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的位置——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文学中的“青年问题”论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文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3,共9页
一、“主体”的翻转与“青年问题” 在晚清以来的历史和文学叙述中,“青年”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依据精神气质的不同把中国人区分为“老年”和“青年”两类,并做了高下善恶之区分:“故今日... 一、“主体”的翻转与“青年问题” 在晚清以来的历史和文学叙述中,“青年”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依据精神气质的不同把中国人区分为“老年”和“青年”两类,并做了高下善恶之区分:“故今日我全国人可分为两种: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文学叙述 80年代 70年代 《过渡时代论》 “主体” 精神气质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志勇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同之际 军事权威 社会秩序 武化 军人 淮军 曾国藩 太平天国革命 《过渡时代论》 太平天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