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生活的信息化未来——《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导读
1
作者 林君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周有光 中学 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科学小品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格尔自由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三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5,共7页
黑格尔把自由理解为相互承认的自由,其客观化的产物即国家制度和法律。自由在现代国家制度和法律之中得到了完全的普遍实现,而这是历史进程的产物。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自由生活的实现过程。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黑格尔对世界历史进程... 黑格尔把自由理解为相互承认的自由,其客观化的产物即国家制度和法律。自由在现代国家制度和法律之中得到了完全的普遍实现,而这是历史进程的产物。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自由生活的实现过程。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黑格尔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这一看法有着很大的局限。他们在批评黑格尔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了世界历史进程与自由生活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 世界历史进程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语言生活研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
作者 王春辉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5,共1页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从出生到死亡,从小恙到大病,一生未跟医院接触过的人可能不多。所以,医院也就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场域之一,医院的语言生活理所当然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语言生活场域之一。
关键词 社会语言 健康中国 医院语言生活 生活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言文化在水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陈道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它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土壤之中,又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这是由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决定的。一方面,汉语言是传统文化的标书工具,文字、符号、词句、语篇等不同要素奠定了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它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土壤之中,又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这是由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决定的。一方面,汉语言是传统文化的标书工具,文字、符号、词句、语篇等不同要素奠定了传统文化的言说范式,而一旦脱离汉语文化语境,汉语言的工具价值就如无根之木、必然无据可依。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创新,这有赖于汉语言体系的不断自我进化,如表述方式创新、时代潮词发明、能指所指转换等,因此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汉语言语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 语用规则 无根之木 能指所指 文化语境 历史进程 表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资源观:语言生活派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
5
作者 苏新春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4,共10页
中国的语言资源观形成于21世纪初大规模语料库发展的时代,经语言生活派多位学者推动,从理论建构走向社会实践。其核心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了三维价值体系——文化传承价值延续民族基因,社会服务价值支撑语言治理,数据智能价值驱动技术革... 中国的语言资源观形成于21世纪初大规模语料库发展的时代,经语言生活派多位学者推动,从理论建构走向社会实践。其核心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了三维价值体系——文化传承价值延续民族基因,社会服务价值支撑语言治理,数据智能价值驱动技术革新;第二,提出语言资源具有有用性与可开发性,物质载体与人文价值高度统一性,并建立了语言本体资源‒语言衍生资源、语言空间‒语言功能的分类框架;第三,形成资源调查存储管理、加工标注监测、开发利用保护的应对策略。该理论塑造了语言生活派的学术生态:在思想层面,衍生出文化观、安全观、服务观、保护开发观等核心命题;在方法论层面,形成了客观朴实的研究作风、服务社会的实践导向、简明精要的表达风格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20年来的研究表明,语言资源观通过科研网络与学术平台建设,不仅催生了覆盖社会语言应用的研究热潮,更提升了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系统性,为全球语言资源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资源 国家语言资源 语言生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民族地区语言生活调研的甘肃新闻文本及新词语数据集
6
作者 朱登赟 黄锐 万福成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本研究构建了甘肃省2013年至2022年网络媒体数据集,数据来源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个主要网络媒体平台,包括临夏州政府网、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香巴拉在线和中国甘南网。本数据集覆盖了甘肃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语... 本研究构建了甘肃省2013年至2022年网络媒体数据集,数据来源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个主要网络媒体平台,包括临夏州政府网、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香巴拉在线和中国甘南网。本数据集覆盖了甘肃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全部数据均为汉语新闻报道和评论。针对每年数据集进行了新词提取,分析提取出的新词在词频、词性、词数、凝聚度、自由度和新词概率等方面的特征。数据集的构建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人工校对、噪音过滤、去重处理和语言标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数据集是研究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社会文化动态和双语教育发展等问题的重要基础数据,具备在政策分析、社会舆情监测及语言政策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网络媒体 语言生活调研 数据集 新词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特殊领域语言生活研究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赫琳 王炤宇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共10页
