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中语文《说“木叶”》之误说
1
作者
王卯根
郭丽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39,共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5册选人著名学者、诗人林庚的《说“木叶”》,该文为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论及“木叶”如何发展到“落木”的问题。其中有关诗歌艺术形象的鉴赏不乏精辟之处,但作为“‘咬文嚼字’的范例”,对于所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5册选人著名学者、诗人林庚的《说“木叶”》,该文为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论及“木叶”如何发展到“落木”的问题。其中有关诗歌艺术形象的鉴赏不乏精辟之处,但作为“‘咬文嚼字’的范例”,对于所举诗歌语言材料的某些分析和表述非但没有表现出“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川,反而颇有曲解之嫌,无益于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木叶”》
高中语文
诗歌语言
著名学者
《语文》
艺术形象
咬文嚼字
语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说“木叶”——《说“木叶”》质疑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3,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人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林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授,其道德学问,令我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木叶”》一文,要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关键词
《说“木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质疑
诗歌语言
暗示性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文艺随笔的教学内容取向——以《说“木叶”》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欧阳凯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58-59,共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有一个文艺随笔单元,选录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等文章。文艺随笔的选人体现了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有一个文艺随笔单元,选录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等文章。文艺随笔的选人体现了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文艺随笔教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木叶”》
文艺随笔
内容取向
教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
《读〈伊索寓言〉》
《咬文嚼字》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木叶”》教学设计
4
作者
费露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5,共3页
1.辨析“木叶”与“树叶”“落叶”等概念的异同,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2.体会本文学术随笔的文体特征。3.用思辨的眼光看待文本的观点。
关键词
《说“木叶”》
教学设计
诗歌语言
文体特征
学术随笔
暗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说“木叶”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7,44,共2页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被选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成为第5册(必修)的一篇课文。林先生此文使笔者深受启迪,获益匪浅,但细细读之,感到文章中有些观点,似乎还不甚稳妥,需要推证商酌。
关键词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说“木叶”》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课文
细读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叶·落红·西风
被引量:
1
6
作者
熊亚萍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林庚
《说“木叶”》
教学目标
古诗
意象
中学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物之我”与伦理革命——《腊叶》笺释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6,共14页
在《腊叶》中,鲁迅对“叶”有三种不同的指称:一为“木叶”(“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二是“病叶”(“这是病叶呵!”),三则是标题中所说的“腊叶”。不同的名称关联着不同的知识话语:“木叶”是中国古典诗学独特的语汇,林庚的《说“...
在《腊叶》中,鲁迅对“叶”有三种不同的指称:一为“木叶”(“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二是“病叶”(“这是病叶呵!”),三则是标题中所说的“腊叶”。不同的名称关联着不同的知识话语:“木叶”是中国古典诗学独特的语汇,林庚的《说“木叶”》一文对此有精到的论述:“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叶》
伦理革命
《说“木叶”》
笺释
中国古典诗学
鲁迅
林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读者意识”点赞
8
作者
朱茂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67,共2页
《说“木叶”》是一篇学术随笔,属于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文中林庚先生对传统文化意象“木叶”做了美学意义上阐释,论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揭示出古典诗歌艺术的文化内涵。文本既有诗意,又有理性。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诗意的语言...
《说“木叶”》是一篇学术随笔,属于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文中林庚先生对传统文化意象“木叶”做了美学意义上阐释,论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揭示出古典诗歌艺术的文化内涵。文本既有诗意,又有理性。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诗意的语言,感受理性的思辨,费露敏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能够基于学术随笔的特性,恰当地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意识
《说“木叶”》
学术随笔
诗歌语言
美学意义
文化意象
文化内涵
诗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字之差,其趣迥异
9
作者
彭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说“木叶”》
诗句解释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中语文《说“木叶”》之误说
1
作者
王卯根
郭丽君
机构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山西太原清徐县集义乡联校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39,共2页
文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5册选人著名学者、诗人林庚的《说“木叶”》,该文为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论及“木叶”如何发展到“落木”的问题。其中有关诗歌艺术形象的鉴赏不乏精辟之处,但作为“‘咬文嚼字’的范例”,对于所举诗歌语言材料的某些分析和表述非但没有表现出“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川,反而颇有曲解之嫌,无益于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
《说“木叶”》
高中语文
诗歌语言
著名学者
《语文》
艺术形象
咬文嚼字
语言材料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说“木叶”——《说“木叶”》质疑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俊鸣
机构
北京十二中高中部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人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林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授,其道德学问,令我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木叶”》一文,要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关键词
《说“木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质疑
诗歌语言
暗示性
教授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文艺随笔的教学内容取向——以《说“木叶”》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欧阳凯
机构
浙江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58-59,共2页
文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有一个文艺随笔单元,选录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等文章。文艺随笔的选人体现了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文艺随笔教什么。
关键词
《说“木叶”》
文艺随笔
内容取向
教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
《读〈伊索寓言〉》
《咬文嚼字》
《语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木叶”》教学设计
4
作者
费露敏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5,共3页
文摘
1.辨析“木叶”与“树叶”“落叶”等概念的异同,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2.体会本文学术随笔的文体特征。3.用思辨的眼光看待文本的观点。
关键词
《说“木叶”》
教学设计
诗歌语言
文体特征
学术随笔
暗示性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说“木叶”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睿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7,44,共2页
文摘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被选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成为第5册(必修)的一篇课文。林先生此文使笔者深受启迪,获益匪浅,但细细读之,感到文章中有些观点,似乎还不甚稳妥,需要推证商酌。
关键词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说“木叶”》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课文
细读
文章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叶·落红·西风
被引量:
1
6
作者
熊亚萍
机构
湖北枝江一中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林庚
《说“木叶”》
教学目标
古诗
意象
中学
语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物之我”与伦理革命——《腊叶》笺释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哲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6,共14页
文摘
在《腊叶》中,鲁迅对“叶”有三种不同的指称:一为“木叶”(“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二是“病叶”(“这是病叶呵!”),三则是标题中所说的“腊叶”。不同的名称关联着不同的知识话语:“木叶”是中国古典诗学独特的语汇,林庚的《说“木叶”》一文对此有精到的论述:“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关键词
《腊叶》
伦理革命
《说“木叶”》
笺释
中国古典诗学
鲁迅
林庚
分类号
I210.9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读者意识”点赞
8
作者
朱茂林
机构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67,共2页
文摘
《说“木叶”》是一篇学术随笔,属于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文中林庚先生对传统文化意象“木叶”做了美学意义上阐释,论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揭示出古典诗歌艺术的文化内涵。文本既有诗意,又有理性。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诗意的语言,感受理性的思辨,费露敏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能够基于学术随笔的特性,恰当地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关键词
读者意识
《说“木叶”》
学术随笔
诗歌语言
美学意义
文化意象
文化内涵
诗歌艺术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字之差,其趣迥异
9
作者
彭畏
机构
安徽省肥西县花岗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说“木叶”》
诗句解释
阅读教学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中语文《说“木叶”》之误说
王卯根
郭丽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也说“木叶”——《说“木叶”》质疑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文艺随笔的教学内容取向——以《说“木叶”》为例
欧阳凯
《中学语文教学》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说“木叶”》教学设计
费露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也说“木叶”
李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木叶·落红·西风
熊亚萍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无物之我”与伦理革命——《腊叶》笺释
李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为“读者意识”点赞
朱茂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字之差,其趣迥异
彭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