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纲领——《读〈第五才子书〉法》评述
1
作者 张国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3-69,80,共8页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是一位杰出的大家。他虽然没有象刘勰那样留下一部文艺理论专著,但他的成就远非刘勰所及。正象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不是通过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通过为“四书”所作的“集注”、为《诗经》所作的集传及一些...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是一位杰出的大家。他虽然没有象刘勰那样留下一部文艺理论专著,但他的成就远非刘勰所及。正象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不是通过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通过为“四书”所作的“集注”、为《诗经》所作的集传及一些语录来阐述自己系统的哲学见解一样,金圣叹也通过批改《水浒》《西厢》和评点唐人七律、杜诗、宋词与古文以及一些语录通信,广泛地探讨了文艺理论领域的问题,其见解的新颖与认识的深刻,和一些著名的诗、文、词评家相比,实无愧色。特别是他关于小说戏曲创作评论的成就,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才子书 小说理论 《读法》 纲领 武松 燕青 座次 以文运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周礼》的法学价值
2
作者 魏筌 《政法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55-56,共2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源与与载体的《周礼》,其内容应看作是作者对周代社会更加理想化的构筑。由于这种“构筑”,具有可行的诱惑力,所以历史上几次重大变革都曾借鉴了《周礼》中的若干设想。在当今社会亟待加强的法制建设中,《周礼》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源与与载体的《周礼》,其内容应看作是作者对周代社会更加理想化的构筑。由于这种“构筑”,具有可行的诱惑力,所以历史上几次重大变革都曾借鉴了《周礼》中的若干设想。在当今社会亟待加强的法制建设中,《周礼》中围绕六乡设置的普法网络体秒,以及“观法”、“读法”等“以礼防禁”、“以刑纠民”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观法》 《读法》 “以礼防禁” “以刑纠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中的辩证思想浅探
3
作者 余三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4-89,110,共7页
我国古代小说,由于长期以来被信奉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小道”、“末技”,对之横加歧视、压抑和摧残,因而,在我国虽然诗文理论是汗牛充栋,并且产生的时间很早;而小说理论则直到明中叶以后李贽(1527—1602)评点《水浒传》时才开... 我国古代小说,由于长期以来被信奉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小道”、“末技”,对之横加歧视、压抑和摧残,因而,在我国虽然诗文理论是汗牛充栋,并且产生的时间很早;而小说理论则直到明中叶以后李贽(1527—1602)评点《水浒传》时才开始出现。李贽把《水浒传》看作“宇宙内五大部文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 辩证思想 批语 小说理论 浅探 淫妇 总评 《读法》 李贽 反面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评点与叙事学研究
4
作者 陈果安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明清小说评点含有丰富的小说叙事思想和理论。首先,评点家们对于“本事”与“故事”有着明确的认识和界说。如,金圣叹在《水浒》28回回评中,曾明确指出:“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之钜者而隐括焉,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 明清小说评点含有丰富的小说叙事思想和理论。首先,评点家们对于“本事”与“故事”有着明确的认识和界说。如,金圣叹在《水浒》28回回评中,曾明确指出:“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之钜者而隐括焉,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其有事之阙者而附会焉,又见其有事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点 金圣叹 叙事学 《水浒》 《金瓶梅》 限知视角 叙述视角 明清 中国古代小说 《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hine-learning-aided precise prediction of deletions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5
作者 管瑞 髙敬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39-3247,共9页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 When detecting deletions in complex human genomes,split-read approaches using short reads generat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till face the challenge that either false discovery rate is high,or sensitivity is low.To address the problem,an integrated strategy is proposed.It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three mainstream methods(read-pair approaches,split-read technologies and read-depth analysis) with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using the recipe of feature extraction as a bridge.Compared with the state-of-art split-read methods for deletion detection in both low and high sequence coverage,the machine-learning-aided strategy shows great ability in intelligently balancing sensitivity and false discovery rate and getting a both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precise call set at single-base-pair resolution.Thus,users do not need to rely on former experience to make an unnecessary trade-off beforehand and adjust parameters over and over again any more.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oder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eletion prediction sensitivity false discovery rate feature extraction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