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诸病源候论》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1
作者 赵小月 姜婧 +6 位作者 汪子栋 方洋 余如霞 吴国庆 王湫澄 王越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4-3039,共6页
本研究以元刊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论总论》为底本,以丁光迪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注》为校本,以“忘”“善忘”“喜忘”为检索词,挖掘《诸病源候论》中与痴呆的核心症状-善忘相关的内容,分析其病因病机。经分析,《诸病源候论》认为善忘... 本研究以元刊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论总论》为底本,以丁光迪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注》为校本,以“忘”“善忘”“喜忘”为检索词,挖掘《诸病源候论》中与痴呆的核心症状-善忘相关的内容,分析其病因病机。经分析,《诸病源候论》认为善忘多由情志变化、瘀血内阻、脏腑功能损耗、精气血亏虚、脑髓失养、特殊疾病如脚气病、盲目地服用寒食散、麻风病病久不治、积聚病等所引起,说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诸病源候论》的学术思想仍对当今临床防治痴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中医学对痴呆的理论认识,为痴呆的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善忘 痴呆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六字气诀”治疗五脏病候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兰娟 田永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6-967,共2页
六字气诀即吹、呼、嘻、呵、嘘、呬,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诸病源候论》认为肝病候可用呵治疗,心病候可用呼吹治疗,脾病候可用嘻治疗,肺病候可用嘘治疗,肾病候可用呬治疗。六字气诀可以治疗五脏病候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可以... 六字气诀即吹、呼、嘻、呵、嘘、呬,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诸病源候论》认为肝病候可用呵治疗,心病候可用呼吹治疗,脾病候可用嘻治疗,肺病候可用嘘治疗,肾病候可用呬治疗。六字气诀可以治疗五脏病候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可以宣畅五脏气机,疏通脏腑经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六字气诀 五脏病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在妇科学中的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振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4期26-27,共2页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四为论妇、产科诸病,共八卷。其中具体论证了经水、带下、妊娠、难产及产后病等,凡253候。所论各候病源病理大都与临床实况相符,一直为妇科学家所重视。“《读书志》称:宋朝四制,用此书课...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四为论妇、产科诸病,共八卷。其中具体论证了经水、带下、妊娠、难产及产后病等,凡253候。所论各候病源病理大都与临床实况相符,一直为妇科学家所重视。“《读书志》称:宋朝四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之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书最古,究其要旨,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诸病源候论》 中医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桂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494-498,共5页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保留了很多俗语和口语词,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书中若干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或《汉语大字典》所失收,或义项失录,或释义欠精,或未溯源。本文选取部分词语略加考释。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词语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诸病源候论》探讨“嗜眠候”导引法调身机理及功法整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鑫政 任菁钰 +3 位作者 李航宇 董晶晶 吕嘉轩 魏玉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61-64,共4页
文章对《诸病源候论》中所记载关于治疗嗜眠候的导引法进行了分析、阐释及汇编。该文整体分为原文评析、术语考释,功理分析,功法汇编4个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人体力学的角度出发,将书中涉及的四式导引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整理为一套具... 文章对《诸病源候论》中所记载关于治疗嗜眠候的导引法进行了分析、阐释及汇编。该文整体分为原文评析、术语考释,功理分析,功法汇编4个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人体力学的角度出发,将书中涉及的四式导引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整理为一套具有振奋阳气,通行活血,启发精神作用的导引术。全套动作依据四式导引法的站、坐姿态及涉及到的身体部位,以从上至下,从站至坐,由紧至松为原则,并添加起式动作与收式动作合为六式,力求明晰功法原理,规范还原操作,合理编排功法,为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及嗜睡人群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防治方法,同时为下一步气功呼吸训练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嗜睡 导引 调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篑瘘候》导引法浅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志超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5期59-60,共2页
