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实互嵌·史诗形态·意涵建构——《跨过鸭绿江》的美学风格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军伟 张露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客观展呈历史、讴歌先烈事迹是主流文化的精神追求,传奇性、生命活力的激荡,则是大众审美心理影响下军事历史剧的新动向。40集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而创作,全景式的还原历史和年轻化的叙事是该剧的两大核心创... 客观展呈历史、讴歌先烈事迹是主流文化的精神追求,传奇性、生命活力的激荡,则是大众审美心理影响下军事历史剧的新动向。40集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而创作,全景式的还原历史和年轻化的叙事是该剧的两大核心创作理念,同时该剧兼顾主流意识宣传和当下受众的审美心理,采用虚实互嵌的手法,谱写了悲壮激昂的英雄颂歌。《跨过鸭绿江》推崇纯粹、高尚、壮直的英雄精神,并将其嵌入民族影像史志中,营造具有革命年代氛围和中华民族意志的美学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主旋律 军事电视剧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叙事自觉与审美探索--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一种叙事启示
2
作者 林蕴臻 《艺苑》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实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论文选取影片《跨过鸭绿江》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讲—怎么讲—讲什么—谁在讲”四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诠释,将叙事的主体性作为核心要素,分析民族精神融入文艺叙事序列的实践,探讨近年来影视创作中史诗性的审美属性、集体记忆的身份定位以及儒学化转向等意义层面的革新,在文化自信与形象重塑的回望互动中重新审视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线索。从“史性的价值认同—诗性的情感共鸣—成长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转向”四个层次揭櫫文化自信视域下熔文化美学为一体的文艺叙事与求新求变的主体性创作理念,以期探索并建立起多元而有序的国家形象塑造文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影视创作 文艺叙事 《跨过鸭绿江》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