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柏林人》的交响乐结构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兰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作为他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颇能体现乔伊斯早期文学创作的诸多艺术特色.从其主题结构上看,这部作品采用了交响乐的表现技法;从该作品的主题结构出发,结合每一篇故事,以及通过对“瘫痪→麻...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作为他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颇能体现乔伊斯早期文学创作的诸多艺术特色.从其主题结构上看,这部作品采用了交响乐的表现技法;从该作品的主题结构出发,结合每一篇故事,以及通过对“瘫痪→麻木→死亡→复苏”这一主题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发掘整部作品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都柏林人》 交响乐 主题结构 短篇小说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彻底的“顿悟”——试析《都柏林人》中的一位女性艺术形象依芙琳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中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 分析了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中的依芙琳这一女性形象,描述她在工作磨难、家庭重压、爱情诱惑、对未来憧憬下的种种煎熬、犹豫、向往、害怕、瘫痪和不彻底的“顿悟”表现,揭示了一位温柔可怜的女性形象。该形象颇具普遍意义,是天主教和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都柏林精神瘫痪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芙琳 《都柏林人》 女性形象 精神瘫痪 顿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柏林人》的语言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Z期73-74,共2页
《都柏林人》是20世纪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之一,这部小说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短篇小说,而从宏观主体结构上看是长篇小说。其中作家乔伊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人类精神瘫痪主题,特意运用了语言意象艺术表达方法,更加深化了主... 《都柏林人》是20世纪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之一,这部小说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短篇小说,而从宏观主体结构上看是长篇小说。其中作家乔伊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人类精神瘫痪主题,特意运用了语言意象艺术表达方法,更加深化了主题,也凸显了作品中主人公在精神瘫痪后的顿悟。这种表达方法贯穿整个作品,体现在每一个情节中,恰当反映作品主题,为作品增添了文学魅力,进一步奠定了乔伊斯在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意识形态小说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都柏林人》的语言艺术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兰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现代派小说家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刻意创新的主观追求。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20世纪爱尔兰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一部兼有短篇小说外在形式和长篇小说主题结构的作品,它... 现代派小说家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刻意创新的主观追求。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20世纪爱尔兰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一部兼有短篇小说外在形式和长篇小说主题结构的作品,它在语言上体现了乔伊斯独到的艺术风格。作者采用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解读和阐释《都柏林人》,评价和讨论乔伊斯是如何通过巧妙地运用"同现""复现""破格"等语言艺术技巧,来展示小说这种叙事体裁的艺术魅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柏林人》 詹姆斯·乔伊斯 语言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及物性分析浅谈《伊芙琳》的精神“瘫痪”主题——评《都柏林人》
5
作者 张丽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F0003-F0003,共1页
英语语言学家韩德利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与及物性系统相对应,即以语言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对小说中文体的表达与语言的描述进行探究,可以体现人物社会经历与思想观念,展示故事中不同事... 英语语言学家韩德利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与及物性系统相对应,即以语言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对小说中文体的表达与语言的描述进行探究,可以体现人物社会经历与思想观念,展示故事中不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形成不同的过程,从而深刻地阐释故事的主题与核心。简单说,及物性系统由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三要素组成。英语中的及物性系统包含了物质、心理、关系、言语、行为和存在六种不同的过程。及物性分析取决于过程的类型。本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对《伊芙琳》中女主角最终的选择过程进行分析和透视。《都柏林人》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所著,我国学者孙梁、宗博、智量等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柏林人》 詹姆斯·乔伊斯 及物性分析 逻辑关系 及物性系统 语言功能 英语语言学家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阿努斯之神──试论乔伊斯《都柏林人》的文化动因和麻痹主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文化动因 努斯 爱尔兰 伊芙琳 精神麻痹 作品 《尤利西斯》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柏林人》中“灯”的意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艳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Z期49-50,共2页
"灯"这一意象在很多文学作品里代表了希望,而在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这个意象则展现出了更多涵义。都柏林人在那个时期遭受到来自社会与专制的双重压制,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小说通过&qu... "灯"这一意象在很多文学作品里代表了希望,而在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这个意象则展现出了更多涵义。都柏林人在那个时期遭受到来自社会与专制的双重压制,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小说通过"灯"暗示了"虚幻希望"。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展现作者使用"刻薄语体"达到写作目的的文学手法,本文将对这个意象展开多方面解释,力图展现一位甘愿流放的人对祖国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柏林人》 “灯” 意象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柏林人》艺术技巧管窥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光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43,共4页
乔伊斯的这个短篇小说集,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人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处于瘫痪状态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现代人的空虚、寂寞、失落和困惑。有序排列的线型结构、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对比与象征... 乔伊斯的这个短篇小说集,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人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处于瘫痪状态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现代人的空虚、寂寞、失落和困惑。有序排列的线型结构、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对比与象征结合和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创新意义,开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艺术技巧 意识流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精神瘫痪:叙述声音中的都柏林人群体思维
