外个人生活的日常和心路历程,塑造了一群鲜活而真实的军工人物群像,呈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人心怀国家、坚守使命、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和勇于奉献的军工精神。在叙事手法上,《长安》在工厂内外与政府机关、流水生产线与战斗前沿,军工研发与文物倒卖、异国留学生活与苏联技术援助等多个维度之间展开叙事,为工业题材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叙事元素和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新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莹 《长安》 工业题材 军工群像 军工叙事 军工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电影《长安三万里》字幕翻译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牛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49,共5页
电影《长安三万里》深刻挖掘了唐王朝盛世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影片通过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引发了观众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深度反思。跨文化视域下探索如何在字幕翻译中保持原片的文化内涵,确保语境信息的完整传递,... 电影《长安三万里》深刻挖掘了唐王朝盛世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影片通过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引发了观众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深度反思。跨文化视域下探索如何在字幕翻译中保持原片的文化内涵,确保语境信息的完整传递,以及如何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实现表达的流畅与自然,有助于中国电影和传统文化被英文受众所理解。通过多模态话语,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英译字幕在文化传递、语境适应、内容准确和表达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其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了参考借鉴,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字幕翻译 多模态话语 《长安三万里》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叙事与诗意建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叙事策略分析
7
作者 王姗姗 郑春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3-167,共5页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盛唐诗人李白与高适的传奇人生为主线,通过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展现了一场诗意与历史交织的视听盛宴。影片明线从李白壮志难酬与高适逆袭封侯的不同人生轨迹展开,暗线则借助黄鹤楼的象征意义和《河岳英灵集》的...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盛唐诗人李白与高适的传奇人生为主线,通过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展现了一场诗意与历史交织的视听盛宴。影片明线从李白壮志难酬与高适逆袭封侯的不同人生轨迹展开,暗线则借助黄鹤楼的象征意义和《河岳英灵集》的文献价值,折射出安史之乱背景下的时代沉浮。电影通过精神补给、现实共振、艺术辩证和终极悖论四种范式,生动呈现了两位诗人友谊与命运的复杂交织,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碰撞。影片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职场生存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长安三万里》 双线叙事 诗意建构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气象、文化自信与时代表达: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晟 危彦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大唐气象是根植于盛唐时期精神风貌的文化自信表达与美学意象。《长安三万里》是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它通过对大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表现,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的人生历程为双线条的叙事结构,再造了“长安”... 大唐气象是根植于盛唐时期精神风貌的文化自信表达与美学意象。《长安三万里》是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它通过对大唐气象的浪漫主义表现,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的人生历程为双线条的叙事结构,再造了“长安”作为盛世理想的空间符号和“三万里”的宏阔历史时空,“以诗为史”重现气象恢宏的大唐史诗画卷,映射出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气象。《长安三万里》将大唐气象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叙事,对于新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有诸多启示:一是找准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契合,二是实现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创新,三是引发价值与情感的深层共鸣,通过中华文明历史叙事塑造新时代大国气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气象 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长安三万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哲学意蕴
9
作者 赵素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49,共4页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及其引发的史诗级文化现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和独特魅力。影片以唐诗为媒介语言符号实现了当代社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移情转换与共情体验,揭示出个体生命在国家社会历史发展中要面对...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及其引发的史诗级文化现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和独特魅力。影片以唐诗为媒介语言符号实现了当代社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移情转换与共情体验,揭示出个体生命在国家社会历史发展中要面对的美德与正义纠葛以及儒道文化精神世界的同频共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哲学意蕴,更深层次地引发当代社会思考如何切实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华文化经典符号的系统呈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彩云 任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在影片中的系统呈现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场景等的精美描绘,观众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在影片中的系统呈现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场景等的精美描绘,观众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将唐代的宫廷文化、诗词雅趣、权谋斗争等元素有机地融入情节之中,为观众呈现了栩栩如生的唐代社会画卷,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经典符号 《长安三万里》 系统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长安三万里》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艺丹 胡万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0,共5页
