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图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93-98,共6页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王宏图一、引言:作为内在文体张力的欲望的凸现与调控明朝中后期堪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繁盛的年月,话本小说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留存到今天的相当大部分话本作品...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王宏图一、引言:作为内在文体张力的欲望的凸现与调控明朝中后期堪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繁盛的年月,话本小说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留存到今天的相当大部分话本作品成形于宋元时期,但它们的最后加工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欲望 《喻世明言》 文本 讲述者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儒家伦理 米歇尔·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中商人的经商理念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桂清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望:即对社会地位的提升及对劳动、诚信、仁义品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明代 通俗小说 冯梦龙 “三言” 商人 经商理念 意识形态 社会地位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的经典意识与“三言”的艺术品格
3
作者 刘勇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0-105,共6页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主流思想与世俗观念的平衡点、将面向大众的小说艺术追求发挥到极致等诸多方面。“三言”的经典价值还有可能超越当时小说家的认识,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与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经典价值 艺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主义爱情的萌芽——试论“三言”的爱情价值
4
作者 林伦才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7-118,121,共3页
"三言"中的爱情小说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情真说"贯穿始终,将美好爱情上升到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是对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近代民主主义爱情的萌芽。
关键词 爱情小说 “三言” 民主主义爱情 爱情价值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的小说理论与《三言》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1-47,共7页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小说理论 通俗文学 文学史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中国小说史 《醒世恒言》 小说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憨斋三笑》刍论
6
作者 白岭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墨憨斋三笑》刍论白岭一如果说起明末通俗文学主帅冯梦龙的“三言”,我们会觉得如雷贯耳;而如果说起他的“三笑”,便会觉得颇为新奇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个名字。可喜的是现在有了———是笔者给他取下的。其实,“... 《墨憨斋三笑》刍论白岭一如果说起明末通俗文学主帅冯梦龙的“三言”,我们会觉得如雷贯耳;而如果说起他的“三笑”,便会觉得颇为新奇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个名字。可喜的是现在有了———是笔者给他取下的。其实,“三言”的名字也是别人给他取下的。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墨憨斋 冯梦龙 三笑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挂枝儿》 《警世通言》 《新列国志》 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卢柟之狱”
7
作者 李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共8页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写卢与史传,大致相同。《明史》卢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明史》 《明文海》 雇工人 士子 社会地位 卢柟 十六世纪 知县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语词杂释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兰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就《金瓶梅词话》中“挨光”、“别变”、“槽道”、“趔趄”、“牵头”、“马八六(马伯六)”、“掏摸”、“眼里火”、“咬指”、“咬指头”等语词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考释。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型世言》 西门庆 槽道 拍案惊奇 趔趄 《醒世姻缘传》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 贪色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史》到《聊斋志异》──“科举与志怪”之二 被引量:1
9
作者 冈本不二明 王枝忠 鲁忠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情史》 拍案惊奇 《夷坚志》 冯梦龙 科举落第 文言小说 清史 文学作品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游全传>注》试笔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利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6,共6页
《水浒》者,“至博极富之制作”也,自清人程穆衡为之《注略》,颇多创获,“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程氏自叙其甘苦曰:“盖其贯穿经史,网罗百家,旁摭二氏,衍一义,订一言,靡不融会载籍而出之。……若其炉锤古今,征材浩演,语有成处,字... 《水浒》者,“至博极富之制作”也,自清人程穆衡为之《注略》,颇多创获,“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程氏自叙其甘苦曰:“盖其贯穿经史,网罗百家,旁摭二氏,衍一义,订一言,靡不融会载籍而出之。……若其炉锤古今,征材浩演,语有成处,字无虚构,余腹笥未可云俭,然且茫如望洋焉。”蕴香居士序其书亦云:“然一经好古之士为之注解,便觉博奥异常。”第以事属椎轮,功开筚路,较之程氏所著他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马 淡酒 洗泥 《水浒》 《醒世恒言》 市语 水浒传 《三遂平妖传》 左手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小妹的真伪
11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东坡 苏洵 苏轼 墓志铭 宋仁宗 相思泪 文经武纬 才女形象 《醒世恒言》 悲剧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门·旁门·后门
12