2006年首部年度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起步。20年来,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和《语言战略研究》为主阵地,对包含语言障碍者、老年人、移民、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和应急语言特殊场... 2006年首部年度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起步。20年来,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和《语言战略研究》为主阵地,对包含语言障碍者、老年人、移民、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和应急语言特殊场景等5个方向的特殊领域(简称“特域”)语言生活的研究,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重要分支。特域语言生活研究具有相同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着眼语言生活重大现实问题,呼应国家发展战略;重视提出语言规划对策,提升特域语言生活品质;注重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强调研究方法的多种视角。未来研究应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强化特域语言生活不同方向间的体系研究,促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解决特域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域语言生活 特殊人群 特殊场景 研究范式 信息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助力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研究
8
作者 张文佳 李博洋 +3 位作者 黄诺贤 王雨润 武钰林 牛璐瑶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动态服务智能定制和用户实时交互能力不足的挑战,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技术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整合能力为破解该难题带来机遇。通过时空知识图...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动态服务智能定制和用户实时交互能力不足的挑战,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技术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整合能力为破解该难题带来机遇。通过时空知识图谱集成、地理邻近性增强检索与垂域大模型动态决策,搭建融合LLMs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社区公共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智能助手、邻里在线社交平台、社区生活圈资源实时评估与优化等应用场景。深圳高校型社区与超高密度混合社区的试点结果显示,该体系能有效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增强居民互动与社区治理参与。展望LLMs在生活圈规划和治理中的双重应用,包括自上而下的政策宣导、规划反馈以及自下而上的需求预测与公众参与、项目建议和社区服务优化,反映大模型等新技术对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模型(LLMs) 检索增强生成(RAG) 社区生活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农村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剑军 李新淼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5期5-7,共3页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的改革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改革新纪元。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并将农村...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的改革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改革新纪元。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并将农村发展作为首要突破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是从政治上做起。”此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出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改革 包产到户 十一届三中全会 小岗村 安徽凤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历史进程 改善人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园林工程的历史进程
10
作者 石浩 秦冲 薛静 《现代园艺》 2009年第7期65-66,共2页
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被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和早已被别人设计好的环境不断扭曲时,人们开始渴望自我的回归。于是那些终日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被香车金马、灯红酒家包围的城市人,开始将目光转换到清新、自然宁静的园林... 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被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和早已被别人设计好的环境不断扭曲时,人们开始渴望自我的回归。于是那些终日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被香车金马、灯红酒家包围的城市人,开始将目光转换到清新、自然宁静的园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工程 历史进程 生活方式 城市人 光转换 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生时代的语言生活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春辉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6,共10页
地球似乎正在加速进入一个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生的新时代。总体上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形态和新特征,相应地,语言生活也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语言运用方面,产生了“自然人-数字人”“数字人-数字人... 地球似乎正在加速进入一个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生的新时代。总体上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形态和新特征,相应地,语言生活也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语言运用方面,产生了“自然人-数字人”“数字人-数字人”“机器人-数字人”“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这4种新形态;在语言学习方面,“三人”各自的语言学习与机器人和数字人助力自然人学习遥相呼应;在语言研究方面,新数据、新方法、新思想星火萌发,语言资源学、数字语言学等新兴交叉方向似乎正在加速成形。未来的语言研究,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依托整体性视角和系统性思维,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数字人 语言生活 人工智能 语言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智能与语言数据研究二十年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辉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语言智能和语言数据联系紧密。根据从中国知网搜获的近20年来研究文献来看,语言智能研究基本以2022年底ChatGPT上线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主要关注技术,后一时期更加关注其对语言生活的影响。语言数据研究也以2020年数据被列为生产... 