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郡县农政》被冷落的远程原因与人的愚蠢性
- 1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
文摘
《郡县农政》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经世学者包世臣的农学杰作,但长期遭到冷落,其远程原因在于:近现代位居世界主流的欧美文化惯于漠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极端鄙薄传统农业技术,致使人的愚蠢性发生漫无遮拦的全球化蔓延之势。在欧美工商文化的影响之下,即便是富有生态品格的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也无力阻挡这种势头。但是,人们若对《郡县农政》之类传统农书抱以赤子之心,将有助于缓解人性退化的程度。
-
关键词
包世臣《郡县农政》
冷落
远程原因
欧美文化
人的愚蠢性
人性退化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包世臣笔下的畜牧技术及其生态环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商学院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2,共5页
-
文摘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的农学杰作《郡县农政》之部分内容,具体展示出关于畜牧技术及其生态环境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农民把握天时变动规律,将畜牧与种植、养蚕、林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养殖鸡、鸭、鹅之类家禽,特别是牛、马、羊、猪等家畜的劳动实践中,他们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习性,精心讲求一系列技术手段。藉此,他们对自然条件趋利避害,营造出比较适宜的生态环境。虽然其中难免有些许神秘文化的气息,但从主流来看,这些畜牧技术成就及其生态环境思想,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农民的乡土智慧,并有助于启示现代中国人民走文明发展之路。
-
关键词
包世臣
畜牧技术
生态环境
《郡县农政》
-
分类号
S816.7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包世臣与鸦片战争前后的桑蚕业灾害防治
- 3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政教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
文摘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学者之一。其农学杰作《郡县农政》表明,江淮等地广大农民在桑树选育利用、浴连护种、卧种、收蚕蚁、为老蚕做茧提供条件以及为缫丝准备薪柴诸多细节中,特别是在桑树中耕管理、养蚕环境保护和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这些构成包世臣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部分基础,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笔具体的历史财富。
-
关键词
包世臣
《郡县农政》
经世致用
桑蚕业
灾害防治
生态文明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包世臣与鸦片战争前后的肥料技术及生态环境
- 4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社科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
文摘
身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学者,包世臣以《郡县农政》奠定了他在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该书表明,肥料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价值。江淮等地广大农民在林业、桑蚕、畜牧等部门,特别是种植业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广泛积制、合理施用肥料,有效利用土地。藉此,他们为多种多样的劳动对象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些展示出传统农民的勤劳品格和乡土智慧,并有助于启发后人寻求生态农业之路。
-
关键词
包世臣
《郡县农政》
鸦片战争前后
肥料技术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包世臣与鸦片战争前后的蔬菜园艺技术及生态环境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周邦君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171-176,共6页
-
文摘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学者包世臣的《郡县农政》是一部农学杰作。在他的笔下,蔬菜园艺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江淮等地农民结合天时、地利,把握西瓜、南瓜、白菜、萝卜等蔬菜的性能,进行艰苦的劳动实践。他们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技术措施,以改造、优化自然因素。由此,他们创造出相对适宜的生态环境,并取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些成就有助于启示人们更好地发展乡土饮食文化和生态文明。
-
关键词
包世臣
《郡县农政》
蔬菜园艺技术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