9
作者 张之俊 刘世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05,111,共6页
《都柏林人》为乔伊斯的群体文学著作,过往群体研究聚焦主人公的群体特征,尚未关注叙述声音中的群体思维。本文运用认知叙事学中的社会思维理论,探讨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母亲》《圣恩》《死者》三篇短篇小说叙述声音中的都柏林人群... 《都柏林人》为乔伊斯的群体文学著作,过往群体研究聚焦主人公的群体特征,尚未关注叙述声音中的群体思维。本文运用认知叙事学中的社会思维理论,探讨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母亲》《圣恩》《死者》三篇短篇小说叙述声音中的都柏林人群体思维。本文发现,乔伊斯通过显性与隐性思想陈述及行为叙述,展现了都柏林人肤浅的群体思维、男性至上的群体思维和中产阶级自负与虚伪的群体思维。三种群体思维源于背景人物群体与有声无形的都柏林大众,展示了都柏林人群体精神瘫痪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群体精神瘫痪 社会思维理论 叙述声音 《都柏林人》 群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芙林》的多重主题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宏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伊芙琳>是乔伊斯所著的<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它短小精悍,高度浓缩了多重深刻的主题思想: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人生的两难处境,女性意识的觉醒.窥斑见豹,通过<伊芙琳>读者可以感受这位文学艺术大师的... <伊芙琳>是乔伊斯所著的<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它短小精悍,高度浓缩了多重深刻的主题思想: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人生的两难处境,女性意识的觉醒.窥斑见豹,通过<伊芙琳>读者可以感受这位文学艺术大师的高超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伊芙琳》精神麻痹 两难处境 女性意识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骑士》的后殖民主题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苹 张建颖 姚旦墅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3-108,F0003,共7页
乔伊斯认为《两骑士》是《都柏林人》中最好的故事之一,它揭露了爱尔兰社会的堕落。但该小说还未被充分认识。运用葛兰西霸权理论和法农及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剖析该小说,从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属下阶层三个层面,可以揭示英国殖民者... 乔伊斯认为《两骑士》是《都柏林人》中最好的故事之一,它揭露了爱尔兰社会的堕落。但该小说还未被充分认识。运用葛兰西霸权理论和法农及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剖析该小说,从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属下阶层三个层面,可以揭示英国殖民者是如何通过"政治高压"和"主动赞同"来维护权力统治的。研究表明,殖民者的价值观变成全民共识,这种文化诱使被统治的爱尔兰人认同殖民者,有助于维护殖民统治地位而不是反抗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 《两骑士》 后殖民理论 葛兰西霸权理论 《都柏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飘落在死者和生者身上的雪——《死者》和《在酒楼上》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
关键词 《在酒楼上》 《死者》 鲁迅小说 《都柏林人》 百科全书 乔伊斯 代表作 不列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阿拉比》中顿悟与象征手法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28-129,共2页
1.引言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大师,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作家。其最著名的著作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长篇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 1.引言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大师,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作家。其最著名的著作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长篇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代表作《尤利西斯》(Ulysess,1922)及长篇小说〈芬尼根的觉醒〉(Firmegan’s Wake,1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比》 象征手法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詹姆斯.乔伊斯 应用 顿悟 现代主义文学 《都柏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觉·顿悟·虚无──从《死者》看乔伊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婷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死者》侧重主观表现,着力剖示人物的深层意识,借以表达现代人意识的虚幻,生存的灾难感,自我压抑,艺术上较多运用象征手法,显示了乔伊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特征。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乔伊斯 《死者》 《都柏林人》 现代派文学 象征手法 《尤利西斯》 现代人意识 悲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斯·乔依斯和他的短篇小说《死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焰 《外国语文》 1990年第2期61-66,共6页
1914年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发表了小说集《都柏林人》。这本集子包括15篇短篇小说,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都柏林的社会状况。《死者》是其中的最后一篇。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现实生活与乔依斯个人生活经历... 1914年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发表了小说集《都柏林人》。这本集子包括15篇短篇小说,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都柏林的社会状况。《死者》是其中的最后一篇。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现实生活与乔依斯个人生活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死者》并非乔依斯的自传体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乔依斯 短篇小说 詹姆斯 《都柏林人》 个人生活经历 自传体小说 社会状况 20世纪初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肖像》文本的“不连贯”与主题的“连贯”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军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14-22,共9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创作中的一部过渡性作品,其主题和形式的创新为乔伊斯后期的现代派作品打下了基础。本文对小说文本的“不连贯”和它通过主题意象取得主题的“连贯”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目的是揭示...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创作中的一部过渡性作品,其主题和形式的创新为乔伊斯后期的现代派作品打下了基础。本文对小说文本的“不连贯”和它通过主题意象取得主题的“连贯”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讨论,目的是揭示小说的主题意义并说明《肖像》表现手法对乔伊斯后期作品的开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 斯蒂芬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都柏林人》 主题意象 审美意识 文本 民族主义 主题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的文体特色
17
作者 陈凯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Z1期79-82,78,共5页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以下简称《肖像》)的写作时间介乎《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之间。该书叙述主人公,艺术家斯蒂芬·
关键词 乔伊斯 《都柏林人》 《尤利西斯》 写作时间 文体特色 小说文体 斯蒂 文体学家 《儿子与情人》 小说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