语言智能和语言数据联系紧密。根据从中国知网搜获的近20年来研究文献来看,语言智能研究基本以2022年底ChatGPT上线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主要关注技术,后一时期更加关注其对语言生活的影响。语言数据研究也以2020年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的研究基本上限于语言结构数据,后一时期开始放到语言生活层面。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视角看,语言智能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初具雏形,学术体系上已有较为丰富的积累,话语体系已成规模;而语言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则正在兴起。随着“三人共生时代”和“人机融合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的语言智能和语言数据研究及其交叉研究必将更加重要。文章对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智能 语言数据 语言生活 人工智能 三大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农村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苏 屈哨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的主要载体,乡村语言生活是三农问题发展情况的重要截面,乡村语言服务是三农问题发展过程有力支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将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的主要载体,乡村语言生活是三农问题发展情况的重要截面,乡村语言服务是三农问题发展过程有力支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将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分析乡村语言生活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变化,以及乡村语言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应对策路径。最后从城乡融合和扶持监督的角度,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语言服务的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语言生活 语言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有关问题
14
作者 李宇明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6,F0002,共10页
语言学概论课是普通语言学的导论性课程,旨在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语言是什么?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本文以即将出版的《语言与语言学》教材为基础,认为语言学概论教材应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语言的起源、发展及未来走向,讨论语言与... 语言学概论课是普通语言学的导论性课程,旨在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语言是什么?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本文以即将出版的《语言与语言学》教材为基础,认为语言学概论教材应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语言的起源、发展及未来走向,讨论语言与人类群体的关系。二是人类个体一生(从儿童到成年、老年)的语言生活,包括人生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讨论语言与人类个体的关系。三是语言的结构体系及语言功能,讨论语言的构造原理及语言在交际应用中发挥功能的机理。四是社会语言对策,讨论语言规划和语言研究,推进人类语言生活不断进步。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应注意探讨“语言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秉持“大语言学”理念,重视语言功能和语言技术,特别是智能时代的语言生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教材 教材内容 语言生活 语言学核心素养 语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术语与生活语言的竞争、互动和规范——以酱油分类与命名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飞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各行各业既有共同的语言使用基础,也带有一定的行业语言特色,形成“领域术语”并进入中观语言生活层级。酱油作为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在餐饮行业扮演着领域术语和典型生活语言的双重角色。市场调查发现,酱油市场存在产品分类、... 各行各业既有共同的语言使用基础,也带有一定的行业语言特色,形成“领域术语”并进入中观语言生活层级。酱油作为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在餐饮行业扮演着领域术语和典型生活语言的双重角色。市场调查发现,酱油市场存在产品分类、品种命名、术语规范等问题,根源在于领域术语未能很好吸收生活语言中的优势要素,实现良性互动。有鉴以此,在现行酱油国标条件下,应刚性执行标签通则,使用强制性国标并标注发布年号,市场品种名应作为次要要素在标签上加括注印制。远期目标是吸收生活语言中的强势分类称名“生抽”“老抽”,适时推动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新修订,统一酿造技术标准,并提升酱油酿造工艺水平,催生新品种。领域术语与生活语言的良性竞争与深度互动具有可迁移价值,是一个关涉语言竞争、和谐语言生活、新时期语言文字规划、食品安全监督、语言服务、语言产业、社会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领域跨学科的新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术语 生活语言 酱油 分类命名 国标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转型时代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治理转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曼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经过数十年的数字技术革命,现代文明跨入了重塑人类生活的数字时代。社会语言生活由此进入转型期,语言使用者、话题、互动方式、语言本体特征在发生系统性变化,新的语言表达式不断产生,语言行为在演变,热点话题不时涌现等。从数字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数字技术革命,现代文明跨入了重塑人类生活的数字时代。社会语言生活由此进入转型期,语言使用者、话题、互动方式、语言本体特征在发生系统性变化,新的语言表达式不断产生,语言行为在演变,热点话题不时涌现等。从数字技术带来生活方式转变看,数字语言生活治理主体更加多元,治理对象更加错综复杂,治理法律意识需要提高,治理方式亟待优化。政府、学界、教育界、社会组织和机构、社会个体等要凝聚力量,发挥治理能动性,共同推进语言治理,构建和谐数字语言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转型 语言生活 语言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农村语言生活的发展
17
作者 付义荣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5,共12页
