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人生》的社会镜像:生存状态与人生逆袭
1
作者 孙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5,共4页
《逆行人生》通过影像手法深入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重现实,揭示了经济、文化和阶层等复杂因素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影响。影片中的角色与社会环境互动的描绘,不仅反映出广泛的社会问题,还通过影像与文本的结合,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 《逆行人生》通过影像手法深入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重现实,揭示了经济、文化和阶层等复杂因素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影响。影片中的角色与社会环境互动的描绘,不仅反映出广泛的社会问题,还通过影像与文本的结合,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通过分析电影中逆袭主题的叙事策略,说明影片最终探讨了社会因素对逆袭可能性的影响,以及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意义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人生》 社会镜像 人生逆袭 影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观照·底色探寻·底蕴诠释——《逆行人生》创作的三重路径
2
作者 陈琰 成苏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3-49,共7页
《逆行人生》描绘了主人公高志垒在裁员浪潮下的身份错位与成长轨迹,展现了社会急剧变迁下个体的脆弱与坚韧并存的生存状态。本文立足社会学视角,通过现实观照、底色探寻、底蕴诠释三重路径,系统剖析《逆行人生》所展现的个体在社会变... 《逆行人生》描绘了主人公高志垒在裁员浪潮下的身份错位与成长轨迹,展现了社会急剧变迁下个体的脆弱与坚韧并存的生存状态。本文立足社会学视角,通过现实观照、底色探寻、底蕴诠释三重路径,系统剖析《逆行人生》所展现的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存挑战。文章探讨了影片如何通过其社会镜像映射现实社会,揭示了身体实践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紧密互动如何驱动角色的发展进程,并进一步分析影像话语如何与社会背景相融合,从而深刻拓展了影片主题的丰富性与深度。应当指出,《逆行人生》在直面裁员危机下个体的生存困境与心理蜕变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家庭的支持与关爱元素,以温情笔触展现了人性中温暖而坚韧的光辉,从而赋予影片深刻的情感共鸣与社会价值。这一作品在触动观众情感的同时,也为审视个体与社会复杂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人生》 社会情境 社会结构 身体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如何在“戏剧生活化”与“生活戏剧化”之间平衡?——从《逆行人生》的“生活展演”叙事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33,共6页
本文以文本分析、叙事分析的方法对2024年暑期档电影《逆行人生》为何引起大众讨论进行现实主义相关问题的探析,以期为未来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提供启示。《逆行人生》采用了一种近乎平实、白描的现实主义手法,对中年危机、家庭生活与外卖... 本文以文本分析、叙事分析的方法对2024年暑期档电影《逆行人生》为何引起大众讨论进行现实主义相关问题的探析,以期为未来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提供启示。《逆行人生》采用了一种近乎平实、白描的现实主义手法,对中年危机、家庭生活与外卖骑手生活进行展演。为增加这种“生活展演”叙事的吸引力,该片采用“现实问题式戏剧情节集中化呈现”“现实生活类型化叙事”的叙事策略,但第一个策略使用过度,后一个策略则是在类型化的同时忽视了影片本该聚焦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深刻现实,但却在戏剧化手法下将现实变为某种意义上的符号的创作方式,应该是其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该片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片对“生活展演”叙事的探索及在如何调和现实故事距离大众“审美距离过近”这一问题上,所采用的“反向英雄成长叙事”方式与“生活竞技化叙事”策略为未来同类作品探索如何平衡“白描现实”与“戏剧化现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人生》 生活展演叙事 现实题材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