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入发掘邓小平理论的政治思想资源——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
1
作者 匡小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 邓小平理论 政治思想资源 陈少英 方世南 陆建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新视角——读《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
2
作者 杨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7-128,共2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意境高远、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学术界研究邓小平理论各个层面的论著尽管已浩如烟海,在政治学理论研究领域内,也已出版过几本专门论述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专著,然而,学界关于邓小平政治思想往往侧重于...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意境高远、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学术界研究邓小平理论各个层面的论著尽管已浩如烟海,在政治学理论研究领域内,也已出版过几本专门论述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专著,然而,学界关于邓小平政治思想往往侧重于阐述其科学体系内容的构建,而从邓小平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互动关系之角度来论述的专著却很少.由陈少英、方世南、陆建洪三位教授合著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三位教授沿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一思路将邓小平政治思想置于当代中国政治的大系统中来研究,见解独到,分析精辟,自成一家,体现了研究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政治思想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 继承 创新 一国两制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关海庭 吴群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而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体制改革 ,以法制来保证民主。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集中体现在他对体制改革起点的选择、程序的安排及形式的确定上。
关键词 中国 邓小平 政治发展 体制改革 民生 法制 务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政治选择─—兼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峻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2,共3页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政治选择─—兼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曾峻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领域。现代化要求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又要求发展了的政治与之相适应。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 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政治选择─—兼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曾峻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领域。现代化要求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又要求发展了的政治与之相适应。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不同的模式和作法。全面把握邓小平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政治稳定 当代中国 政治选择 原发型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 中国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 “四项基本原则”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南——邓小平政治发展观述论
5
作者 曾成贵 左红娟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29-30,共2页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当代中国 政治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对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重塑
6
作者 任春晓 郑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3,共5页
邓小平在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政治文化的转型。他进行拨乱反正,改变陈旧的政治认知;提倡解放思想,重新确立政治信仰;实行改革开放,锁定小康政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完美政治人格,从而重塑了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 政治文化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最大的政治”命题及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先导意义
7
作者 虞崇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2,共10页
40多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和推进阶段,邓小平精准把握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和论述过“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命题。邓小平提出这一命题,决不是即兴随意之言,而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的政治命... 40多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和推进阶段,邓小平精准把握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和论述过“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命题。邓小平提出这一命题,决不是即兴随意之言,而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的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具有四重核心要义:四个现代化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四个现代化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从经济的角度解决政治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充分的政治保证。这一命题的提出,无论是对于当时推进四个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对于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意义。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传统和作风,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问题,而且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涵,成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最大的政治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学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0,15,共6页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学愚党的十五大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地写进了党章。邓小平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学愚党的十五大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地写进了党章。邓小平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总结历史,着眼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邓小平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贡献
9
作者 陆建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贡献陆建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环境分析的主要理论贡献,这个理论贡献的基本精神是:中国要现代化,要搞好建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贡献陆建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环境分析的主要理论贡献,这个理论贡献的基本精神是:中国要现代化,要搞好建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稳定 安定团结 政治环境 当代中国 政治局面 领导集体 建设与改革 独立自主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邓小平的政治理论
10
作者 李惠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8-103,共6页
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 “一国两制” 当代中国 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领导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1
作者 尹家显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精英更替中的“变”与“常”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伟 刘丁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精英实现了几次大的更替。这体现了我国在国家建设进程中政治录用标准的调试性变迁。回顾我国政治精英更替的大致历程,梳理学界对政治精英更替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的政治精英更替存在着一些常态化因素,如遵循... 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精英实现了几次大的更替。这体现了我国在国家建设进程中政治录用标准的调试性变迁。回顾我国政治精英更替的大致历程,梳理学界对政治精英更替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的政治精英更替存在着一些常态化因素,如遵循着自上而下的路径,坚持选拔精英中的政治忠诚原则,并受到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我国的政治精英更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政治录用标准在不同时期随国家路线的调整而变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政治精英的更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公民参与和大众传媒逐渐影响政治精英的更替过程。政治精英更替的"变"与"常"既是我国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党政体系基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不断调适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精英 精英更替 当代中国 政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区域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维德 乔德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5,共5页
当代中国区域治理的实践,缘起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取得了长足发展,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同时,由于中国区域治理处于发展阶段,决定了它本身尚有不足之处,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代中国区域治理存在的问... 当代中国区域治理的实践,缘起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取得了长足发展,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同时,由于中国区域治理处于发展阶段,决定了它本身尚有不足之处,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代中国区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政治生态加以改善。首先,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现有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格局,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职能关系法律化和制度化。其次,通过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间关系,减少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过多行政干预,为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提供法治环境。再次,进一步完善公民社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促使正在兴起的中国公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探寻区域公共治理中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科学化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优化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区域治理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雪华 张玉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3-788,共6页
WTO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 ,但它的运作对成员国的政治变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的政治决定 ,从正向作用看 ,它将有力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为政治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培育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 ,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制... WTO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 ,但它的运作对成员国的政治变迁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的政治决定 ,从正向作用看 ,它将有力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为政治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培育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 ,推进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当代中国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詹姆斯·汤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贤斌 张朝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R.汤森(Jam es R.Townsend)博士是美国中国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主张要用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把握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注意当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并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只有尽量避...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R.汤森(Jam es R.Townsend)博士是美国中国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主张要用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把握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注意当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并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只有尽量避免研究者的主观色彩,才能把握中国的真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汤森 当代中国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艳房 屈瑞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3,共4页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外交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界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正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7,共6页
文章综述了近期中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并对运用这些概念框架所得出的一些重要研究结论进行了评论。在对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学术研究中,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的概念框架或理论视野主要是:1、国家-社会关系的两分... 文章综述了近期中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并对运用这些概念框架所得出的一些重要研究结论进行了评论。在对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学术研究中,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的概念框架或理论视野主要是:1、国家-社会关系的两分法;2、以资源配置、产权改革、市场-政府关系为重点的新政治经济学;3、制度创设及变迁为分析重点的制度主义。国内学者比较注重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而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政治及其发展的研究深受国家-社会“两分法”及新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农村政治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流派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新庚 肖继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8,共4页
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学多元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排斥阻碍发展的消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去意识形态论、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干预、... 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学多元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排斥阻碍发展的消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去意识形态论、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经济制度等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 流派 中国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建彪 王彩波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3,共7页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由理论逻辑、具象逻辑和指向逻辑构成。理论逻辑提供了符号意义的内在基础,"人民主体地位"是理论逻辑的内核与实质、原点与起点。具象逻辑塑造了全体人民在政治空间中的位置感、方向感和整体感,既...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符号逻辑由理论逻辑、具象逻辑和指向逻辑构成。理论逻辑提供了符号意义的内在基础,"人民主体地位"是理论逻辑的内核与实质、原点与起点。具象逻辑塑造了全体人民在政治空间中的位置感、方向感和整体感,既关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凝练和界定核心价值体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出具体性的逻辑线索。指向逻辑确立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坐标,激发起了全体人民的使命感。它将"中国梦"的特有内涵吸纳进当代中国的日常话语体系中,通过政治文化的符号表达,完成从国家话语向政治文化话语的转化。三个要素内在统一,相互衔接,共同构筑起符号逻辑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塑造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的话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文化 符号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三种新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8,共4页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由此开始,中断多年的中国政治学开始得以恢复重建。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改革开放 当代 理论工作 世界政治 恢复重建 邓小平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