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性、连续性调查数据,结合现有的关于农村社会语言的局部研究,可以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形势和语言生活进行全面的研判。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在人口方面,农村人口比重已经... 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性、连续性调查数据,结合现有的关于农村社会语言的局部研究,可以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形势和语言生活进行全面的研判。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在人口方面,农村人口比重已经低于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数量仍在减少,且地区不平衡;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产值与农业人员比重均已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化,推动了传统农业的升级或新型农业的兴起;在农村社区方面,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社区重组频发,村、乡的数量急剧减少,镇的数量显著增加,农村社区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形态向政府规划的社区形态转变。这一现代转型深刻影响着农村语言生活。一些原有的语言现象正在消失,如各地的传统农业词汇正被人们遗忘,某些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正陷入濒危,亟待抢救;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正在发生,如少数民族社区的双语化倾向,汉语方言的自创性演变正在减弱,亟待关注;一些语言问题即将出现,如新生代农民语言能力的提升,乡镇重组对当地语言治理、语言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亟待规划。深入研究中国农村急遽变化的语言生活,不仅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走向世界之所需,也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之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语言生活 统计数据 乡村振兴 语言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和语言功能特点及教育课程和康复方案:基于ICF的研究
18
作者 李莎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0-938,共9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3个维度,系统梳理IDD儿童的言语及沟通障碍特征。对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三大培智学校核心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并归纳其中与语言能力发展相关的目标和核心内容,并运用ICF分类体系进行映射和编码。基于ICF功能导向原则,融合课程目标与循证康复策略,构建一个包含评估、目标设定、课程模块设计和干预策略的综合性课程和康复体系。结果IDD儿童的语言与言语功能发展在身体功能层面涉及语言的心理功能(b167)、构音功能(b320)等损伤,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d3)、人际交往(d7)等方面的显著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e310、教育服务e585)对其功能表现和适应有决定性影响。我国培智学校语言功能相关的主要课程标准分别从身体功能(《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沟通交流技能(《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和社会参与以及环境(《生活适应课程标准》)3个领域,针对特殊儿童提供了言语和语言功能的教育课程和康复干预标准体系。结论儿童言语康复与语言和适应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系统工程。以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理论,整合中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康复训练课程标准》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以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为导向的言语康复方案和语言与适应能力发展相关的课程体系,强调从功能性评估出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跨学科合作,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别化、多模式、循证的教育、康复干预和支持。通过实施整合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和语言相关的课程体系,提升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促进儿童的功能性沟通,赋能特殊儿童的交流活动和社会参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语言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生活语文 言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市医院彝族患者医疗语言服务需求与供给调查
19
作者 姜昕玫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共10页
语言弱势群体就医时经常面临沟通障碍,需重视医疗领域语言服务。本研究聚焦少数民族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3家医院的彝族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医疗语言服务需求如下:医患双方语... 语言弱势群体就医时经常面临沟通障碍,需重视医疗领域语言服务。本研究聚焦少数民族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3家医院的彝族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医疗语言服务需求如下:医患双方语言能力不一致较为显著,沟通障碍既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字,医患均有语言服务需求;医疗语言服务资源需求差异较大,对志愿者和双语医护人员的人力资源需求度高,对文字信息资源需求度低,医生对技术资源的需求远高于患者;政策保障方面也存在需求。服务供给的现状是尚未建立志愿语言服务体系、线上科普资源不足、医院语言景观信息传递功能弱、技术资源匮乏和政策保障供给碎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强化供给主体多元性,建立医疗语言志愿服务体系;充分构建和开发医疗语言服务人力资源,加强医患语言能力一致性;从应用层面增强技术资源支持,开发医患翻译机、远程翻译平台;建立系统完善的医疗语言服务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语言服务 医患沟通 语言政策 语言障碍 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战略研究》2026年第2期“语言与文学”专题约稿启事
20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语言和文学是一对孪生兄弟。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永不停息的自我实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生活的忠实记录。在倡导学科交叉的语境下,为深入探讨语言、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促进语言学和文学的学科对话,推动语言学科发展,... 语言和文学是一对孪生兄弟。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永不停息的自我实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生活的忠实记录。在倡导学科交叉的语境下,为深入探讨语言、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促进语言学和文学的学科对话,推动语言学科发展,本刊拟于2026年第2期推出“语言与文学”专题,就以下主题展开学术讨论:(1)文学与当代语言生活;(2)文学域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当代视界中的语言与文学;(4)新时期文学域语言的发展;(5)新时代作家作品语言;(6)文学与语言生活史;(7)现代汉语的形成、规范与20世纪文学(包括文学翻译)的关系;(8)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文学;(9)网络文学的语言问题;(10)海外华语与华人文学;(11)其他相关主题。诚邀各位学人不吝赐稿,可进行学术史总结,可做理论、方法探讨,亦可做实证研究,特别欢迎既有一手材料又有理论探求的新论。文章以万字左右为宜。具体论文形式规范请登录我刊网站(http://yyzlyj.cp.com.cn)查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当代语言生活 学科对话 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