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谷梁传》研究的特色
1
作者 文廷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民国时期,杜钢百、蒋元庆、张西堂、李源澄、戴增元等学者围绕《谷梁传》的作者、师承、真伪、义例等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杜钢百否定宋代学者“谷梁氏”为“姜字切韵脚”的“姜姓假托”说,推定“谷梁”应为“卜商(或孔商)之转音”,《... 民国时期,杜钢百、蒋元庆、张西堂、李源澄、戴增元等学者围绕《谷梁传》的作者、师承、真伪、义例等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杜钢百否定宋代学者“谷梁氏”为“姜字切韵脚”的“姜姓假托”说,推定“谷梁”应为“卜商(或孔商)之转音”,《谷梁传》作者为卜商(子夏)。蒋元庆、戴增元不仅否定前说,还否认谷梁氏“受经于子夏”,应是“源出子夏之门人”。张西堂从体例、文辞、义理三个方面,将《谷梁传》与《公羊传》进行比较,认为《谷梁传》非《春秋》真传,否定《谷梁传》传经;李源澄则肯定《谷梁传》解经义例的独特价值。民国学者研究《谷梁传》,强调依靠史料证据解决问题,反对前代学者悬揣、意度及捕风捉影等治学弊端,体现了历史主义特色,具有现代学术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学者 《谷梁传》 义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儒家经籍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和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62,共8页
敦煌儒家经籍中只有九经,而无《仪礼》、《周礼》、《公羊传》、《孟子》等四经,本文从唐代经学发展及科举制度层面探讨了敦煌写本中无此四经的原因,并兼及《谷梁传》及《尔雅》写本所存极少的原因,得出了敦煌本儒家经籍的佚存与唐朝全... 敦煌儒家经籍中只有九经,而无《仪礼》、《周礼》、《公羊传》、《孟子》等四经,本文从唐代经学发展及科举制度层面探讨了敦煌写本中无此四经的原因,并兼及《谷梁传》及《尔雅》写本所存极少的原因,得出了敦煌本儒家经籍的佚存与唐朝全国基本同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儒家经籍 十三经 九经 《谷梁传》 《尔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平以礼制治《春秋》略说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廖平经学的最大贡献是经学一变时期以礼制“平分今古”文经学,认为经学的今古之争的根本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他认为孔子删定《六经》,以《春秋》为首,是对四代礼制的“改制”,是为后世立法的新的典章制度,而这些“新制”又主要存于孔... 廖平经学的最大贡献是经学一变时期以礼制“平分今古”文经学,认为经学的今古之争的根本在于所说礼制的不同。他认为孔子删定《六经》,以《春秋》为首,是对四代礼制的“改制”,是为后世立法的新的典章制度,而这些“新制”又主要存于孔子手定的《王制》一书。廖平治《春秋》的主旨,就在于参以《王制》,发掘《春秋》所包含的孔子“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今文经学 礼制 《春秋》 《谷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中后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盛衰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寇养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2-66,79,共6页
针对西汉君主普遍重视今文经学而轻视古文经学的状况,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进行了二百年的斗争,结果古文经学由衰而盛,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则盛而衰,为古今经学所取代。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左氏传》 郑玄 许慎 马融 贾逵 《公羊传》 《谷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中历史故事的语言特性
5
作者 谭家健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5期88-92,共5页
《春秋》三传,从文学价值论,以《左传》为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公羊传》和《谷梁传》是无法和它相提並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后二传的文学性,尤其是《公羊传》中所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较之《左传》也还具有不同的特色,亦常... 《春秋》三传,从文学价值论,以《左传》为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公羊传》和《谷梁传》是无法和它相提並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后二传的文学性,尤其是《公羊传》中所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较之《左传》也还具有不同的特色,亦常为后世文章家所称道,因而研治先秦散文史者不可不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历史故事 《左传》 《谷梁传》 《春秋》 语言特性 文学价值论 先秦散文 文学性 二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公》解《穀》之谬——近代经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片段
6
作者 黎汉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0,共7页
随着晚清经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学术标签被用来形容和归类过去某些历史文本。其中一者是所谓的"今文"和"古文",当时不少经师咸以为今古文之别,是把经籍有效地划分范围,而被归入某一类范围的东西往往被视为有较相似的... 随着晚清经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学术标签被用来形容和归类过去某些历史文本。其中一者是所谓的"今文"和"古文",当时不少经师咸以为今古文之别,是把经籍有效地划分范围,而被归入某一类范围的东西往往被视为有较相似的成分。《穀梁传》和《公羊传》明显被划归"今文"的范畴,因此它们在这一标签下也被当作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文本。一些经师在诠释《穀梁传》的文本时,往往倾向于采用《公羊传》的观点,而无视二传的差别。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以《公》解《穀》的做法不曾得到认真批判,而且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穀梁传》 《公羊传》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学与官学之间: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的反向互动
7
作者 文廷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千年之间形成两个波峰和三个低谷的学术曲线。西汉官学之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之盛有内在的区别,官学盛表现为政治地位的拔高,私学盛表现为民间学者注疏学的高涨,这一切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形成的反向互动。因此,汉至唐代春秋谷梁学总的情形是官学与私学反向互动,形成了官学与私学之间的盛衰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唐朝 春秋谷梁学 私学 官学 《谷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经传与汉代祭祀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春秋》经传 《春秋》之义 宗庙祭祀 光武帝 《公羊传》 后汉书 《左传》 诸侯 《谷梁传》 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王正月”王字浅说 被引量:1
9