《诸病源候论·篑瘘候》导引法浅探吴志超由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为首撰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一部中医古典名著。该书在各病候后不列治疗方药,只列导引法或养生法,又以导引法为主。全书共引录养生方导引法280余条,被称为集... 《诸病源候论·篑瘘候》导引法浅探吴志超由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为首撰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一部中医古典名著。该书在各病候后不列治疗方药,只列导引法或养生法,又以导引法为主。全书共引录养生方导引法280余条,被称为集隋代以前医用导引法的大成。它对研究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 《云笈七签》 导引养生 诸病源侯论 新释 胀满疼痛 《道藏》 小便不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与中医药”专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伯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共2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体系,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健康和昌盛做出了不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医学体系,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健康和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巨著相继问世,晋唐及五代的《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新修本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本草》 《千金方》 《伤寒杂病论》 医学体系 《诸病源候论》 疾病现象 整体观念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疼痛的机理及证治浅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茂林 邱幸凡 崔向军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0期1911-1911,1927,共2页
1历代对癌痛的论述 癌痛,是指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我国最早医书<黄帝内经>对肿瘤所作的阐述,为中医研究肿瘤疼痛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所记载的石瘕、积聚、反胃等病的症状与现代某些肿瘤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灵枢·... 1历代对癌痛的论述 癌痛,是指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我国最早医书<黄帝内经>对肿瘤所作的阐述,为中医研究肿瘤疼痛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所记载的石瘕、积聚、反胃等病的症状与现代某些肿瘤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与当今临床所见的食道、胃肿瘤疼痛症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不仅分门别类地论述多种肿瘤包括癌痛的临床表现,还讨论了病因病机,认为"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其痛不离蹊跷部,故上下有所穷己.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有常处.此皆由寒气搏于脏腑,与阴阳气相击上下,故心腹痛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分类更为详细,如<外科证治>谓:"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致经络痞惫,聚结成核,……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高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名曰乳岩",详尽地论述了乳癌疼痛的成因、机理及临床表现;<千金方>谓:"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这是对食道癌疼痛的描述,<证治要方>谓:"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这是状如肝癌疼痛的描述.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疼痛是癌症常见症状及主要特征.癌症疼痛的成因不一,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极不一致,但均有以下特征:疼痛时间持久并持续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一般固定于肿物周围,与癌肿并存.药物难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症疼痛 证治 癌痛 临床表现 邪气 《诸病源候论》 症状 记载 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名考释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大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91-101,共11页
《文物》1989年第7期公布了由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的《脉书》释文。《脉书》第一部分叙述了人从头至足的各种疾病近七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医学史》里,作者将各... 《文物》1989年第7期公布了由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的《脉书》释文。《脉书》第一部分叙述了人从头至足的各种疾病近七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医学史》里,作者将各种文献搜罗殆尽,统计出汉以前的疾病也才五十一种。《脉书》的出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医学史的认识,对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本文试将这部分疾病略作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脉书》 文献记载 中国医学史 古代医学史 传统医学 中国文化史 《说文》 江陵 《诸病源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医家论消渴病述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童晓青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消渴 《诸病源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始于晋代 被引量:4
11
作者 翁士勋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1期10-12,共3页
八段锦始于晋代翁士勋现代一些体育史学和养生学的论著都说“八段锦”产生于宋代。如,郭希汾《中国体育史》第18页说:“八段锦,……其术传自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第327页说:“宋代出现了至今流传的著名的八... 八段锦始于晋代翁士勋现代一些体育史学和养生学的论著都说“八段锦”产生于宋代。如,郭希汾《中国体育史》第18页说:“八段锦,……其术传自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第327页说:“宋代出现了至今流传的著名的八段锦。”(又见该书第5页)《体育词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导引术 《四库全书》 临江仙 《夷坚志》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神仙传》 《诸病源候论》 《太平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按摩养生“晨功四段”浅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寿 《体育文化导刊》 1985年第6期21-22,共2页
