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孙龙子·通变论》的现代解读——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长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通变论》之中心论题"二无一"命题的本意,是指在一个兼名中不存在任何具有独立符号性质的单名。在《通变论》中,公孙龙深刻阐明了兼名的独立性,正确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特点。因此,从《通变论》的思想意蕴来看,它实际上... 《通变论》之中心论题"二无一"命题的本意,是指在一个兼名中不存在任何具有独立符号性质的单名。在《通变论》中,公孙龙深刻阐明了兼名的独立性,正确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特点。因此,从《通变论》的思想意蕴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篇探讨兼名问题的符号学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通变论》 “二无一” 兼名 语词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2
作者 曾祥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兼名 独立性 《白马论》 《通变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合成思想
3
作者 曾祥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149,共6页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坚白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阐明了兼名生成的基本条件,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符号学的...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坚白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阐明了兼名生成的基本条件,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兼名 《坚白论》 《通变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名辩思想的两个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树琦 《中州学刊》 1986年第2期42-46,共5页
我国先秦时代是逻辑探讨非常活跃的时代。所谓诸子百家,几乎都要在“名学’即逻辑学上阐述一些观点,尤其是墨家学派和名辩学派更为突出。名辩学派的著名者有邓祈、惠施、公孙龙等,他们被时人统称为“辩者”。在辩者中,作为完整资料流传... 我国先秦时代是逻辑探讨非常活跃的时代。所谓诸子百家,几乎都要在“名学’即逻辑学上阐述一些观点,尤其是墨家学派和名辩学派更为突出。名辩学派的著名者有邓祈、惠施、公孙龙等,他们被时人统称为“辩者”。在辩者中,作为完整资料流传下来的只有《公孙龙子》,所以本文试以公孙龙为代表,探讨一下名辩学派逻辑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子 《通变论》 名辩学派 白石 抽象概念 两个特点 坚石 抽象性 论题 “白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自出机纾的专著——评宋祚胤《公孙龙子译注和辨析》
5
作者 游唤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子》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或者只承认《名实论》“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又倒向了唯心主义”。宋祚胤新著《公孙龙子译注和辨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突破了学术界陈陈相因之说,作出...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子》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或者只承认《名实论》“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又倒向了唯心主义”。宋祚胤新著《公孙龙子译注和辨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突破了学术界陈陈相因之说,作出了公孙龙的思想是“属于朴素辩证唯物论的,居于当时思想家的前列”(见该书第62页)的崭新结论。宋先生这一论断,是从多角度深入考察,研究所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子 《名实论》 译注 《通变论》 《指物论》 唯心论 朴素唯物论 形而上学 客观唯心主义 《坚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