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全照 布莉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记忆中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史无前例的民族伤痛,其残酷、暴虐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极限。但是,这不应成为我国作家书写和言说的禁忌与逃避的借口。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哈金迎难而上,各自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安魂曲》,在艺术和思想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深入两部小说的内部,细致分析它们的开头、叙述者的设定、语言和叙事上的特点,在比较和参照(西方二战题材的"创伤小说")中,揭示两者背后的思想潜设与伦理指向,对它们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安魂曲》 南京大屠杀 创伤小说 开头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视阈中的历史与人性书写——以《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叙述法则。《寄居者》是"沪版的辛德勒名单";《金陵十三钗》是女性视阈中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原;《小姨多鹤》可以视之为"抗战后叙事",小说叙述采用限知视角和限制性叙事策略——兼具多鹤作为日本女性的"异族女性视角"与其他人的有限视角;《陆犯焉识》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磨难史与家族史,表达了"始终错过的矢志不渝的爱"的"归来"主题。严歌苓将"中国故事"在历史维度的打开和呈现,不是很多研究者所说的纯粹的"他者"叙述,而是叙述里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可以和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叙述相兼容的,更可以给中国当代文学在历史层面的叙述,提供可参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金陵十三钗》 《小姨多鹤》 《陆犯焉识》 女性视阈 限制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罹难的艺术观照与人性反思——赛珍珠《龙子》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春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7-173,共7页
《龙子》和《金陵十三钗》分别是赛珍珠和严歌苓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题材来源,都以揭露日军"性暴力"为主体内容,都表现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人心之"变"的主旨。在叙事方式上... 《龙子》和《金陵十三钗》分别是赛珍珠和严歌苓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题材来源,都以揭露日军"性暴力"为主体内容,都表现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人心之"变"的主旨。在叙事方式上,《龙子》运用宏大叙事模式,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现了战前战后中国社会和人性的巨大变化,在试图对沦陷的人性进行拯救时,情节安排出现脱节。《金陵十三钗》采用微观叙事模式和多种叙事视角,逐层透视人物心理变化,内在张力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子》 《金陵十三钗》 题材来源 人心之“变”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片名翻译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余辉 施万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5-76,共2页
片名翻译是影片跨向国际化市场的关键一步。译者对影片片名进行翻译时,既要传达出影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又要适应原著、原片名和中英文所呈现的"世界",经过对译名进行"选择",从而达到"适应"目的语文化环境的目的。因此,生态翻译... 片名翻译是影片跨向国际化市场的关键一步。译者对影片片名进行翻译时,既要传达出影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又要适应原著、原片名和中英文所呈现的"世界",经过对译名进行"选择",从而达到"适应"目的语文化环境的目的。因此,生态翻译学对影片片名翻译具备较强的解释力。《金陵十三钗》的英译名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是一个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金陵十三钗》 片名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电影叙事的国际化策略——以《南京! 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岳晓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表现出对国际市场的强烈进取心。除了制作技术、宣传策划、发行放映等国际化之外,叙事的国际化更是迫切需要中国电影思考的问题。《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国际化策略颇具代表性。两... 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表现出对国际市场的强烈进取心。除了制作技术、宣传策划、发行放映等国际化之外,叙事的国际化更是迫切需要中国电影思考的问题。《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国际化策略颇具代表性。两部影片都着力呈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国际化语境,都表现出超越单纯的民族主义立场的气魄。前者在叙事上持人道主义的反思姿态,力求思考的深度;后者则完全遵循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式,以故事性、娱乐性见长,而且更注重展开本土文化符号与国际语境的碰撞。两部影片的叙事尝试都将对中国电影的国际化道路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中国电影 叙事 国际化 《南京! 南京!》 《金陵十三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救赎与情色救国的双重误读——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争议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郭鹏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100,共2页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该片是张艺谋最杰出的电影,是战争环境下人性救赎的杰作,是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最有创造性的一部电影;而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国殇的恶意消遣,是情色救国与传统贞洁观念的庸俗...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该片是张艺谋最杰出的电影,是战争环境下人性救赎的杰作,是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最有创造性的一部电影;而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国殇的恶意消遣,是情色救国与传统贞洁观念的庸俗宣扬。事实上,《金陵十三钗》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但其电影叙事的裂缝以及过度化的商业化运作,是争议的缘起,而这样的争议,都属于典型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争议 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人性光芒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慧 宋建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4-85,共2页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对当时日军屠城的血腥与残暴进行了节制的还原。