作者 晁岳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3-43,共1页
“春王正月”王字浅说《春秋》经文,每年第一条必是“春王正月”,若正月无事可记,则必书“春王二月”或“春王三月”。春和月份无需解,何以必书王字?《公羊传》说是为强调“大一统”,何休引申说是为通夏、商、周三统;杜预说是专... “春王正月”王字浅说《春秋》经文,每年第一条必是“春王正月”,若正月无事可记,则必书“春王二月”或“春王三月”。春和月份无需解,何以必书王字?《公羊传》说是为强调“大一统”,何休引申说是为通夏、商、周三统;杜预说是专指周平王,以正《春秋》之始;桓公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时间概念 王正 《公羊传》 编年史 春秋时期 《谷梁传》 微言大义 天下共主 天子诸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仲舒是否反对《公羊》义——以“齐灭纪”相关经传诠释为论
10
作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0,177,共9页
春秋时期,齐襄公攻灭纪国,《春秋》一经中有相关记载。《公羊传》和《穀梁传》均对此历史事件予以解释,二传的解释迥然有异。相传为西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之作的《春秋繁露》亦详解此事件,但其内容竟与《公羊》义并不相符,却与《穀梁》... 春秋时期,齐襄公攻灭纪国,《春秋》一经中有相关记载。《公羊传》和《穀梁传》均对此历史事件予以解释,二传的解释迥然有异。相传为西汉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之作的《春秋繁露》亦详解此事件,但其内容竟与《公羊》义并不相符,却与《穀梁》义有共通之处。推究董仲舒的解释便能得知,其乃借《春秋》和《公羊传》表达思想的实例。董仲舒并没有排斥《公羊》义,而是一面依据公羊学传承,另一面提出与《公羊传》不同的解经观点,以强调仁义和王道优越于《公羊传》极看重的复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经学 《春秋》 《公羊传》 《穀梁传》 复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景名研究与命名规律的探索
11
作者 杨小法 《探索(浙江)》 1988年第4期77-78,共2页
一、传统与复兴 景点命名、地名命名,共属于地名学研究的范畴。对于地名学的研究,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就已经流传,而于西汉成书的《谷梁传》中,就提出了“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地方命名原则;汉代《越绝书》,不仅解释地名,而且还总结... 一、传统与复兴 景点命名、地名命名,共属于地名学研究的范畴。对于地名学的研究,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就已经流传,而于西汉成书的《谷梁传》中,就提出了“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地方命名原则;汉代《越绝书》,不仅解释地名,而且还总结地名命名的方式,如“因事命之”;《水经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规律 地名学 《越绝书》 《水经注》 命名原则 渊源 《谷梁传》 历史时期 处女地 朱家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
12
作者 陈建梁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92-98,共7页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陈建梁今能见前人注释《左传》之书,较完备者当推西晋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而杜书向有“治《左》门径”之誉。然而,东汉以来解释《左传》者不下十数家①,... 服虔以《公羊传》解《左氏》例释──兼论《公羊传》与汉儒对齐桓公之评价陈建梁今能见前人注释《左传》之书,较完备者当推西晋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而杜书向有“治《左》门径”之誉。然而,东汉以来解释《左传》者不下十数家①,为何杜预还要再另开辟一个体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齐桓公 《春秋》 《左传》 《谷梁传》 《春秋经》 《春秋经传集解》 例释 春秋左氏传 少数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物由来
13
《人民论坛》 1996年第2期63-63,共1页
春节(正月初一),是我国的农历年节。春节又叫“过年”。 关于“年”,传说它原是远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候。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 春节(正月初一),是我国的农历年节。春节又叫“过年”。 关于“年”,传说它原是远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候。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年”逃跑。一夜过去了,天明大家平安无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年片 典狱长 五方狮子 爆裂声 情人节 谷物成熟 丰富发展 远古时候 《谷梁传》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庄公形象辩──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说起
14
作者 孙继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中国古代文学 民本意识 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 《谷梁传》 诸侯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见经传”的出处及原义
15
作者 子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100-100,共1页
“不见经传”的出处及原义成语“不见经传”,一般成语词典引书证是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认为是其“源”,现代众多的成语词典中,编纂考释最严谨的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又补充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一条书证,可见,共认“... “不见经传”的出处及原义成语“不见经传”,一般成语词典引书证是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认为是其“源”,现代众多的成语词典中,编纂考释最严谨的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又补充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一条书证,可见,共认“不见经传”出现的时间不早于宋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成语词典 《公羊传》 孔颖达 《容斋随笔》 汉语成语 《左氏传》 《谷梁传》 引申义 春秋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人词义句式关系分析一例
16
作者 子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111-111,共1页
古人词义句式关系分析一例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认为动词词义能影响句式,如某些动词可构成兼语式,而另一些动词不能;某些动词可带双宾语,而另一些动词不能。这一现象《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有所认识。它对《春秋·恒公元... 古人词义句式关系分析一例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认为动词词义能影响句式,如某些动词可构成兼语式,而另一些动词不能;某些动词可带双宾语,而另一些动词不能。这一现象《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已有所认识。它对《春秋·恒公元年》“郑伯以劈假许田”(假,借;许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分析 动词词义 句式特点 “以”字 “假” 《谷梁传》 现代汉语语法学 春秋书法 介词结构 双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