作者 豫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金瓶梅》 林黛玉 《二刻拍案惊奇》 封建等级制度 古代小说 《红楼梦》 《醒世恒言》 尊卑等级 卑微者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鲤吞钩”当为训
13
作者 周子见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1,共1页
关键词 本能欲望 船到桥头自然直 侥幸心理 社会伦理道德 《醒世恒言》 大吃苦头 男婚女嫁 梁启超 法律法规 烧不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
14
作者 刘重一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S1期91-93,共3页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公案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集 “二拍” “三言” 《型世言》 宋元话本 白话小说 《醒世恒言》 凌氵蒙初 冯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梦龙的文学观
15
作者 力文 《中州学刊》 1984年第2期91-94,41,共5页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编撰基础的冯梦龙的文学观。 如果从中国小说理论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先于冯梦龙的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比较充分地提到了中国小说的理论问题。李贽的理论给予后代以很大的影响,不仅小说评点的形式影响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而且许多重大小说理论见解影响了冯梦龙,例如对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的论述,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指出,《水浒》的作者“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由于“宗室不竞,冠屦倒施”,遂成就了《水浒》这样的“发愤”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小说创作 文学观 李贽 中国小说理论 市民阶层 《三言》 小说通俗化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研究的一个突破——王凌《畸人·情种·七品官》荐介
16
作者 陈侣白 《东南学术》 CSSCI 1993年第1期78-79,共2页
明代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搜集、整理、编写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作品,数百年来广泛流传,其生平却鲜为人知,其著作也未得到充分肯定。王凌同志有鉴于此,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报刊上发表... 明代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搜集、整理、编写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作品,数百年来广泛流传,其生平却鲜为人知,其著作也未得到充分肯定。王凌同志有鉴于此,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就是这方面成果的结晶。收入书中的17篇文章,从总体和各个侧面发掘并剖析了冯梦龙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在“探幽”的基础上提出了独见,填补了冯梦龙研究中的许多空白,很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研究 “三言” 畸人 《喻世明言》 通俗文学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思想和创作 学术价值 量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中的因果报应
17
作者 王引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61-67,共7页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理所应当地视之为...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理所应当地视之为封建糟粕。我觉得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冯梦龙的编者意图,也不符合“三言”的客观实际。因为冯梦龙在“三言”中编写因果报应,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种使人戒恶从善的强制性力量,其目的在于借此“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社会道德伦理、风气习俗归于淳厚。所以它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一味地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劝善惩恶 佛家思想 三言 使人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中的人情伦理
18
作者 王定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78-82,共5页
《三言》中的人情伦理王定璋社会是由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群组合而成的。文化使人类脱离粗野、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期;可是各种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又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文化的两重性是其二律背反的必然。人类社... 《三言》中的人情伦理王定璋社会是由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群组合而成的。文化使人类脱离粗野、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期;可是各种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又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文化的两重性是其二律背反的必然。人类社会就在不断地调节、控制礼乐典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警世通言》 伦理 冯梦龙 封建社会 社会现象 市民社会 知恩图报 社会地位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潆初智对中举人
19
作者 王琰 康鹏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I0016-I0016,共1页
凌濛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两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
关键词 凌潆初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举人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与《山歌》
20
作者 肖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2期47-48,共2页
冯梦龙(1574—1646)明代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轻时,才华出众,研读四书五经,应举出仕,屡试不中,为排遣郁闷,,出入青搂酒馆,度过一生“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冯梦龙(1574—1646)明代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轻时,才华出众,研读四书五经,应举出仕,屡试不中,为排遣郁闷,,出入青搂酒馆,度过一生“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放荡不羁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子犹 墨憨斋主人 才华出众 戏曲家 顾曲 下层人民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市民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