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名》声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
作者 卢烈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2-87,共6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尤可称为文化的密码,诚如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所说:“把对语言的分析当作一面文化的镜子,主要集中于词汇”。对字词进行训释,在某种程度上无异就是对它们的文化底蕴进行解码。我国汉代出现的字词训释之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尤可称为文化的密码,诚如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所说:“把对语言的分析当作一面文化的镜子,主要集中于词汇”。对字词进行训释,在某种程度上无异就是对它们的文化底蕴进行解码。我国汉代出现的字词训释之书《尔雅》、《说文》、《释名》,分别以义训、形训、声训三种不同方式解说字词,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而《释名》一书以其涉及范围的广泛和训释方式的独特,较之《尔雅》《说文》,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首饰 文化内涵 胡饼 《尔雅》 亲属 训释 字词 香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训释条例略说——兼谈与“声训”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辛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79-83,共5页
本文先探讨“声训”的内涵及性质问题,然后将《释名》的训释条例归纳为六个方面.认为《释名》是一部以声训为主而兼用了义训、形训的语源学专著.本文还对“声训”和“因声求义”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声训”是一种训释条例,其表现形... 本文先探讨“声训”的内涵及性质问题,然后将《释名》的训释条例归纳为六个方面.认为《释名》是一部以声训为主而兼用了义训、形训的语源学专著.本文还对“声训”和“因声求义”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声训”是一种训释条例,其表现形式多为判断式,而“因声求义”则是一种训诂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就古音以求古义”,其运用主要是破假借以求本字,探寻连绵字的流变,确认字词的同源、同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因声求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释名》同实异名例看刘熙的词汇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中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释名》是一部旨在探求事物现象得名之由(词的理据)的著作。经初步统计,其中共出现了78条"同实异名例"。这些"同实异名例"有不同的构成情况,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一些词汇事实,而且可以... 东汉末年刘熙编撰的《释名》是一部旨在探求事物现象得名之由(词的理据)的著作。经初步统计,其中共出现了78条"同实异名例"。这些"同实异名例"有不同的构成情况,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一些词汇事实,而且可以看出刘熙在考察名实关系时的广阔视阈以及看待语言词汇构成的时空观和雅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词的理据 同实异名 词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的声训与推原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士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着重从《释名》声训与推原的关系、《释名》声训与推原的判定标准以及具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廓清过去研究当中的一些模糊认识。
关键词 《释名》 语言学 义类 声训 推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中的“同字为训”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文章对《释名》中的20例同字为训从语音变异、语义差别、词性异同、语义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释名》中的同字为训是同字异词现象,其训释是成立的;并进而指出,同字为训在同源系联中有可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释名》 同字为训 语音变异 语义差别 同源系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声训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左林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刘熙之作《释名》,以声训的方式跻于训诂之列,而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有更为重要的价值。《释名》中那些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没有语源联系的声训,也多是依据当时的文化情景作解,汉代的服饰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丧葬习俗及世俗心理由此... 刘熙之作《释名》,以声训的方式跻于训诂之列,而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有更为重要的价值。《释名》中那些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没有语源联系的声训,也多是依据当时的文化情景作解,汉代的服饰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丧葬习俗及世俗心理由此可得以观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附加后缀“然”的复音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凤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释名》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明确以推原为目的的训诂专著。本文通过对该书 97个附加后缀“然”的复音词具体、细致的分析 ,借以深入发掘和认识《释名》在语言学方面的真正价值和重要地位 ,以弥补今人对东汉词语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复音词 附加后缀“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一词二据”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8
作者 刘中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同一个名称的得名之由应该是确定的,一个词的理据只能作出一种解释,而不应该随意解释。作为一部解释词语理据的著作,《释名》则有48处出现了"一词二据"现象。产生"一词二据"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兼容并收前... 同一个名称的得名之由应该是确定的,一个词的理据只能作出一种解释,而不应该随意解释。作为一部解释词语理据的著作,《释名》则有48处出现了"一词二据"现象。产生"一词二据"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兼容并收前人的训诂材料;二是运用声训随意系联同音词或近音词;三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探求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一词二据” 词源 理据 声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声训释词的认知理念
9
作者 贺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释名》的宗旨本在于阐述事物得名之由来,按刘熙的本意,释词是被释词的意义来源,它们并非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训的词。但刘熙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来时,往往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字义和词义的说解,这种说解就使释词和被释词之间产生... 《释名》的宗旨本在于阐述事物得名之由来,按刘熙的本意,释词是被释词的意义来源,它们并非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训的词。但刘熙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来时,往往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字义和词义的说解,这种说解就使释词和被释词之间产生了语义联系,为我们探索释词和被释词之间的词义关系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释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声训的验证标准 被引量:2
10
作者 鲍思陶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4,共10页
