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和《资治通鉴纲目》 被引量:13
1
作者 仓修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产生以后,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史体——纲目体,而且到明代又催生出纲鉴热,为史学走向社会、走向通俗化无形中走出了一条道路。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却一直不加理会,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引起人们的...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产生以后,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史体——纲目体,而且到明代又催生出纲鉴热,为史学走向社会、走向通俗化无形中走出了一条道路。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却一直不加理会,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纲目 纲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90,共7页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指出 :《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 ;朱熹确定凡例以后 ,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 ,自己担任主编 ,负责统稿 ,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 ;至迟在...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指出 :《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 ;朱熹确定凡例以后 ,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 ,自己担任主编 ,负责统稿 ,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 ;至迟在乾道五年 ,《纲目》已进入编撰 ,初稿成于淳熙二年 ;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淳熙四、五两年 ,此后仅作过少量的零星修改 ;朱熹去世前 ,曾托门人赵师渊再度修订《纲目》 ,但没有完成 ;现存凡例和朱熹八书不宜轻易否定 ;《纲目》系出于众手的未定之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书名 修订 凡例 评价 《通鉴节》 成书时间 编撰步骤 编撰分工 赵师渊 八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世宗朝之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卫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8,118,共11页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朝鲜世宗 朝鲜历史教育 中朝史学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新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7,共10页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生产和建构的过程。南宋时,《纲目》刊布后,其定位尚处于游移状态。一方面,《纲目》被纳入"通鉴学"体系,以羽翼《通鉴》而存在。这种形象的塑造,并没有触动时人观念中《通鉴》因中兴编年而尊享仅次于《春秋》的地位。另一方面,《纲目》又被认为回归《春秋》劝惩之法,几与《春秋》争辉。此类认知建构,已隐然有《纲目》取代《通鉴》原有地位之势。这两种并存的认知,经历宋末元初正统论的讨论,被进一步选择,其中《纲目》归于"通鉴学"的认知逐渐被过滤。史学系谱内的秩序也得到一次较大的变动。《通鉴》被视为"鲁国旧史",《纲目》则贵为拟《春秋》的"史中经",此后仿从、阐释《纲目》,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知识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纪德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 ,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 ,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 ,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 ,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 ... 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 ,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 ,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 ,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 ,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 ,其内在的叙事结构也基本上是“通鉴”式的 ,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 ,也明显受到了《通鉴纲目》的影响。因此 ,研究《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应充分重视《通鉴》和《通鉴纲目》曾经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文学研究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演义看古代小说章回体式的形成原因及成熟过程 被引量:3
6
作者 纪德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0,共4页
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式的形成,虽受宋元讲史伎艺的影响,实则更得益于《资治通鉴纲目》分纲立目之记事格式的直接孕育;而章回体式的逐步成熟、定型。
关键词 历史演义 章回体式 《资治通鉴纲目》 审美结构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的史论和史学评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高鑫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8,34,共4页
朱熹的史论和史学评论汪高鑫一注重史论,是朱熹史学的一大特色。在《朱子语类》中,集中专论历代和当代史实的就有10多卷,还有大量的史论散见于各卷之中,他和他的学生赵师渊共同成就俏《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其实也是一部以议论为... 朱熹的史论和史学评论汪高鑫一注重史论,是朱熹史学的一大特色。在《朱子语类》中,集中专论历代和当代史实的就有10多卷,还有大量的史论散见于各卷之中,他和他的学生赵师渊共同成就俏《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其实也是一部以议论为主的史书,其中的“目”就是对“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语类》 《资治通鉴纲目》 史论 史学评论 《国语》 “《春秋》之义” 《资治通鉴 封建史学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诠释学的理论重估朱熹的道德史观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重估 文论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集大成 儒家传统 言行 道德 诠释学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早期历史演义小说回目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海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5,168,共8页
历史演义小说是明代最早成熟、最为繁盛的章回小说类型,回目是章回小说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之一。将明代早期几部著名历史演义小说的回目与《资治通鉴纲目》之"纲"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后者主要通过照抄、删减、增加、替换、调换语... 历史演义小说是明代最早成熟、最为繁盛的章回小说类型,回目是章回小说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之一。将明代早期几部著名历史演义小说的回目与《资治通鉴纲目》之"纲"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后者主要通过照抄、删减、增加、替换、调换语序与综合应用等六种方式演化成前者,小说回目的用词亦深受《资治通鉴纲目》正统论与春秋笔法的影响。这是《资治通鉴纲目》科举化与明代史学"纲目化"给历史演义小说编撰带来有本可依、有文可抄的便利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 回目 《资治通鉴纲目》 科举化 纲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