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
1
作者 李之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9,共5页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步行千里,走走停停...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步行千里,走走停停,渝时近半年,徙来河南之辉县。其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读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之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29-33,共5页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李之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卦爻符号序列与文字序列结合为体系的整体《易》象,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成果。《读易大旨》云:“圣人之《易》,不过模写...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李之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卦爻符号序列与文字序列结合为体系的整体《易》象,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成果。《读易大旨》云:“圣人之《易》,不过模写其象数而已,非有心安排也。”(《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读易大旨》 以人合天 理论意义 经》 “天人合一”思想 圣人 “时” 与时偕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夏峰著述手稿简介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贵晨 《中州学刊》 1984年第3期63-65,共3页
孙奇逢( 1584—1675年),字启太,号钟元,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举人。原籍河北容城,明亡隐居辉县苏门山夏峰村,学者尊称孙夏峰。明清两朝十一征而不仕,士人誉称孙征君。终生乐居穷乡僻壤,又自命岁寒氏。 孙夏峰在理学上造诣颇深。他和黄... 孙奇逢( 1584—1675年),字启太,号钟元,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举人。原籍河北容城,明亡隐居辉县苏门山夏峰村,学者尊称孙夏峰。明清两朝十一征而不仕,士人誉称孙征君。终生乐居穷乡僻壤,又自命岁寒氏。 孙夏峰在理学上造诣颇深。他和黄宗羲、李顒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儒。他一生著述甚多:表彰儒学的有《取节录》、《圣学录》、《四书近指》、《读易大旨》、《读易大旨后传》、《诸儒评》、《书经近指》、《理学宗传》等书;臧否人物的有《畿辅人物考》、《中州人物考》、《晦庵文钞》、《北学编》、《洛学编》、《两大案录》、《大难录》等书;经世范俗、汲引后进的有《岁寒居自养》、《答问圣学录》、《兴学会约》、《夏峰集》、《夏峰集补遗》、《苏门纪事》、《百泉纪游》、《序容城县志》、《新安县志》等书;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有《孙夏峰年谱》、《日谱》、《游谱》等书;劝业立家、教身识礼的有《教子家训》、《家礼酌》、《家祭仪注》、《孝友堂家规》等书共近四十种。 其孙孙淦,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戍进士,官内阁中书。由官归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易大旨》 近指 四书 手稿 征君 年谱 苏门 人物考 岁寒 孙奇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奇逢心学体系中的辩证法思想
4
作者 李之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6-50,共5页
孙奇逢不仅有“道两阴阳”(《读易大旨》卷3)、“物必对待”(《理学宗传》卷4)。“体用一原”、“动静互根”(同上)的合理辩证法命题,而且肯定世界运动的规律性和矛盾的转化性,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火花。 一、“一定之理” 孙奇逢认为,... 孙奇逢不仅有“道两阴阳”(《读易大旨》卷3)、“物必对待”(《理学宗传》卷4)。“体用一原”、“动静互根”(同上)的合理辩证法命题,而且肯定世界运动的规律性和矛盾的转化性,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火花。 一、“一定之理” 孙奇逢认为,自然、社会、直至人的思维,都有矛盾存在,推动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这个运动、发展和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孙奇逢比较多地谈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秩序性,谓之“天地有数”(同上卷5)。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心学体系 辩证法思想 上卷 《读易大旨》 天道 近指 孙氏 济世之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孙奇逢“相反而相交以为用”的辩证法原理
5
作者 李之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9-43,共5页
孙奇逢是身跨明清两代的著名心学大师。其思想造诣颇深,而犹精于《易》学。他深刻地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兀》)的根本思想。如说: “《易》以道阴阳”。其理止此矣,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读易大旨》卷三。以下... 孙奇逢是身跨明清两代的著名心学大师。其思想造诣颇深,而犹精于《易》学。他深刻地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兀》)的根本思想。如说: “《易》以道阴阳”。其理止此矣,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读易大旨》卷三。以下引此书,仅注卷次) “《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不幽明、死生、鬼神之理而已。(同上)这就是说,“道”是“一阴一阳”,是“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外此,将无处寻“道”矣。他从“一阴一阳”中发现了世界本质,如曰: “《易》有太极”,乾坤之生生而子息者是。(同上)这就是说,所谓“太极”,无非指“乾坤之生生而不息”罢了,“而实非另有一物立于两仪器象之前也。”(同上)“太极”不离两仪四象,是犹“形上形下不离形字”(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而相交以为用 孙奇逢 《读易大旨》 辩证法 阴阳对立统一 “太极” 乾坤 天地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奇逢“世路风霜经处铸”的人生哲学
6
作者 李之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5-10,共6页
论孙奇逢“世路风霜经处铸”的人生哲学李之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取决于人们所处时代条件、阶级地位和立场。孙奇逢(1585-1675)生当明末清初之际,经历过李自... 论孙奇逢“世路风霜经处铸”的人生哲学李之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取决于人们所处时代条件、阶级地位和立场。孙奇逢(1585-1675)生当明末清初之际,经历过李自成农民战争与清代明而有天下的社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明末清初 民族气节 《读易大旨》 世路 岁寒 《红楼梦》 孙氏 人生哲学 人物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察夏峰道心──评介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
7
作者 王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9-11,共3页
深察夏峰道心──评介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香港]王煜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李之鉴教授,用八年苦功撰著《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自序以外,李锦全、衷尔钜、姚瀛艇三位著名学者也作序言。... 深察夏峰道心──评介李之鉴《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香港]王煜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李之鉴教授,用八年苦功撰著《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自序以外,李锦全、衷尔钜、姚瀛艇三位著名学者也作序言。姚氏指出此书部分实现已故嵇文甫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哲学思想 《读易大旨》 辩证法 道心 形而上学 《庄子》 天地万物 与时偕行 王夫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
8
作者 李之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11-16,共6页
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李之鉴孙奇逢是明清之际一位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学者。更因其淡泊名利,“语不淫,语不移,语不屈”(《日谱》卷一二),故能比较彻底地将辩证法贯彻到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读书学习的认识... 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李之鉴孙奇逢是明清之际一位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学者。更因其淡泊名利,“语不淫,语不移,语不屈”(《日谱》卷一二),故能比较彻底地将辩证法贯彻到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读书学习的认识中。他在治学方法上,基于对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读易大旨》 间接知识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从实际出发 冷冷淡淡 明清之际 天地之道 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