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试图运用声训的方式来推求语源,但是他和他的前辈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声训是在“一对一”的意义层面上进行的,缺乏词族内部语源意义的推求,也没有经过同族词的验证,所以往往是“射覆”式的。应该从人类文... 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试图运用声训的方式来推求语源,但是他和他的前辈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声训是在“一对一”的意义层面上进行的,缺乏词族内部语源意义的推求,也没有经过同族词的验证,所以往往是“射覆”式的。应该从人类文化、人类思维和名实关系的角度为之建立验证声训是非的标准,以便能够条分缕析地研究《释名》声训的个案,给其以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 《释名》 声训 验证标准 语源学 训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景耀 刘芳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204-205,共2页
《释名》是东汉人刘熙的训诂学专著,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颇负盛名。本文试对此书的价值及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 《释名》 价值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声训与汉代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祝敏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4-68,共15页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声音相向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的一种训詀方法。声训中,释字与被释字之间,有的完全同音,如《释名·释天》:“踢,揚也”。有的只是双声关系,如《释名·释丧制》:“绋,發也”,二字古音声母相同,都属帮母;但韵部... 声训也叫音训,是用声音相向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的一种训詀方法。声训中,释字与被释字之间,有的完全同音,如《释名·释天》:“踢,揚也”。有的只是双声关系,如《释名·释丧制》:“绋,發也”,二字古音声母相同,都属帮母;但韵部不同,“绋”物部字,“發”月部字。有的只是迭韵关系,如《释名·释乐器》:“锺,空也”,二字韵部相同,都属东部;但声母不同,“锺”章母字,“空”溪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音系 声母 韵部 音训 迭韵 古音 释字 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声训方式研究
13
作者 高媛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79-84,共6页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源学性质的专著 ,也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此书第一卷为主要内容 ,从字形结构入手 ,运用上古音为分析手段 ,对每条训释逐一进行分析、归类 ,可以揭示其声训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声训 声纽 韵部 形声字 声符 《释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疏证补》的“先谦曰”探微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宇文 王彦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王先谦 毕沅 皮锡瑞 《释名疏证补》 探微 学者 著作 整理研究 校释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疏证补点校》序言 被引量:2
15
作者 祝敏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6-19,共4页
一、《释名》的性质、体例与价值 《释名》,东汉人刘熙撰。是一部用声训(音训)来释义,即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字义的训诂书。刘熙在《释名·序言》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所以他说他著此... 一、《释名》的性质、体例与价值 《释名》,东汉人刘熙撰。是一部用声训(音训)来释义,即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字义的训诂书。刘熙在《释名·序言》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所以他说他著此书的目的——“叙论指归”,是推究万事万物命名的由来,因而“谓之释名”——把他的书叫做《释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释名疏证补 训释 序言 之为言 礼记 《说文》 被释字 同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今鉴古 慎待史料──读书偶拾之一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文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据某现代琵琶史料中有两处明显讹误,从而提出“以今鉴古”;对待古史料更不能轻信其全属真实可靠,而直采取分析、研究、判断,进而淘选、扬弃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并举汉·刘熙《释名》一书,及唐·杜佑《通典》
关键词 秦琵琶 《释名》 史料 刘天华 中国琵琶 琵琶艺术 琵琶史 音乐学院 偶拾 外来词音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养羊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孚 《古今农业》 1991年第3期54-59,共6页
1991年是我国传统年历的羊年(农历辛未),古人云:“马驰率风,羊致清和”。《说文》:“羊,祥也”;《释名》:“羊,祥也;祥,善也”。人们常常把羊作为美丽吉祥的象征物,“吉祥”二字便是由“吉羊”的谐音而来。羊是我国古代的六畜(马、牛、... 1991年是我国传统年历的羊年(农历辛未),古人云:“马驰率风,羊致清和”。《说文》:“羊,祥也”;《释名》:“羊,祥也;祥,善也”。人们常常把羊作为美丽吉祥的象征物,“吉祥”二字便是由“吉羊”的谐音而来。羊是我国古代的六畜(马、牛、羊、豕、鸡、犬)之一,我国食羊和养羊的历史悠久。野羊驯化成家畜,大约可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氏时代。相传伏羲氏发明网罟,用以猎兽、捕鱼,当时人们将捕来的吃剩下还活着的野羊养起来,以备缺食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羊 吉羊 《释名》 野蛮时代 象征物 活着 二字 沈氏农书 时用 栈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观万景得天全——园林建筑单体美·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 2014年第11期8-9,共2页
中国园林建筑是自中国传统古建筑中脱颖而出的一株清莲。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厅、堂、轩、榭、斋、馆、廊、卷等,都是构成园林建筑景观的重要因素,具有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外观特征,功能多种,寓意深刻,常化整为零,以小见大... 中国园林建筑是自中国传统古建筑中脱颖而出的一株清莲。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厅、堂、轩、榭、斋、馆、廊、卷等,都是构成园林建筑景观的重要因素,具有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外观特征,功能多种,寓意深刻,常化整为零,以小见大,融于自然,立意有章,可谓是"风景的观赏,观赏的风景"。《释名》云:"亭,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亘古至今,"亭"源远流长,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就有"十里一亭"的编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户制度 外观特征 建筑单体 《释名》 万景 方亭 秦汉时代 明亭 鸳鸯亭 在旅途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饮食看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9
作者 任新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 青藏高原 中华饮食文化 大麦 葡萄酒 马奶酒 各民族 中原地区 《释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探"幢容"及其相关语词的语源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国珍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9-130,共2页
通过从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两个角度分析了《释名》中" 、容车"(《释车》);"幢容、帖"(《释床帐》);"衤詹衤俞"(《释衣服》)等词的语源义,认为这五个词的语源相同或相似:遮蔽或遮蔽形容。
关键词 "幢容" 语词 语源义 《释名》 《广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