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视野下的《诗经·豳风·七月》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星光 张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以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研究表明,先周后期的气候条件较夏代有变冷的趋势,豳地具有较现在更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更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西周早期的气温曾出现过波动,至迟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气温明显转暖。对... 以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研究表明,先周后期的气候条件较夏代有变冷的趋势,豳地具有较现在更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更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西周早期的气温曾出现过波动,至迟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气温明显转暖。对先周后期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及与《夏小正》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诗经·豳风·七月》最初为产生于先周时期豳地的农业歌谣,所用历法与《夏小正》所用的夏历相同。经过长期的耳口相传,《诗经·豳风·七月》作为一种迎气、祈年的燕享乐歌在西周穆王时期被辑入《诗经》,在辑入过程中,《诗经·豳风·七月》的诗文内容有过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诗经·豳风·七月》 《夏小正》 夏历 燕享乐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粮食作物考
2
作者 胡衍铮 《农业考古》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诗经·豳风·七月》 粮食作物 周代 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豳风·东山》虫名考释
3
作者 嵇保中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诗经·豳风·东山》中的虫名解释存在不同的观点。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昆虫学知识,本文提出了新解释。“蜎蜎者蠋”中的“蠋”应为“人工放养的家蚕”,“伊威在室”中的“伊威”属于鼠妇,如光滑鼠妇、多霜腊鼠妇以及卷甲虫... 《诗经·豳风·东山》中的虫名解释存在不同的观点。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昆虫学知识,本文提出了新解释。“蜎蜎者蠋”中的“蠋”应为“人工放养的家蚕”,“伊威在室”中的“伊威”属于鼠妇,如光滑鼠妇、多霜腊鼠妇以及卷甲虫科的普通卷甲虫,而“熠耀宵行”中的“宵行”属于萤火虫。“鹳鸣于垤”,应为“鹤鸣于垤”,其中的“垤”应为白蚁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豳风·东山》 伊威 宵行 鹳鸣于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豳风·七月》中的时间结构与时间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崇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46-149,共4页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时间结构 时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豳风·七月》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
5
作者 周建忠 胡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73,239,共9页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情感。因此,无论从创作主体、情感抒发来看,还是从诗歌原型、表现手法来看,《豳风·七月》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处于由民歌向抒情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不是叙事诗、农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民间诗歌 抒情诗歌 叙事诗 农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豳风·七月》的名物训释与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新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释黍稷”等四个部分,以显示其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证明《七月》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七月 历史文献价值 媵嫁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诗·豳风·七月》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
7
作者 周鼎初 佘斯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2-95,共4页
学术界释译《七月》一诗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分析该诗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诗中所描述的农夫和织女,无人身权利可言,无权占有生产资料,无权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时间和劳动产品,在“田畯”监督下劳动,全部... 学术界释译《七月》一诗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分析该诗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诗中所描述的农夫和织女,无人身权利可言,无权占有生产资料,无权支配自己的部分劳动时间和劳动产品,在“田畯”监督下劳动,全部劳动时间由豳公支配,并由豳公维持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这样的生产劳动者,根本不是封建制农民,浑身都是奴隶制章纹。该诗所反映的以农夫、织女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无疑是一种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豳·七月 奴隶制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重农思想与《豳风图》的创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杰荣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62-68,共7页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历来就有重农的思想传统。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国后,也制订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宣教。《豳风·七月》因其"陈稼穑之艰难,叙农桑之节序"的诗义,在元代重农的历史背景下...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历来就有重农的思想传统。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国后,也制订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宣教。《豳风·七月》因其"陈稼穑之艰难,叙农桑之节序"的诗义,在元代重农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元代画家热衷的题材,赵孟頫、塔失不花、陈琳等人均绘有《豳风图》。元代统治者借《豳风图》以传达重农、劝农、恤农的意志,并用以教育皇位继承人。元代《豳风图》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元朝廷对农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豳风·七月》的解读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重农 七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八月流火”说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淜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4期35-35,共1页
近读4月12日《信息日报》《宿松:越狱静悄悄的背后》一文(摘自4月1日《浙江工人日报》),见“8月流火,监房里依然是难耐的燥热”一段文字,不禁愕然。 记得1994年第4期《新闻学苑》曾刊发笔者的《“七月流火”误用论列》一文,指出一些报... 近读4月12日《信息日报》《宿松:越狱静悄悄的背后》一文(摘自4月1日《浙江工人日报》),见“8月流火,监房里依然是难耐的燥热”一段文字,不禁愕然。 记得1994年第4期《新闻学苑》曾刊发笔者的《“七月流火”误用论列》一文,指出一些报刊文章常误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暑热。其实“火”是星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流火 《幽·七月 新闻学 现代汉语 中国青年出版社 引起人们的注意 误用现象 《诗经 刊载文章 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中看画:韶光中的一壶春
10
作者 周语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91,共1页
扬之水的作品,宛如水磨中的一曲,写古老的诗经,笔下似乎有河畔的芦苇清香与乌鸣的声音;《豳风》《陈风》在这里成了一壶酒,清闲而凛冽,有温和的斟酌,也有唠嗑家常一样的温纯。
关键词 《陈 扬之水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夔词辩析
11
作者 张达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6-71,65,共7页
文章得失寸心知,褒贬随心枉费辞。 骚雅清空新格调,阳春一卷耐寻思。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人。他生于仕官之家,父亲姜噩中进士,曾任汉阳知县。姜夔幼年随父寓居汉阳,15岁父死后依姊十余年。淳熙十三年... 文章得失寸心知,褒贬随心枉费辞。 骚雅清空新格调,阳春一卷耐寻思。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人。他生于仕官之家,父亲姜噩中进士,曾任汉阳知县。姜夔幼年随父寓居汉阳,15岁父死后依姊十余年。淳熙十三年(1186),潭州通判萧德藻赏识他的诗才,离任时将他带往湖州,并以兄之子妻之。姜夔平日交往多为名公俊士,与扬万里、范成大、尤袤等大家诗酒唱和,常为他们的座上客。肖德藻随子离开湖州后,姜夔于庆元三年(1197)移居杭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词 艺术手法 扬州 辩析 白石道人 宋词选 梅花 辛弃疾 《诗·豳·七月 蟋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輶轩使者的方言调查
12
作者 史鉴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8,共2页
輶轩使者的方言调查史鉴西周是宗法封建国家。周天子居王城之中,直接管辖的区域,是以王城为中心向四方各延伸五百里的“千里王畿”。王畿以外,向四方每延伸五百里为一服,共九服,又称九钱。由内向外,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 輶轩使者的方言调查史鉴西周是宗法封建国家。周天子居王城之中,直接管辖的区域,是以王城为中心向四方各延伸五百里的“千里王畿”。王畿以外,向四方每延伸五百里为一服,共九服,又称九钱。由内向外,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要服、夷服、镇服和藩服。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研究 使者 方言调查 《诗·豳·七月 少数民族 民间歌谣 学在官府 《周礼 民情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