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想斋日记》 《朱峙三日记》 士人心态 晚清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灾害史:中国灾害史研究中的重要视角——从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说起 被引量:8
2
作者 行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4,共6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这是一个完整的灾害过程。以灾为主体的灾害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忽略或淡化了以人为主体的灾害史内容和面相。呼应“灾害人文学”的旨趣,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有关记述为基础,从个体角度描述毒品、瘟疫这样的“日常之灾”与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可为中国灾害史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史研究 刘大鹏 《退想斋日记》 毒品 瘟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