“晨功四段”是笔者据文拟题的。原文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九《时气病诸候·时气候》篇。唐·王焘《外台秘要方》则把它辑载在卷三《天行门·天行病发汗等方》篇内。 什么叫“天行”、“时气”?“天行”是“时气”之异名,... “晨功四段”是笔者据文拟题的。原文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九《时气病诸候·时气候》篇。唐·王焘《外台秘要方》则把它辑载在卷三《天行门·天行病发汗等方》篇内。 什么叫“天行”、“时气”?“天行”是“时气”之异名,也称“天行时气”或“时行病”。《诸病源候论》说: “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外台秘要方》 养生 浅释 气病 拟题 天行病 气候 导引法 王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寿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2期59-59,共1页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二段[题名]拱臂[功别]气功[原文]左右拱手两臂①,不息九通②。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之二十“风痹候”,并见于同卷之二十三“风痹手足不...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二段[题名]拱臂[功别]气功[原文]左右拱手两臂①,不息九通②。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之二十“风痹候”,并见于同卷之二十三“风痹手足不随候”。)[注释]①左右拱手两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导引 功图 氧疗法 传统气功 呼吸法 呼吸功能 法乎自然 “憋气” 生理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寿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1期57-,34,共2页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这套隋代导引七段功,系笔者根据《养生方·导引法》各有关条目选编而成的。《养生方·导引法》原本是隋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养生导引法的典籍,很可能是汉代的作品。但它却是通过隋代太医巢元方主编的《诸...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这套隋代导引七段功,系笔者根据《养生方·导引法》各有关条目选编而成的。《养生方·导引法》原本是隋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养生导引法的典籍,很可能是汉代的作品。但它却是通过隋代太医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一书的分条辑录而保存下来,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导引法 导引疗法 运动处方 养生方 功图 隋代以前 以意引气 泥丸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寿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3期63-63,共1页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三段[题名]拓捺[功别]导引功[原文]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①,仰手如似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②。极势③,上下来去④,换易四七⑤。去⑥内风、两井⑦内冷血、两掖⑧筋脉挛急⑨。(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 功图 导引术 肩井穴 《针灸大成》 调理脾胃 足少阳胆经 向上推 筋脉挛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寿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4期63-63,共1页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四段[题名]挽颏[功别]导引功[原文]一手长舒①,令掌仰;一手捉颏②,挽之向外③。一时极势二七④,左右亦然⑤。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⑥、内冷注偏风...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沈寿(续上期)第四段[题名]挽颏[功别]导引功[原文]一手长舒①,令掌仰;一手捉颏②,挽之向外③。一时极势二七④,左右亦然⑤。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⑥、内冷注偏风⑦,(原载于《诸病源候论》卷一“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 咽喉肿痛 功图 《诸病源候论》 脑缺血 心脑血管疾患 中老年人 古代武术 快速牵引 头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抢答题(四)
17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真热假寒证 血瘀证 大肠液亏 温热病邪 填空题 营分证 优胜者 化痰散结 补中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苑
18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前列腺增生 清暑汤 《黄帝内经》 六味地黄丸 医学专著 脾胃亏虚 《针灸甲乙经》 《饮膳正要》 《诸病源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理脏腑在口腔常见病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元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6期19-20,共2页
口齿唇舌,通过经络的联系,与内在脏腑密切相关。其进水谷、辨五味、泌津液、磨谷食、助消化及出语音等功能,均渊源于脏腑。如果脏腑功能失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口齿唇舌的疾病。因此调理脏腑就成为治疗口腔常见病中的重要法则,现将... 口齿唇舌,通过经络的联系,与内在脏腑密切相关。其进水谷、辨五味、泌津液、磨谷食、助消化及出语音等功能,均渊源于脏腑。如果脏腑功能失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口齿唇舌的疾病。因此调理脏腑就成为治疗口腔常见病中的重要法则,现将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诸病源候论》 舌乳头炎 胃火 胃热 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 补阴剂 牙痛 黄连 川连 清热燥湿药 导赤散 清热剂 脉洪数 慢性牙髓炎 舌红少苔 白术散 常见病 常见疾病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痛辨析
20
作者 胡荫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5期26-27,共2页
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而言。《内经》中称为“齿痛”。“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齿痛。”“太阳于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中,又将牙与齿分别而论,上为牙,下为齿,有牙痛、齿痛、牙齿痛之分。此后,... 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而言。《内经》中称为“齿痛”。“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齿痛。”“太阳于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中,又将牙与齿分别而论,上为牙,下为齿,有牙痛、齿痛、牙齿痛之分。此后,在古典医籍中,则有或称牙痛者,或称齿痛者。引起牙痛原因不外乎风、火、虫、虚四字,细揣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痛 胃热 胃火 胃病辨证 《诸病源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