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电影《起风了》的审美艺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静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唯一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作为宫崎骏长篇动画电影的收官之作,电影不仅承续了其以往作品在声画创作方面之精美,更创造了一个超越以往任何作品的精神世界。电影虽然以二战为背景,却着力为观众描画了一个日本青... 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唯一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作为宫崎骏长篇动画电影的收官之作,电影不仅承续了其以往作品在声画创作方面之精美,更创造了一个超越以往任何作品的精神世界。电影虽然以二战为背景,却着力为观众描画了一个日本青年人于逆境中仍旧不怠惰、不松懈地追寻梦想,并历经生死考验收获真爱的故事,这并非粉饰日本发动战争的事实的刻意为之,而是他基于对艺术之美和生命之美的追求,发出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本民族的告诫,其审美内涵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风了》 电影 美学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风了》对理想世界的艺术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4,共3页
宫崎骏电影始终传达着深刻的反战思想和生态主义,人类由于贪婪而引发的战争抑或是生态危机都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破坏。宫崎骏在电影中创造了诸多理想世界,通过对理想世界的勾勒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不堪。《起风了》是宫崎骏... 宫崎骏电影始终传达着深刻的反战思想和生态主义,人类由于贪婪而引发的战争抑或是生态危机都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破坏。宫崎骏在电影中创造了诸多理想世界,通过对理想世界的勾勒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不堪。《起风了》是宫崎骏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动画电影,影片基于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真人真事的艺术视角,勾勒了一个战争、灾难所无法侵蚀、击垮的爱情与梦想交织的理想世界,实现了多维度的主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骏 《起风了》 理想世界 艺术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电影《起风了》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先生著名的动画电影之一,也是其收山之作,于2013年7月出现在荧屏上.《起风了》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动荡的年代,平凡的日本少年崛越二郎迷恋飞机,并且与薄命的少女菜穗子之间的恋爱故事.电影《起风了》不仅仅获... 动画电影《起风了》是宫崎骏先生著名的动画电影之一,也是其收山之作,于2013年7月出现在荧屏上.《起风了》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动荡的年代,平凡的日本少年崛越二郎迷恋飞机,并且与薄命的少女菜穗子之间的恋爱故事.电影《起风了》不仅仅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并且因为相对敏感的故事题材展示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引起了全世界的议论.日本右翼网民认为此部电影给大众传递的是和平,反战争的信息,是完全的"左翼"主义的电影,也有人给宫崎骏先生打上了"叛国"的标签.但是也有人认为,宫崎骏先生所导的电影《起风了》是对日本在战争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刻意的回避.那么,电影《起风了》究竟是在宣扬反战争的思想,还是对日本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美化?观众需要对电影进行深入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风了》 动画电影 创作主旨 日本右翼 审美 观众需要 宫崎骏 恋爱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起风了》两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以视点人物和视点表达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成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借助《起风了》日汉平行语料库,从汉译本的宏观语言特征、“视点人物”及“视点表达”的翻译等视角入手,比较林少华(2017)和施小炜(2015)两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本宏观语言特征描写在呈现汉译小说共性语言... 借助《起风了》日汉平行语料库,从汉译本的宏观语言特征、“视点人物”及“视点表达”的翻译等视角入手,比较林少华(2017)和施小炜(2015)两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本宏观语言特征描写在呈现汉译小说共性语言特征的同时,也提示了两译本在实词及人称代词翻译方式上的差异;林译本贴近日文“立场志向”型的语言特征,“视点”相对固定,保持“视点人物”隐化并伴随复句结构的调整,留给读者更大的情感想象空间;而施译本则倾向于中文“事实志向”型的语言习惯,“视点”调节及“视点人物”显化现象突出,更注重人物情感变迁和故事发展脉络的明晰化;同时语料库方法与“视点”理论相结合,是探讨日文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小说汉译本翻译风格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语料库 《起风了》 宏观语言特征 “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