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汉仪心路历程与《诗观》评点的诗学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陆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6,共13页
清初诗歌选评家邓汉仪的幕僚生涯、文学交游及赏鉴识力、人格魅力和"文人有权"的自觉担当,构成了其编选《诗观》的个体因素。而"文柄下移"的诗坛新变和士林"一人知己"的不朽诉求以及融入新朝、消弭民族... 清初诗歌选评家邓汉仪的幕僚生涯、文学交游及赏鉴识力、人格魅力和"文人有权"的自觉担当,构成了其编选《诗观》的个体因素。而"文柄下移"的诗坛新变和士林"一人知己"的不朽诉求以及融入新朝、消弭民族隔阂的政治需要,又为其"大观—集成"式的编选宗旨和品评风格提供了舆论先声与独特的时代应合。借助所具备的诗学眼光、所身处的历史时地,邓氏以个人闻见成就的"一代之书",呈现明末清初,尤其是清初近五十年诗歌创作的总体格局;其中对诗坛风气、诗人事迹的品评记录,反映了明清之际社会变迁和士人心态的多样复杂,形成了《诗观》之兼有诗史、诗话史及诗歌观念变迁史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汉仪 《诗观》 歌评点 明末清初 清初歌总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观》及其文献学意义
2
作者 王卓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6-159,共4页
清初人所选清初诗歌选本,既是一部清初诗歌发展的历史,更是丰富的清初诗歌文献宝库。邓汉仪辑评之《诗观》,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它不仅规模巨大、收诗完备,而且能使我们了解清初诗歌文献的传播过程,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更为我们提... 清初人所选清初诗歌选本,既是一部清初诗歌发展的历史,更是丰富的清初诗歌文献宝库。邓汉仪辑评之《诗观》,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它不仅规模巨大、收诗完备,而且能使我们了解清初诗歌文献的传播过程,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清初文学史料,文献学意义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汉仪 《诗观》 文献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汉仪诗史观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卓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 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以求“成一代之伟观”,使选本具有诗歌发展史的意义,这是对诗史观的发展。作为康熙前期诗坛旗手,其诗史观对矫正清初世俗诗风,使诗歌创作回归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汉仪 《诗观》 史” 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毛诗序》说诗方式之比较——兼论《孔子诗论》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97-602,共6页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with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does beyond. For another, the former is an apparent fashion of handling the affection and aspiration 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is a hidden fashion. All the explainers of The Book of Songs have misrea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that analyze poems beyond poems, and believed it explained poems within poems. This misreading has resulted in the debate on whether to honor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or abandon it in the learning history of The Book of Song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论》 《毛序》 《诗 方式 尊序废序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