影片中更多的是对人性光辉的流露与诠释。片中的角色都是普通人,甚至是"下等"人,但是人性的光辉孕育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在...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对当时日军屠城的血腥与残暴进行了节制的还原。影片中更多的是对人性光辉的流露与诠释。片中的角色都是普通人,甚至是"下等"人,但是人性的光辉孕育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在危难时刻被唤醒并展露出来。影片以战争乱世的背景来塑造表现人物,在邪恶和暴行面前展现出人性的美丽,通过细节的刻画精彩地表现出人物的真挚情感,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灵魂也受到洗礼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人性 升华 光辉 质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史实依据与价值观刍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卫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9,共4页
本文从具体的史料出发,对《金陵十三钗》小说及电影的史实依据予以了质疑和辨析,梳理了不同时期相关文本之间的源流和关联,从多维角度对电影《金陵十三钗》在价值取向上的迷失与误区进行了审视。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史实依据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语境下《金陵十三钗》的视觉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 康何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0-51,共2页
审美情怀是艺术作品有内驱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条件,其中的典型视觉和典型形象的讨论亦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研究对象。电影《金陵十三钗》在人性魅力展现、精神价值体现与视觉艺术表达的契合上达到了可谓"完美"的高度。本文在真、善、美的... 审美情怀是艺术作品有内驱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条件,其中的典型视觉和典型形象的讨论亦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研究对象。电影《金陵十三钗》在人性魅力展现、精神价值体现与视觉艺术表达的契合上达到了可谓"完美"的高度。本文在真、善、美的特定审美语境关照下,解析在精神内涵和视觉呈现皆出色的《金陵十三钗》中的典型视觉元素及表现,形象化地分析视觉元素与视觉传播如何更好地传递出其映射的精神内涵,使视觉呈现能真正体现人文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人性 视觉 《金陵十三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1-72,共2页
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自传出开拍消息以来就一直广受关注。及至《金陵十三钗》上映后更是引起各方热议,从主题到演员乃至拍摄花絮。而关于电影本身的评论却是好坏参半,出于对导演张艺谋的崇拜许多人把本片称之为其... 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自传出开拍消息以来就一直广受关注。及至《金陵十三钗》上映后更是引起各方热议,从主题到演员乃至拍摄花絮。而关于电影本身的评论却是好坏参半,出于对导演张艺谋的崇拜许多人把本片称之为其巅峰之作,而《纽约时报》则称这部作品为"枯萎的战利品"。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之下,力图以一种客观的心态,解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价值。《金陵十三钗》的价值还在于它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电影未来出路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希望 人性 好莱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68-69,共2页
色彩是电影造型的主要手段,对于表现导演心理、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引导观众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艺谋用西方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和中国民俗的强烈色彩构建其视觉形式的同时,通过不同色彩和物象的选择与使用,表现其脑海中... 色彩是电影造型的主要手段,对于表现导演心理、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引导观众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艺谋用西方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和中国民俗的强烈色彩构建其视觉形式的同时,通过不同色彩和物象的选择与使用,表现其脑海中的“色彩意象”,伴随着浓郁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创作出具有张氏风格的充满视觉感染力的电影。本文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色彩的分析,研究张艺谋电影的色彩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音乐表现艺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0-61,共2页
影片的艺术表现是通过语言、画面和音乐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影片是靠音乐来推动的,影片总能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但是,音乐给人的冲击力更强,更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提... 影片的艺术表现是通过语言、画面和音乐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影片是靠音乐来推动的,影片总能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但是,音乐给人的冲击力更强,更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提高画面感染力。本文试分析张艺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音乐,对其中蕴涵的表现艺术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 大屠杀 音乐 琵琶 人性 残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西音乐元素的呈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144,共2页
电影《金陵十三钗》获得由香港电影节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其中一项就是,最佳原创音乐(陈其钢)。《金陵十三钗》中的音乐配乐运用了中西方音乐元素,本文从介绍影片插曲《秦淮景》中的中国音乐元素、中西方音乐元素在... 电影《金陵十三钗》获得由香港电影节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其中一项就是,最佳原创音乐(陈其钢)。《金陵十三钗》中的音乐配乐运用了中西方音乐元素,本文从介绍影片插曲《秦淮景》中的中国音乐元素、中西方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展现以及中西方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重叠搭配使用等方面,指出本部影片的音乐配乐可以称之为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运用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中西音乐元素 音乐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83-84,共2页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的战争史诗电影,影片以一群在战争中处于绝对弱势的女性为主体来表现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点。从电影的开篇,到情节的深入,继而到结尾均涉及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在国之危时,战...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的战争史诗电影,影片以一群在战争中处于绝对弱势的女性为主体来表现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点。从电影的开篇,到情节的深入,继而到结尾均涉及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在国之危时,战争中闪烁光芒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此为依托,对电影中涉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电影中弱势女性群体进行分析,阐明了战争中女性的光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电影 女性形象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创伤叙事与普世语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89,共2页
