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关于《仁学》的刊行与梁撰《谭嗣同传》
被引量:
9
1
作者
狭间直树
蒋海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5,共6页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谭嗣同遗稿《仁学》发表在《清议极》上,履行自己作为生者的责任。然而《仁学》的发表颇经周折,多次中...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谭嗣同遗稿《仁学》发表在《清议极》上,履行自己作为生者的责任。然而《仁学》的发表颇经周折,多次中断,且有删改,刊载历时3年。与此同时,梁启超写过3篇《谭嗣同传》,其中的内容各有不同。这些不正常的情况,耐人寻味,反映了清末社会历史大变动时期梁启超思想演变的明确轨迹,以及梁启超思想的复杂性和"多变"中的诚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政变
《仁学》
《谭嗣同传》
《清议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读《谭嗣同传》
2
作者
吕英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1期39-41,共3页
谭嗣同在清代戊戌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文澜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分析到维新运动的派别时,曾着重指出:谭嗣同实代表着左派。这一派“……代表开明的地主富商要求转化为资本家,他们沾染官僚主义习气较少,...
谭嗣同在清代戊戌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文澜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分析到维新运动的派别时,曾着重指出:谭嗣同实代表着左派。这一派“……代表开明的地主富商要求转化为资本家,他们沾染官僚主义习气较少,而又着手开办矿务,迅速可获大利,所以在思想上比康梁系激进。” 《谭嗣同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传》
儒佛
论日
戊戌维新运动
范文澜
获大利
梁系
左派
《中国近代史》
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3
作者
曾宪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3-58,共6页
“同光体”是活跃在清末光宣年间和民初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此派诗人大致可分闽派、赣派和浙派,他们的思想状况、艺术风格都比较复杂。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为赣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也有复杂性,他的艺术风格被陈衍...
“同光体”是活跃在清末光宣年间和民初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此派诗人大致可分闽派、赣派和浙派,他们的思想状况、艺术风格都比较复杂。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为赣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也有复杂性,他的艺术风格被陈衍归人“生涩奥衍”派。然而他却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 陈三立的主要政治活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瓜分的危险迫在眉睫。诚如林纾《闽中新乐府》所云;“波兰印度皆前事,为奴为虏须臾至。”(《国仇》)在这民族危亡的形势下,维新思潮迅即高涨。有识之士,莫不怵惕国势阽危,思有以振衰起弊。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巡抚陈宝箴(字右铭),与同官在湘中行“新政”尤力。他们辟利源,开民智,办实业,倡新学。“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次第举办”(梁启超《谭嗣同传》),并出版《湘报》、《湘学报》,以推动全国维新运动的发展。陈三立随侍湖南,多所赞画,成为乃父陈宝箴的得力助手(吴宗慈《陈三立传略》)。他于光绪八年壬午(1882)举乡荐,十二年丙戌(1886)成进士,授吏部主事。但他倜傥有大志,不以官禄为念,通籍后“讲学论文,慨然思维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爱国诗人
梁启超
陈宝箴
维新变法
艺术风格
《谭嗣同传》
时务学堂
中日甲午战争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能把古汉语的单纯词误解为复合词
4
作者
李守田
《汉语学习》
1981年第4期47-50,共4页
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会注意到古今汉语之间有“形同而义实异”的现象。例如,有人读《汉书·霍光传》,当读到“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一句时,就产生了疑问:霍光和上官桀都是男子汉,怎么竟能“结婚”呢?是不是这句话原来就有错误?其实...