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独特视角和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盛唐的辉煌与繁荣。影片巧妙地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制作技术,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精致的叙事结构到历史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再到视听效果的融... 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独特视角和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盛唐的辉煌与繁荣。影片巧妙地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制作技术,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精致的叙事结构到历史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再到视听效果的融合创新,该电影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极致的视听享受,更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电影艺术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彰显了其在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历史文化 融合创新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符号运用艺术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佳瑞 申鸿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5,共5页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围绕高适、李白等一批诗人、艺术家,立足于唐朝的历史社会背景,展现了璀璨的风流诗章,演绎了唐朝文人的洋洋豪情,还原了一个朝代的鼎盛辉煌和兴衰变迁,展现了盛唐文化风貌。根据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围绕高适、李白等一批诗人、艺术家,立足于唐朝的历史社会背景,展现了璀璨的风流诗章,演绎了唐朝文人的洋洋豪情,还原了一个朝代的鼎盛辉煌和兴衰变迁,展现了盛唐文化风貌。根据法国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所提出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发现:电影《长安三万里》善用符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将盛唐时代典型的文学、人物、实景等用作表达符号而鲜活地展现了盛唐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高适 李白 盛唐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基燕 王志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文学 都市 《长安道》 《洛阳道》 景观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安“小女陈持弓”大水讹言事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子今 吕宗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共6页
汉成帝时"虒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闯入未央宫中,致使"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引起全城骚动,"长安中大乱",是民间流言的传播产生震动社会效应的典型史例。或说"小女陈持弓"为... 汉成帝时"虒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闯入未央宫中,致使"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吏民惊恐,奔走乘城",引起全城骚动,"长安中大乱",是民间流言的传播产生震动社会效应的典型史例。或说"小女陈持弓"为"妖人",其行为被看做兆示王朝"气运之疵"的征象。或可能与以为"童男女"具有特殊神秘主义品性的意识有关。而灾变与流言的关系,也因此可以体现。面对灾变导致的流言,社会定力和社会智力受到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小女 讹言 未成年人 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田干之助的唐代文化研究——以《长安之春》对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与考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94-199,共6页
石田干之助关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长安之春》一书中,主要包括对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校勘、注释、考证、论述及对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与变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虽非石田干之助的主要业... 石田干之助关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长安之春》一书中,主要包括对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校勘、注释、考证、论述及对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与变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虽非石田干之助的主要业绩,但他却开拓了近代日本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田干之助 《长安之春》 唐五代笔记小说 胡人买宝故事 学术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视觉的盛宴——《长安古意》欣赏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好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99-100,共2页
初唐诗人卢照邻,以一首风情华美、流光溢彩的七言歌行诗《长安古意》,奠定了其在唐代乃至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当今时代的视觉文化为切入视角,从感性特征、景观盛宴和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初唐诗歌《长安古意》进行解读。
关键词 视觉文化《长安古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元”审美下80后小说“萌化”叙事初论——以韩寒的《长安乱》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勤 易桑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9,共7页
近年来,随着网络、动画、漫画、游戏的风靡,"二次元"审美悄然兴起,其中最为突出的"萌"元素也被大众广泛接受。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形成了新的文化图景。相应地,在文学领域,80后的小说率先以互联网虚拟属性和青春特质... 近年来,随着网络、动画、漫画、游戏的风靡,"二次元"审美悄然兴起,其中最为突出的"萌"元素也被大众广泛接受。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形成了新的文化图景。相应地,在文学领域,80后的小说率先以互联网虚拟属性和青春特质共谋的审美表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文本一定程度上也不免"萌"起来。随着日本的"轻小说"被大量引入,"萌化"叙事在青年作家的小说创作中开始渐成潮流,从未来的角度看,如何在模拟之中寻求其本土化的路径,势必会成为当今小说发展的一种新方向。由此而论,韩寒的另类青春武侠小说《长安乱》可堪称最早致力于此的一部经典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元”审美 “萌化”叙事 轻小说 韩寒 《长安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历史故事片《长安三万里》的创新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娟 黄大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34-138,共5页
动画历史故事片《长安三万里》以诗人、诗歌为切入口对唐朝的文化和历史以动画形式来进行诗意、壮美、考究、浪漫的系统展现。观众通过影像具身体验和感知交互慨叹与诗人、诗歌的相遇之美;丰富的视听语言对当时文化现象的聚合式表达,构... 动画历史故事片《长安三万里》以诗人、诗歌为切入口对唐朝的文化和历史以动画形式来进行诗意、壮美、考究、浪漫的系统展现。观众通过影像具身体验和感知交互慨叹与诗人、诗歌的相遇之美;丰富的视听语言对当时文化现象的聚合式表达,构建了唐朝文化的历史记忆;历时性对话体系所展现的浪漫与现实的融汇,激发了观众的审美认同。为进一步挖掘唐朝诗歌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魅力,影片“虚实结合”的讲述方式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和践行文化自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感知 视听 对话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照耀“长安”:《长安三万里》的三重伦理指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5-159,共5页
电影是文化伦理的载体,由虚拟影像生成的动画电影亦具有此项功能特性。《长安三万里》从高适、李白等人的身世沉浮中窥见唐代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生态,从“个体—社会—家国”三重伦理维度进行考量,影片展现了唐代贤士勇于追求理想,从而修... 电影是文化伦理的载体,由虚拟影像生成的动画电影亦具有此项功能特性。《长安三万里》从高适、李白等人的身世沉浮中窥见唐代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生态,从“个体—社会—家国”三重伦理维度进行考量,影片展现了唐代贤士勇于追求理想,从而修身律己、坚韧不拔的人格品性,凸显出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精神”,最终指向家国伦理的回归、“天下观”的传承与发展,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代文明的“奇妙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动画电影 电影伦理 家国情怀 伦理指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志》等所载仙游寺置寺时间有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长安志》 仙游寺 置寺时间 《嘉庆重修一统志》 《长恨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