一直以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都是现代中国人一段无法化解的悲情。"南京"所裹挟的历史记忆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更是与普通民众的屈辱和愤怒紧密相连。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重提了有关南京的... 一直以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都是现代中国人一段无法化解的悲情。"南京"所裹挟的历史记忆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更是与普通民众的屈辱和愤怒紧密相连。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重提了有关南京的创伤叙事,它试图以"妓女抗日"的视角呈现战争中的人性之光,这位商业片的导演,有着极为明显的艺术野心,他迫切希望得到世界主流文化的承认,然而电影中的拯救主题因其过于普世主义的表达而流于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创伤 电影 普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凸显之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78,共2页
在当下回归传统的文化潮流中,努力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成为很多导演的审美诉求。电影《金陵十三钗》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将影片和原著小说对比起来分析,其中较之原著或增加、或渲染、或改动、或消解的地方,恰恰是电... 在当下回归传统的文化潮流中,努力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成为很多导演的审美诉求。电影《金陵十三钗》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将影片和原著小说对比起来分析,其中较之原著或增加、或渲染、或改动、或消解的地方,恰恰是电影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凸显和传导之处。约翰神父之“侠”、秦淮妓女之“义”、李教官之“忠”、陈乔治之“信”,显示出传统文化价值观对电影的显在支配力量和潜在渗透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传统文化 价值观 “侠”“义”“忠”“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西方媒体报导《金陵十三钗》时所突显的文化冲突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柯威 《电影评介》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2011年12月,《金陵十三钗》登陆国内外影院。这部由张艺谋导演,邀请到好莱坞新科奥斯卡影帝加盟主演,花费巨资拍摄的影片是中国电影迈出国门,欲征服奥斯卡的一次强力出击。对此,许多西方主流报纸都对影片给予了特别报导。跨文化交际学... 2011年12月,《金陵十三钗》登陆国内外影院。这部由张艺谋导演,邀请到好莱坞新科奥斯卡影帝加盟主演,花费巨资拍摄的影片是中国电影迈出国门,欲征服奥斯卡的一次强力出击。对此,许多西方主流报纸都对影片给予了特别报导。跨文化交际学者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理论可以解释西方新闻报导中突显的文化交际障碍——从对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在中国拍戏时遇到的文化差异到影评中对影片主题的理解差异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西方媒体报导 文化交际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中女性的自我救赎/成长之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戈 吴琰 《电影评介》 2014年第3期86-88,共3页
华语作家中,可以说严歌苓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颇有质量,因此被频频改编为影视作品.而在严歌苓众多被改编的作品中,《金陵十三钗》也许是被误解得最深的一部(书中玉墨没有跟洋人发生关系,张艺谋让他们发生了;侥幸逃生的教官和士兵没有机... 华语作家中,可以说严歌苓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颇有质量,因此被频频改编为影视作品.而在严歌苓众多被改编的作品中,《金陵十三钗》也许是被误解得最深的一部(书中玉墨没有跟洋人发生关系,张艺谋让他们发生了;侥幸逃生的教官和士兵没有机会痛快杀敌,张艺谋让他们去杀敌了;那群女学生没有被强奸,张艺谋让她们中部分人被强奸了),实际上,这部小说最终想要完成的交流是,在一个艰难选择的悖论基础上,指出女性艰难的自我救赎和成长路径,即从分裂排斥到融合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救赎 少女 严歌苓 妓女 女性 《金陵十三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71-72,共2页
电影《金陵十三钗》展示了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性光辉的彰显。该电影的艺术魅力与它的空间叙事密不可分:其一,电影中的诸多空间意象如"教堂""红十字""琴弦"等,具有深刻的内涵特征和象征意义;其二,运用"空间表征法",在人物形象... 电影《金陵十三钗》展示了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性光辉的彰显。该电影的艺术魅力与它的空间叙事密不可分:其一,电影中的诸多空间意象如"教堂""红十字""琴弦"等,具有深刻的内涵特征和象征意义;其二,运用"空间表征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更显张力;其三,电影中的精神空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挖掘出电影的深层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空间叙事 空间表征法 精神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斯卡”视野下中国电影的翻译导向与策略——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文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2,共2页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 《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避难教堂里女性、苦难与救赎的故事,随着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热映,张艺谋又一次赚足了眼泪和好评。然而,影片在信心满满进军国际影展中,从金球奖到奥斯卡“小金人”之梦,全部铩羽而归,又一次的“冲奥”失败提醒我们关注华语电影的国际化英译刻不容缓。本文以《金陵十三衩》的片名及字幕翻译实体为样本,对比《卧虎藏龙》《花样年华》等成功斩获国际电影大奖的中国本土电影,揭示电影片名的“冲锋号”作用,探索以文化价值承载为根本的翻译导向,详细阐述中国电影进军国际过程中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金陵十三钗》 翻译导向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