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会注意到古今汉语之间有“形同而义实异”的现象。例如,有人读《汉书·霍光传》,当读到“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一句时,就产生了疑问:霍光和上官桀都是男子汉,怎么竟能“结婚”呢?是不是这句话原来就有错误?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错,而是读的人按照现代汉词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中的“结婚”二宇了。这里的“结婚”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两个单纯词构成的一个动宾词组,是“结成婚姻”的意思。“婚姻”就是今天所说的“儿女亲家”。这种情况是学习或讲授古汉语经常要遇到的,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下面是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去理解古汉语单纯词的一些常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词
古汉语
复合词
动宾
偏正词组
现代汉语
霍光
《谭嗣同传》
“无论”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关于《仁学》的刊行与梁撰《谭嗣同传》
被引量:
9
1
作者
狭间直树
蒋海波
机构
日本京都橘女子大学文学部
日本孙中山纪念馆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5,共6页
文摘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谭嗣同遗稿《仁学》发表在《清议极》上,履行自己作为生者的责任。然而《仁学》的发表颇经周折,多次中断,且有删改,刊载历时3年。与此同时,梁启超写过3篇《谭嗣同传》,其中的内容各有不同。这些不正常的情况,耐人寻味,反映了清末社会历史大变动时期梁启超思想演变的明确轨迹,以及梁启超思想的复杂性和"多变"中的诚实性。
关键词
梁启超
戊戌政变
《仁学》
《谭嗣同传》
《清议报》
Keywords
Liang Qi-chao
Reform Movement in 1898
Humanity theory
The life of Tan Si-tong
Public Opinion newspaper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读《谭嗣同传》
2
作者
吕英华
机构
宜兴县周墅中学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1期39-41,共3页
文摘
谭嗣同在清代戊戌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文澜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分析到维新运动的派别时,曾着重指出:谭嗣同实代表着左派。这一派“……代表开明的地主富商要求转化为资本家,他们沾染官僚主义习气较少,而又着手开办矿务,迅速可获大利,所以在思想上比康梁系激进。” 《谭嗣同传》
关键词
《谭嗣同传》
儒佛
论日
戊戌维新运动
范文澜
获大利
梁系
左派
《中国近代史》
办矿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3
作者
曾宪辉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3-58,共6页
文摘
“同光体”是活跃在清末光宣年间和民初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此派诗人大致可分闽派、赣派和浙派,他们的思想状况、艺术风格都比较复杂。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为赣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也有复杂性,他的艺术风格被陈衍归人“生涩奥衍”派。然而他却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 陈三立的主要政治活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瓜分的危险迫在眉睫。诚如林纾《闽中新乐府》所云;“波兰印度皆前事,为奴为虏须臾至。”(《国仇》)在这民族危亡的形势下,维新思潮迅即高涨。有识之士,莫不怵惕国势阽危,思有以振衰起弊。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巡抚陈宝箴(字右铭),与同官在湘中行“新政”尤力。他们辟利源,开民智,办实业,倡新学。“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次第举办”(梁启超《谭嗣同传》),并出版《湘报》、《湘学报》,以推动全国维新运动的发展。陈三立随侍湖南,多所赞画,成为乃父陈宝箴的得力助手(吴宗慈《陈三立传略》)。他于光绪八年壬午(1882)举乡荐,十二年丙戌(1886)成进士,授吏部主事。但他倜傥有大志,不以官禄为念,通籍后“讲学论文,慨然思维新变?
关键词
陈三立
爱国诗人
梁启超
陈宝箴
维新变法
艺术风格
《谭嗣同传》
时务学堂
中日甲午战争
“诗界革命”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能把古汉语的单纯词误解为复合词
4
作者
李守田
出处
《汉语学习》
1981年第4期47-50,共4页
文摘
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会注意到古今汉语之间有“形同而义实异”的现象。例如,有人读《汉书·霍光传》,当读到“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一句时,就产生了疑问:霍光和上官桀都是男子汉,怎么竟能“结婚”呢?是不是这句话原来就有错误?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错,而是读的人按照现代汉词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中的“结婚”二宇了。这里的“结婚”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两个单纯词构成的一个动宾词组,是“结成婚姻”的意思。“婚姻”就是今天所说的“儿女亲家”。这种情况是学习或讲授古汉语经常要遇到的,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下面是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去理解古汉语单纯词的一些常见情况。
关键词
单纯词
古汉语
复合词
动宾
偏正词组
现代汉语
霍光
《谭嗣同传》
“无论”
婚姻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关于《仁学》的刊行与梁撰《谭嗣同传》
狭间直树
蒋海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读《谭嗣同传》
吕英华
《高校教育管理》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爱国诗人陈三立
曾宪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能把古汉语的单纯词误解为复合词
李守田
《汉语学习》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