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和死的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传统文学过于注重物质生活的描绘 ,而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传达个体在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作者凭借娴熟的意识流技巧 ,通过人物对“生”与“死”瞬间的顿悟 ,揭示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诠释生命的意义 。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生感' '死感' 《达洛卫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真实——《达洛卫夫人》意识流的剖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温红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意识流是风行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独具创造性的文艺理论与创作方法。它完全脱离传统的轨道 ,摒弃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本文通过对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精品《达洛卫夫人》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 意识流是风行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独具创造性的文艺理论与创作方法。它完全脱离传统的轨道 ,摒弃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本文通过对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精品《达洛卫夫人》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阐述 ,表明意识流小说并非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 ,而是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表现现代人内心感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蒙太奇 情节 联想 《达洛卫夫人》 文学评论 艺术风格 英国 小说 伍尔夫 写作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战后英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达洛卫夫人》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江涌 李焱 伟尹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Z期28-29,共2页
作为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达洛卫夫人》鲜明地向人们展示了一战后英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其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让她们在男权制社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提升自己... 作为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达洛卫夫人》鲜明地向人们展示了一战后英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其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让她们在男权制社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提升自己的女性地位,并通过女性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帮助,共同突破重重男权制社会的种种障碍,真正走向妇女解放,让女性能够在迷茫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达洛卫夫人》 生态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洛卫夫人的自我意识
4
作者 张文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Z期57-58,共2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他们要求解放女权,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并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公进行批判。而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伍... 弗吉尼亚·伍尔夫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他们要求解放女权,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并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公进行批判。而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伍尔夫将笔触伸向广大女性,以独特的视角对两性关系进行重审,所以她的小说基本都是描写女性特有生命体验、女性悲苦命运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本文以《达洛卫夫人》为切入点,对达洛卫夫人自我意识的孕育、寻求和觉醒的过程进行简要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洛卫夫人》 伍尔夫 女性主义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经典——评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的互文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涛 朱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1,共2页
互文性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经典《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互文性使《时时刻刻》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是对经典的重塑和阐释。
关键词 《时时刻刻》 《达洛卫夫人》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而不焦虑:论马尔克斯对伍尔夫的承袭与超越 被引量:1
6
作者 历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4,170,共7页
2014年4月过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一般会与"拉美文学爆炸""魔幻现实主义"及《百年孤独》联系在一起,对其首个出版物《枯枝败叶》涉笔不多;在探讨其师承影响时,又多仅指向卡夫卡、福克纳,而对予其创作技巧... 2014年4月过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一般会与"拉美文学爆炸""魔幻现实主义"及《百年孤独》联系在一起,对其首个出版物《枯枝败叶》涉笔不多;在探讨其师承影响时,又多仅指向卡夫卡、福克纳,而对予其创作技巧产生关键影响的伍尔夫鲜有提及。通过《枯枝败叶》和《达洛卫夫人》的对比,不难发现马尔克斯对伍尔夫的"多人称内心独白"、时间结构和"视见"理论等皆有因袭,但其过人之处,亦在于承袭之后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伍尔夫 《枯枝败叶》 《达洛卫夫人》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