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颠倒的乡村——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被引量:18
1
作者 程光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2,共7页
论文试图绕过文学批评对这篇小说的认定,采取文本细读与文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方式,还原197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并以黑孩为观察点,揭示人民公社背后的传统乡社结构、宗族关系对作品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以此为问题层面... 论文试图绕过文学批评对这篇小说的认定,采取文本细读与文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方式,还原197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并以黑孩为观察点,揭示人民公社背后的传统乡社结构、宗族关系对作品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以此为问题层面,呈现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多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人民公社 1970年代 乡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棱世界的折射与融合——读《透明的红萝卜》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德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0,共3页
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很多普通读者们却不认识这位获得“世界作家”头衔的人。原因或许很多,但跟同时代的中国优秀作家相比,莫言有的是天马行空式的离奇想象,魔幻现实主义式的怪诞;虽然同样讲述中国乡村和历史故事,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 世界 折射 诺贝尔文学奖 魔幻现实主义 普通读者 历史故事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与超越——《透明的红萝卜》解读
3
作者 王平 王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在欧洲、美洲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创作上观照现实世界,融神话、幻想、传说、现实于一体,既立足于书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在欧洲、美洲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创作上观照现实世界,融神话、幻想、传说、现实于一体,既立足于书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借鉴吸收欧美文学艺术的营养,深刻反映了生活的神秘和人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透明的红萝卜》 借鉴 解读 拉丁美洲 五六十年代 文学流派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形,同题异构,同旨异趣——《边城》与《透明的红萝卜》比较阅读
4
作者 杨汉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沈从文的成名作《边城》和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都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虽然这两篇小说都是乡土题材作品,两位作家都是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民间视角叙写平民大众的“人事哀乐”,但梳理作品的旨趣,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 沈从文的成名作《边城》和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都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虽然这两篇小说都是乡土题材作品,两位作家都是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用民间视角叙写平民大众的“人事哀乐”,但梳理作品的旨趣,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迥异个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 《边城》 比较阅读 同源 中学语文教材 “乡下人” 乡土题材 民间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 被引量:9
5
作者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4,共8页
一 莫言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的存在,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他的价值,在于把泯灭的文学良知从泛道德的世界里打捞出来,进入了人性的本原。而这些,受益于八十年代的语境,我们讨论他,不能不回溯到那个精神蠕动的时代。我最初... 一 莫言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标志性的存在,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他的价值,在于把泯灭的文学良知从泛道德的世界里打捞出来,进入了人性的本原。而这些,受益于八十年代的语境,我们讨论他,不能不回溯到那个精神蠕动的时代。我最初阅读的莫言作品是《透明的红萝卜》,被其内在复合的、多色的文本所吸引。后来看到《红高粱》、《爆炸》、《断手》,惊异于他笔下冲荡残酷的画面。左翼小说的传统是对底层人的关注,这个表达在后来的实践里出现了问题。生活的复杂性被一种单值的精神之剑切断了。莫言的文学世界里,左翼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他对生活的理解却与之颇为不同。八十年代小说面临的,其实就是新路的拓展。对于他来说,召唤内心多彩的感受,才是自己写作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世界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突围 左翼小说 八十年代 《红高粱》 《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的“变形记”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发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32,共10页
关键词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中国作家》 《人民文学》 变形 《收获》 《红高粱》 《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下的中外儿童创伤形象对比
7
作者 赵东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6-68,共3页
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自2005年上映以来,影片中的创伤儿童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奥利弗经受历史、身体及心理的多重创伤,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搏斗,终得善果。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 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查尔斯·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自2005年上映以来,影片中的创伤儿童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奥利弗经受历史、身体及心理的多重创伤,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搏斗,终得善果。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同样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塑造了一位受尽身心创伤的孤儿黑孩,两位文学巨匠跨越历史时空,遥相呼应地塑造了两个动人的儿童创伤形象,使《雾都孤儿》和《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中外对比研究的两部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透明的红萝卜》 儿童创伤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年“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2,132,共12页
口述史作为一门学科在社会学、民俗学等领域已经相当成熟,近几年来它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兴起,是当代文学学科话语发展的内容之一,既受西学之影响,也承接了中国古代“动则左史书之。
关键词 1985年 文学口述史 小说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现代性 文学形式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苍老的浮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论下载
9
作者 徐怀中 贾平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1,共1页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讲演提到:“一九八四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莫言为人很谦逊很低调,但他称我为“恩师”,
关键词 解放军艺术学院 《透明的红萝卜》 村庄 故乡 描写 作品 中短篇小说 《红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作家评论》发表的莫言评论文章目录索引
10
作者 李桂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88,共2页
1986年 莫言小说“写意”散论朱向前(4·12)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钟本康(4·20)心灵的渴望与追求(读莫言小说集《透明的红萝b》)谢欣(4·26)《透明的红萝卜》的美学意蕴... 1986年 莫言小说“写意”散论朱向前(4·12)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钟本康(4·20)心灵的渴望与追求(读莫言小说集《透明的红萝b》)谢欣(4·26)《透明的红萝卜》的美学意蕴北川(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 目录索引 评论文章 《透明的红萝卜》 括号 童话世界 美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闯将或囚徒——论北村的先锋时代
11
作者 马兵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5,共9页
1985年注定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留下重要的一笔:2月,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3月,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发表于《人民文学》;4月,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中国作家》;6月,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发表于《... 1985年注定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留下重要的一笔:2月,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3月,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发表于《人民文学》;4月,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中国作家》;6月,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发表于《人民文学》……一群富有现代主义气质的年轻人揭竿而起,这批被称为“新潮小说家”的群体与稍后涌现出的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一起在19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先锋文学狂飙“剧烈地改变了、并且继续在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 中国当代文学 先锋文学 《人民文学》 孙甘露 刘索拉 新潮小说 《上海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文学创作中的风景书写
12
作者 翟瑞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与其他作家相比,莫言是能把风景、心景、声景有机结合起来的著名作家,其创作中的风景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和情怀。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原始野性的自然风景、惨败绝望的民生风景,还有神秘灵动的幻化风景,但这些风景都不是外在于创作主体的客... 与其他作家相比,莫言是能把风景、心景、声景有机结合起来的著名作家,其创作中的风景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和情怀。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原始野性的自然风景、惨败绝望的民生风景,还有神秘灵动的幻化风景,但这些风景都不是外在于创作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蕴含了莫言20多年的故乡生活和童年体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不仅表明了莫言对民间文化立场的回归与坚守,还标志着莫言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方面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风景书写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单
13
《农电管理》 2020年第9期80-80,共1页
《晚熟的人》作者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中短... 《晚熟的人》作者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莫言创造了一个以“高密东北乡”为地标的文学世界,这片土地上融汇了真实与想象的故事,不仅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的缩影,并且能延伸至全人类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等5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家族》 《丰乳肥臀》 《檀香刑》 高密东北乡 《蛙》 作者简介 《白狗秋千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