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逍遥游》中两处注释辨析
1
作者
王桂霞
张福旺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9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逍遥游》
注释辨析
《语文》第四册
教学过程
内容表达
作品
阅读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茶馆》人名寓意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英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3期40-40,共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节选了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剧中茶馆和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的命名.无不蕴含着深刻寓意.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节选了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剧中茶馆和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的命名.无不蕴含着深刻寓意.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原著及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人名寓意
《语文》第四册
试验修订本
艺术魅力
第二幕
人教版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卓异”应如何解释
3
作者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3,共1页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关键词
《语文》第四册
课本注释
《促织》
人教版
才能
教参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译“沧海之一粟”
4
作者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48-48,共1页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该解释有些欠妥:大海中怎么会有谷粒呢?这样翻译不大合乎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第四册
《赤壁赋》
人教版
谷粒
天地
大海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逍遥游》中两处注释辨析
1
作者
王桂霞
张福旺
机构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9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逍遥游》
注释辨析
《语文》第四册
教学过程
内容表达
作品
阅读
解读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茶馆》人名寓意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英
机构
首都师大第二附属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3期40-40,共1页
文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节选了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剧中茶馆和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的命名.无不蕴含着深刻寓意.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原著及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茶馆》
人名寓意
《语文》第四册
试验修订本
艺术魅力
第二幕
人教版
高中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卓异”应如何解释
3
作者
马庆然
机构
河南省范县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3,共1页
文摘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关键词
《语文》第四册
课本注释
《促织》
人教版
才能
教参
高中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译“沧海之一粟”
4
作者
马庆然
机构
河南范县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3期48-48,共1页
文摘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该解释有些欠妥:大海中怎么会有谷粒呢?这样翻译不大合乎情理。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第四册
《赤壁赋》
人教版
谷粒
天地
大海
高中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逍遥游》中两处注释辨析
王桂霞
张福旺
《中学语文教学》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议《茶馆》人名寓意
陈英
《中学语文教学》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卓异”应如何解释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怎样译“沧海之一粟”
马庆然
《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